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9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213篇
林业   427篇
农学   129篇
基础科学   154篇
  991篇
综合类   2447篇
农作物   114篇
水产渔业   69篇
畜牧兽医   236篇
园艺   42篇
植物保护   82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296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为了解决阿特拉津给土壤带来的污染问题以及寻找吸附效果较好的活性炭基质,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检测了阿特拉津溶液和悬浮液经煤、木、果和竹质4种生物炭处理后的残留量,并对其在阿特拉津溶液和土壤中的吸附动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煤质活性炭对初始浓度为100 mg/L和10 mg/L的阿特拉津溶液和悬浮液的吸附效果较好,其吸附率为5.651%~68.42%;当阿特拉津初始浓度为100 mg/L时,煤质活性炭在40 min时对阿特拉津溶液的吸附率高达23.49%;与对照组相比,当阿特拉津的初始浓度为100 mg/L时,土壤中阿特拉津经煤质活性炭处理42天后的残留浓度最低,活性炭吸附率达到91.39%。综上,煤质活性炭能有效降解溶液及土壤中阿特拉津含量,这将为阿特拉津污染土壤的改良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2.
以竹热解气化产生的炭副产物为原料,高分子化改性焦油等为黏结剂,经液压成型、热解交联、水蒸气活化制备竹质成型活性炭,分析了不同黏结剂的成型机制,考察了黏结剂类型、改性焦油添加量、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焦油经芳香化交联改性后,相对分子质量和热稳定性提高了,对竹炭孔道的堵塞作用减轻了,炭颗粒间的黏结和热解交联作用增强了,可制备高性能的竹质成型活性炭;以40 g竹炭粉为原料,在改性焦油添加量12 g、炭化温度550℃、炭化时间90 min、水蒸气活化温度850℃、水蒸气活化时间80 min的条件下制得成型活性炭,其碘吸附值1 232 mg/g,亚甲基蓝(MB)吸附值240 mg/g,强度91%,得率48.5%,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分别为1 157 m2/g和0.478 1 cm3/g,对甲苯和四氯化碳的吸附率分别为385 mg/g和75.2%,且成型活性炭的微孔孔容与甲苯和四氯化碳吸附率呈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33.
利用驯化获得的铁锰氧化混合细菌制备生物铁锰氧化物(BFMO),采用比表面积测定仪(BET)、扫描电镜(SEM-EDS)和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对所生成的BFMO进行表征,通过考察投加量和pH值对Mn(Ⅱ)吸附性能的影响,探究了BFMO对Mn(Ⅱ)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BFMO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79.22 m~2/g),孔体积为0.15 cm~3/g,表面含有许多含氧官能团,有利于Mn(Ⅱ)的吸附。SEM-EDS进一步表明生物铁锰氧化物中既含有铁锰氧化物,也有微生物菌体生成的细胞类物质。BFMO对Mn(Ⅱ)的去除效果较好,在pH值为7.0、投加量为2 g/L、固液比为1 g∶500 mL时,吸附量为16.43 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说明吸附过程主要由化学反应控制,属于多层吸附。  相似文献   
34.
利用纯度99%的脱氢枞胺原料经烷基化和氧化两步反应合成了一种含松香基三元菲环结构的N,N-二甲基脱氢枞基氧化叔胺。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1H 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L16(45)正交试验,对双氧水氧化法合成氧化叔胺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制备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双氧水与叔胺的物质的量比为1.5∶1,反应时间12 h,催化剂用量1.5%,反应温度80℃。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重复试验,氧化叔胺的产率为80%,GC含量均大于70%。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2 g/L,表面张力为22.75 mN/m,并且经此氧化叔胺改性得到的新型沸石吸附剂对一定浓度的腐殖酸、刚果红等环境污染物具有较佳的吸附效果,当初始质量浓度达到40 mg/L左右时吸附基本达到平衡,去除率分别为51.1%和91.0%。  相似文献   
35.
广西桂东南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分布广泛,本文通过对该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成矿特征的总结和成因探讨,有助于指导该地区寻找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  相似文献   
36.
37.
章志青 《绿色科技》2015,(1):176-177
以某金属公司为例,指出了其废液量小,但总磷浓度高,针对此特点,探讨了采取物化混凝处理工艺和活性炭吸附工艺,使得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朴准,为废水处理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39.
孙鹏  付丽伟  刘善良 《现代农业科技》2023,(22):119-122+135
保障水稻稳定增产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水中的农药、化肥、重金属等物质随稻田尾水流出,排入周边水域,易造成水体面源污染。生物炭具有原材料丰富、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离子交换能力强、成本效益高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修复领域。生物炭经适当改性能增加吸附活性位,提高吸附性能。在促沉净化材料中添加生物炭或生物炭基材料,可增强稻田面源污染促沉净化装置效能,提高稻田尾水利用率,助推农业绿色发展。本文介绍了稻田尾水的特点、常见处理技术及治理意义,阐述了生物炭及生物炭基材料在稻田尾水净化中的应用,展望了稻田尾水防治工作待深入开展的方向,并提出了生物炭材料在参与废水处理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曹程华 《警犬》2011,(2):30-31
硬质地面,通常指水泥路面、柏油路面和沙石路面,此种路面相比沙质土、草地地面的训练相对要复杂得多。因为路面对气味的吸附能力差,且有人员、车辆等气味干扰,对警犬的要求高,训练难度大,不易操控,所以训犬员在实际训练中应熟练掌握硬质地面的训练程序和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