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39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6篇
  75篇
综合类   20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54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7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1.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人口变化及其对森林草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甘肃省肃南县和天祝县为例,研究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人口变化及其对森林草原的影响。结果表明,1949-2009年,天祝和肃南两县人口由7.7万余人增加到25.3万余人。伴随着人口的增长,两县保护区内耕地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2.3万hm2增至1999年的4.38万hm2,随后降至2008年底的4.1万hm2。目前两县草地退化面积达129.2万hm2,前山区土地荒漠化面积49.6万hm2,水土流失面积88.33万hm2。鉴于此,本文提出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退化森林草原的恢复策略,包括正确的人口政策,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减少保护区内人口数量,和降低农牧业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112.
通过对祁连山区不同人工草地杂草的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建植2年的不同人工草地中杂草种类组成大体较为简单,从高度、盖度、生物量方面分析则种植草种相对于杂草而言总体生长旺盛,竞争力强占有一定优势,而疏花针茅人工草地中杂草种类丰富、竞争力较强;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中甘肃马先蒿突出成为次优势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3.
祁连山作为国家自然保护地区,近年来更是面临冰川萎缩、冻土退化、森林总量不足、水源涵养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等严重威胁。随着生态环境整治工作有力开展,加大对祁连山的保护力度,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各类野生动物的种类与数量得到恢复性增长,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域出现的次数也渐为频繁。有效的监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保护野生动物不仅仅事关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还对我们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4.
通过对祁连山保护区东端针阔混交林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因子关系分析,采用统计回归法,建立了针阔混交林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要素关系模型,以针阔混交林死体可燃物引燃含水率为基准,结合燃烧实验,确定了祁连山保护区东端针阔混交林森林火险等级对应的气象因子,结果表明:森林可燃物含水率模型模拟效果较好,引入森林可燃物含水率气象预测模型可提高森林火险气象指数模型的应用效果,为祁连山保护区东端针阔混交林火灾预测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5.
通过对祁连山保护区东端阔叶林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因子关系分析,采用统计回归法,建立了阔叶林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要素关系模型,以阔叶林死体可燃物引燃含水率为基准,结合燃烧实验,确定了祁连山保护区东端阔叶林森林火险等级对应的气象因子,结果表明:森林可燃物含水率模型模拟效果较好,引入森林可燃物含水率气象预测模型可提高森林火险气象指数模型的应用效果,为祁连山保护区东端阔叶林火灾预测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6.
祁连山北坡主要植被下土壤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半微量凯氏、氢氧化钠-钼锑抗比色法、CaCO2分子式求法、土壤烘干法、环刀法等进行土壤异质性相关因子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山地灰褐土、山地淋溶灰褐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山地栗钙土的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1.88%、10.85%、10.73%、1.65%.(2)青海云杉林、高山灌丛林、祁连圆柏林、低山灌丛林、牧坡草地、无林地0-60 cm土壤容重依次减小,而总孔隙度依次增大.  相似文献   
117.
水分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祁连山东端乌鞘岭自然保护区干旱地块造林成活率不高的难题,应用推广了机械钻坑深植覆膜综合抗旱云杉造林技术。对相同立地条件下不同技术措施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干旱立地条件下应用机械钻坑深植覆膜综合抗旱云杉造林技术,提高了生态造林苗木成活率,增加了苗木生长量,解决了半干旱、干旱林区的造林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18.
巍巍祁连山,见证着这片热土的沧桑与辉煌,古老的黄羊河,记录着农垦儿女的坚强与不屈。在举国上下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时,黄羊河人迎来了建场65周年华诞。经过一个多月精心组织排练,2018年12月29日,一日三场的文艺汇演,让曾经被岁月尘封的往事,一桩桩一件件,又在每一位农场人的眼前回演。农场人在为精彩节目喝彩的同时,更为自己是农垦的一份子而骄傲和自豪。  相似文献   
119.
本文概述了天祝县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的进展情况,总结了试点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健全完善管理机制、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大力推进草畜平衡、加大社会宣传力度等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0.
旨在调查当地人对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意识的强弱,以地处祁连山国家公园腹地的祁连县县城为例,随机选取祁连县县城流动人口及固定商户,使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8岁以下调查对象生态保护意识较低,其再受教育水平空间较大,生态保护意识提升空间较大;46~60岁年龄阶段学历层次及政策性知识了解程度较高,对生态保护意识较强;60岁以上调查对象生态保护意识较差,其对生态保护知识及相关政策性知识了解较旧。生态保护意识的强弱伴随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变强,受教育程度是影响生态保护意识最显著的因素,可针对性提出政策以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及保护意识,积极推动国家公园生态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