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林业   101篇
农学   126篇
基础科学   14篇
  122篇
综合类   686篇
农作物   95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344篇
园艺   63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研究了磷酸活化法制备稻壳活性炭的工艺条件,探讨了浸渍比、活化剂浓度、活化时间和活化温度对活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2.5,活化剂浓度为60%,活化时间为90 min,活化温度为550℃;产品各项吸附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52.
To clarify liquefaction ratios and their construction variations of the main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wood in phenol using phosphoric acid as a catalyst, the chemical ingredients of wood such as holocellulose, cellulose and lignin, were measured and extracted according to GB methods. With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the product identification of reactant before and after liquefaction in phenol was investigated. The molecular weights and their distributions of the liquefaction results (acetone soluble parts) were studied by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GPC).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lecular weights and their distributions of poplar and Chinese fir are almost the same. In poplar, the distribution of cellulose is the largest, and that ofholocellulose the smallest after liquefaction. For Chinese fir, the distribution of holocellulose is the largest, and that of cellulose the smallest. After liquefaction of poplar cellulose, the change bands of FTIR spectrum observed below 1 600 cm^-1, can be attributed to new substitute groups. The same is true for poplar lignin. For Chinese fir, the spectra of liquefaction results of all chemical compositions differ from that of wood meal. This reveals the more activity groups were produced because of the reactions between Chinese fir and phenol.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liquefaction ratios of poplar decrease in the following order: holocellulose 〉 lignin 〉 cellulose, and those of Chinese fir in the order: lignin 〉 cellulose 〉 holocellulose.  相似文献   
53.
二氢吡啶的化学名称为2,6-二甲基-3,5-二乙酯基-1,4-二氢吡啶,淡黄色结晶物,无毒、无味、几乎不溶于水,熔点为176℃~183℃,极易氧化,需在避光、干燥条件下保存,我国商品名称为多犊锭、吉卢金等。二氢吡啶在20世纪30年代主要用作动植物油的抗氧化剂。20世纪70年代,发现其具有促进畜禽生长的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二氢吡啶可抑制生物膜的氧化,提高生物膜  相似文献   
54.
PP333和磷酸尿素对欧李嫩枝扦插生根和成活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PP_(333)和磷酸尿素对欧李嫩枝扦插生根和成活的促进作用宋海萍,李春兰,马桂芬(河北林学院,保定,071000)近年来美国WiesmanZ等[Hortscience,1989,24(6)]用绿枝插条繁殖桃苗,日本熊代克己等[农业及园艺,1989,...  相似文献   
55.
磷酸泛酰巯基乙胺基转移酶(phosphopantetheinyl transferases,PPTase)是细菌脂肪酸合成中的关键酶。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手段构建集胞藻PPTase基因(slr0495)过量表达重组质粒,在集胞藻PCC6803中进行表达研究,并在DNA和RNA水平进行验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不同条件下突变藻株脂肪酸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 ℃、光照强度为50 μmol ·m-2 · s-1培养条件下,过量表达slr0495基因突变藻株中C12:0、C16:0和C18:0的含量分别为1. 31 mg · g-1、8.07 mg · g-1和1.35 mg · g-1,比野生型藻株分别提高了23.58%、25.31%和13.45%;在温度为20 ℃、50% NaNO3浓度、光照强度为50 μmol · m-2 · s-1培养条件下,与野生型相比,突变藻株中C16:0和C18:0含量分别提高了44.71%和41.51%。以上结果表明,过表达slr0495基因增加了集胞藻PCC6803中长链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并且在低温(20 ℃)和缺氮(50% NaNO3)双重胁迫培养条件下中长链饱和脂肪酸含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本研究为探究slr0495基因功能以及在逆境中基因产生的应激反应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微藻高产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究内生真菌对低磷胁迫下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幼苗磷元素吸收的影响,筛选出能够促进米老排幼苗生长和磷元素吸收的内生真菌。【方法】以米老排幼苗为研究对象,施浇菌液接种 10 种供试菌株(M1、M2、M3、M4、M5、M6、M7、M8、M9、M10),15 d 后进行磷胁迫试验,胁迫 60 d 后测定米老排幼苗的苗高、地径、地上部和根系的干质量及磷元素含量、叶片和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结果】随着磷胁迫的增加,菌株 M9、M10 能够增加米老排幼苗苗高、地径以及根冠比,促进幼苗生长;在正常条件和重度磷胁迫下菌株 M6 能够有效提高米老排幼苗地上部磷含量,分别为 36.9%、41.1%,菌株 M9的效果随着磷胁迫程度加深更为突出,在重度磷胁迫下菌株 M4 能够显著增加米老排幼苗根系磷含量为 57.7%;菌株 M6 和 M9 均能显著提高米老排幼苗叶片和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除轻度磷胁迫外,菌株处理后的米老排幼苗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较 CK 均有显著提升。【结论】土壤磷胁迫下,接种内生真菌对米老排幼苗生长和磷元素吸收具有显著影响,在不同磷胁迫环境下,菌株 M6、M9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高米老排幼苗磷含量以及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促进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57.
蔗糖磷酸合酶(SPS)是调节植物蔗糖生物合成的关键酶.SPS由不同的基因编码组成,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和功能差异.利用拟南芥SPS蛋白保守结构域在甘蓝全基因组共鉴定到6个甘蓝SPS家族成员.进化分析结果表明甘蓝SPS基因分为3个亚族.6个BoSPSs家族成员被定位在甘蓝的5条染色体上.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结果表明,BoSPSs含有许多与激素、逆境和光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RNA-Seq结果表明,BoSPSA1a在各个组织中均具有较高的表达量,BoSPSB除了在芽中表达量较高,在其他各个器官/组织中表达量均较低;冷敏甘蓝(CS-D9)和耐冷甘蓝(CT-923)中BoSPSA1b低温处理后均上调表达,且不同时间点耐冷甘蓝中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冷敏甘蓝.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甘蓝SPS家族的信息,增加了对这些基因在甘蓝生长发育过程中及低温胁迫中所起的作用的理解.  相似文献   
58.
HPLC法测定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中磷酸替米考星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HPLC法测定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中磷酸替米考星的含量。色谱条件: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水-乙腈-磷酸二丁胺缓冲液-四氢呋喃(805:115:25:55)为流动相;流速每分钟1.0ml;检测波长280nm。替米考星在0.0516mg/ml~1.032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6),平均回收率为98.5%,RSD为2.0%。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9.
<正>一、前言我国是农业大国,尤其是东北地区多以玉米为主要的种植作物,但是在玉米的种植中,因为劳作的繁重,病虫害以及杂草的危害逐渐加重,生产管理的松散,使玉米的产量逐年下降。如何改良玉米的种植技术,增加玉米产量,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个人多年来的经验,我觉得目前大垄双行栽培技术还是比较适合我国东北地区的。二、玉米的种植技术1.精细整地大力推广秋翻整地,要求翻地深度达到30厘米以上。结合  相似文献   
60.
以玉米B73自交系为实验材料,克隆了玉米B73叶片C4型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基因即C4PPDK基因的c DNA全长并测序,研究了低氮胁迫对典型C4作物玉米PPDK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B73玉米C4PPDK基因有19个外显子,18个内含子。无论在高氮还是低氮条件下,玉米野生型与ppdk突变杂合子在表型上均无显著差异。野生型植株中PPDK表达量约为杂合子的2倍;与高氮处理相比,低氮处理下PPDK野生型和杂合子中PPDK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表明PPDK蛋白可能参与了对低氮胁迫的响应。该实验为进一步研究PPDK与氮代谢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