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81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212篇
林业   80篇
农学   425篇
基础科学   321篇
  574篇
综合类   4004篇
农作物   496篇
水产渔业   1375篇
畜牧兽医   368篇
园艺   90篇
植物保护   498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339篇
  2011年   369篇
  2010年   363篇
  2009年   387篇
  2008年   367篇
  2007年   364篇
  2006年   376篇
  2005年   378篇
  2004年   312篇
  2003年   307篇
  2002年   317篇
  2001年   313篇
  2000年   264篇
  1999年   201篇
  1998年   217篇
  1997年   177篇
  1996年   181篇
  1995年   168篇
  1994年   152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149篇
  1990年   117篇
  1989年   124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8篇
  1976年   6篇
  1974年   5篇
  1965年   15篇
  1957年   18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63.
我县湘阴乡、松板村寸渡口组,现有农户15户,家家户户素有利用秧鱼稻轮作的方法培养鱼苗、鱼种的习惯,连年效益显著,收入比普通的稻田翻几番。如该组村民李书顺利用秧田0.5亩,1987年仅鱼苗、鱼种两项收入2450元,又产稻谷355公斤。其具体做法如下: 1、早稻秧后育夏花。五月初,早稻田插完之后。用生石灰每亩50公斤进行秧田清野消毒、平整田面,修整田埂,曝晒1~2天,隔一星期左右加注新水到0.5米,施放基肥每亩150—250公斤,隔1—2天后投放水花每亩40—79万尾。然后逐步边加深水位边施肥管理,  相似文献   
64.
《内陆水产》1985,(1):1-2
我们坚持做到资源调查和区划研究与当前生产紧密结合,把区划成果及时运用到生产中去,扬长避短,以促进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目前,在很多方面已显示出运用区划成果的效益。  相似文献   
65.
稻田养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稻米生产大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已认识到田间的蛙类与农作物生长的互利关系。宋朝诗人辛弃疾的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生动地描述了那种自然景象。据报道,江西省宜丰县在早稻田中养蛙后不再施农药,稻谷增产9.2%。宜春地区  相似文献   
66.
67.
68.
通过对洞庭湖环湖丘陵区几种代表性稻田作物生产子系统生态经济功能进行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稻-稻-大麦”系统和”稻-稻-油菜”系统的物质生产功能及综合经济效益明显强于“稻-稻-绿肥”系统。但能量转换功能则以”稻-稻-大麦”系统最优,“稻-稻-绿肥”系统次之,”稻-稻-油菜”系统较差。由于”稻-稻-油菜”系统能量转换功能弱的原因并非光能利用率低,而是生产投能转化率较差,这可通过栽培技术措施加以解决。从总体看,“稻-稻-油菜”和“稻-稻-大麦”系统的生态经济功能明显优于“稻-稻-绿肥”系统。  相似文献   
69.
《家畜生态》2004,25(3):76-76
稻田放养的鸭子肉味鲜美,市场售价普遍高于全用饲料常规养殖的鸭,正常情况下,每公斤销售价至少在10元左右,销路较好。早稻或晚稻插播后两星期,鸭子就可以下田养殖,而在稻谷收割前鸭就可上市销售。每亩双季稻田光养鸭收入在300-350元左右。  相似文献   
70.
施用有机物对水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