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6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262篇
林业   485篇
农学   341篇
基础科学   21篇
  191篇
综合类   2863篇
农作物   423篇
水产渔业   62篇
畜牧兽医   1099篇
园艺   494篇
植物保护   1401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290篇
  2012年   411篇
  2011年   420篇
  2010年   349篇
  2009年   359篇
  2008年   382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247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142篇
  1995年   137篇
  1994年   146篇
  1993年   153篇
  1992年   128篇
  1991年   113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丹江口水源涵养区退耕还草土壤线虫群落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估丹江口水源涵养区退耕还草的土壤生态效应,2017年9月,选取3块同一土壤类型、退耕3年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草地作为退耕还草的代表样地,以相邻未退耕的玉米(Zea Mays)田为对照,比较分析退耕还草土壤线虫群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退耕还草样地0~10 cm土层含水量显著提高15.86%(P<0.05),pH值显著降低5.06%(P<0.05);10~20 cm土层pH值显著降低4.57%(P<0.05),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26.83%(P<0.05)。退耕种植紫花苜蓿草地共鉴定出土壤线虫18 307条,49个属,未退耕玉米田共鉴定出土壤线虫10 706条,45个属,退耕还草后土壤线虫c-p类群由短世代型向长世代型转移,土壤环境受到扰动降低,土壤线虫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增加,结构指数(SI)和富集指数(EI)表明退耕还草提高了土壤健康程度,同时降低了土壤所受的干扰程度。土壤线虫数量与土壤pH值、含水量、全氮和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食细菌线虫和食真菌线虫相对丰度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植物寄生性线虫和捕/杂食线虫相对丰度与有机碳和铵态氮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全氮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研究表明,退耕还草改变了土壤pH值及全氮、有效磷养分含量,改变了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提升了土壤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2.
保护性耕作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常规耕作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线虫影响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减少土壤大团聚体的破坏,降低团聚体周转速率,提高土壤结构的稳定性;保护性耕作提高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含量;保护性耕作可以提高耕层微生物生物量,尤其对真菌生物量影响显著;保护性耕作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团聚体中微生物量和微生物多样性,但并未改变微生物在团聚体中的分布模式;保护性耕作可提高土壤线虫多度,提高原状土壤和土壤各粒级团聚体中线虫群落的成熟度指数和结构指数,但并未改变线虫总数、营养类群、功能团及生态指数在团聚体中的分布模式。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展望了保护性耕作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为因地制宜选取保护性耕作措施提供理论支持,推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3.
2014年-2018年, 对海南省蔬菜根结线虫病害进行了田间随机采样调查和病原种类分子鉴定?结果显示, 蔬菜根结线虫病在海南18市县均有发生, 且大部分旱田连作地块病株率达到80%以上?进一步对采集的295份根结线虫样本种类进行了分子鉴定, 共鉴定出象耳豆根结线虫?南方根结线虫和爪哇根结线虫3种病原种?其中, 象耳豆根结线虫单一检出率达到62.37%, 南方根结线虫单一检出率为23.39%, 爪哇根结线虫的检出率仅为5.76%, 象耳豆根结线虫和南方根结线虫复合侵染检出率为8.47%?除五指山市样本以外, 海南其余17市县样本均检测到象耳豆根结线虫侵染为害?本研究显示象耳豆根结线虫为海南省蔬菜上的优势病原根结线虫种类, 该结果对指导品种布局?制定根结线虫病害的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任婷婷 《动物保健》2014,(8X):100-102
鞭虫病作为一种不常见的寄生虫病,近几年来频频发生,一般养犬爱好者都常常忽视本病的发作而误诊。本病的主要特征是排出带有血丝或水样血色便,并有粘液。鞭虫病是由毛首料毛首线虫属(Trichuris)的线虫寄生于犬的大肠(主要是盲肠)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虫体前部细、后部粗,外形象鞭子,故又称鞭虫,主要危害幼犬。本病目前尚无特效驱虫药,这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5.
《现代园艺》2019,(23):168-169
根结线虫病是茄子生产中常见病害之一,近些年在本地发生较重,给广大种植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为此,结合实际,阐述了根结线虫病的发病症状,根据茄子根结线虫病的发病特点及发病规律,从合理轮作、土壤处理、田间管理、嫁接防治、药剂防治等方面提出茄子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措施,以供广大菜农参考。  相似文献   
106.
107.
采用硅胶柱层析的方法,对snef8菌株中的杀线虫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的分离,生物法测定各组份的杀线虫活性,减压浓缩有活性的组份制备粗提液.结果表明:菌液中的杀线虫活性物质主要集中于第8~第12号管中,其杀线虫活性接近于100%.此法不但可以除去部分杂质,提高粗提液的纯度,还可以应用制备型硅胶柱,大量制备富集粗提液,将其作...  相似文献   
108.
在对广东省主要珍贵树种上的线虫进行调查时从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上分离到一种隐皮孢囊线虫,经形态特征观察和测量数据分析,将其鉴定为卡勒萨隐皮孢囊线虫Cryphodera kalesari。其诊断特征为:雌虫椭圆形至近球形,头部具有1个唇盘和2~3个唇环,口针长33.6~37.8μm,阴门唇突出,阴门与肛门之间区域凹陷,肛阴距为42~72μm;2龄幼虫头部具1个明显的唇盘和3个唇后环纹,口针长24.8~29.5μm,口针基部球前缘凹陷,侧区3条侧线,尾长圆锥形,长38~53.5μm,尾末端细圆,透明尾长17.1~25.1μm,侧尾腺孔位于肛门后2~5环;雄虫未发现。本研究首次获得了卡勒萨隐皮孢囊线虫的rDNA(LSU D2D3和ITS)序列,为此线虫的鉴定提供了可靠的分子数据。本研究还分析了卡勒萨隐皮孢囊线虫与本属其他种类的系统进化关系。卡勒萨隐皮孢囊线虫为中国的地理新记录种。格木为隐皮孢囊线虫的新寄主。  相似文献   
109.
我国小麦赤霉病发生与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由禾谷镰刀菌引起,近年来在我国发生逐渐加重,对小麦生产和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我国的发生情况、病原菌种类、品种抗性鉴定与开发、病害防控与流行预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小麦赤霉病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0.
确定角蝇各龄期幼虫体内的斯氏副柔线虫(Parabronema skrjabini)幼虫。通过大量剖检角蝇各龄期幼虫,收集其体内的线虫幼虫,经扩增测序获得ITS基因序列,利用DNAStar 5.0软件,将其与斯氏副柔线虫成虫的ITS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角蝇Ⅰ、Ⅱ、Ⅲ期幼虫体内的线虫幼虫确为斯氏副柔线虫幼虫。该研究结果不但为鉴定角蝇各龄期幼虫体内的斯氏副柔线虫幼虫提供了简易准确的方法,而且也为弄清斯氏副柔线虫在其传播媒介角蝇体内的发育过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