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34篇
  免费   749篇
  国内免费   1158篇
林业   962篇
农学   2480篇
基础科学   1874篇
  445篇
综合类   12712篇
农作物   1863篇
水产渔业   999篇
畜牧兽医   8501篇
园艺   1761篇
植物保护   1844篇
  2024年   212篇
  2023年   721篇
  2022年   811篇
  2021年   893篇
  2020年   808篇
  2019年   1026篇
  2018年   479篇
  2017年   800篇
  2016年   908篇
  2015年   1031篇
  2014年   1464篇
  2013年   1382篇
  2012年   2089篇
  2011年   2049篇
  2010年   1817篇
  2009年   1933篇
  2008年   1891篇
  2007年   1647篇
  2006年   1562篇
  2005年   1346篇
  2004年   990篇
  2003年   1017篇
  2002年   819篇
  2001年   784篇
  2000年   663篇
  1999年   507篇
  1998年   443篇
  1997年   445篇
  1996年   403篇
  1995年   398篇
  1994年   405篇
  1993年   387篇
  1992年   337篇
  1991年   288篇
  1990年   251篇
  1989年   202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7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又有四项最新科研成果,分别于1994年元月20~21日通过了由农业部科技司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主持的鉴定。经专家评议一致认为,这四项科研成果均为国内首创,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83.
《植物医生》2006,19(3):37-37
近日,由山东省莱阳农学院孟昭礼教授等承担的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高效安全仿生农药的研制与开发”在青岛通过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84.
雏鸡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鸡的沙门氏菌病 ( Salmonellosis avian)是由某些特定血清型的沙门氏菌 ( Salmonella)所引起的一类传染病的总称 ,对养鸡生产及食品卫生具有较大危害。鸡的沙门氏菌感染多以单血清型为主。鸡伤寒沙门氏菌 ( S.gallinarum)通常引起成年鸡发生急性或慢性败血病 ,但以雏鸡死亡率为高 [1,2 ] 。鸡白痢沙门氏菌 ( S.pullorum)主要引起雏鸡、雏火鸡的白痢 [3 ] 。近年来河北卢龙、昌黎等地大面积暴发雏鸡沙门氏菌病 ,引起大批雏鸡死亡。经鉴定为鸡伤寒和鸡白痢沙门氏菌混合感染所致。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1 .1 .1 被检材料  1 5只死雏鸡均…  相似文献   
85.
86.
《作物育种信息》2005,(4):13-14
为了研制南方、爪哇和花生根结线虫快速灵敏的检测和鉴定方法,分别分离了4个南方根结线虫和3个爪哇根结线虫特异性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片段。在这些RAPD标记DNA序列的基础上,设计了多对SCARPCR引物,并用源于国内外的南方、爪哇、花生、北方和象耳豆根结线虫群体验证其扩增特异性和灵敏度。最终确定了3对高效扩增的SCAR引物,  相似文献   
87.
近年来,北京市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站为解决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问题,自主研制开发了搅龙式有机肥翻抛制作机系列化产品。其中ZFJ-5.0小型有机肥制作机推广到房山区石楼镇秀丽猪场,经过1年来的运行,该设备为秀丽猪场带来了很好的经济、环境效益,为解决多年来一直困扰养殖场的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方便适用的机械化技术。  相似文献   
88.
89.
90.
简便快速的胚胎性别鉴定方法-LAMP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胚胎性别鉴定技术是家畜胚胎生物工程新技术,也是人为控制家畜后代性别的重要途径。胚胎性别鉴定技术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前期的研究主要采用非分子生物学方法,如细胞学方法、免疫学方法、X-相关酶法等。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DNA体外重组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