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10篇
  免费   552篇
  国内免费   987篇
林业   793篇
农学   1031篇
基础科学   294篇
  2405篇
综合类   7594篇
农作物   789篇
水产渔业   522篇
畜牧兽医   2961篇
园艺   1077篇
植物保护   383篇
  2024年   162篇
  2023年   423篇
  2022年   588篇
  2021年   631篇
  2020年   477篇
  2019年   554篇
  2018年   307篇
  2017年   475篇
  2016年   562篇
  2015年   617篇
  2014年   822篇
  2013年   774篇
  2012年   974篇
  2011年   1046篇
  2010年   900篇
  2009年   917篇
  2008年   992篇
  2007年   825篇
  2006年   741篇
  2005年   735篇
  2004年   499篇
  2003年   492篇
  2002年   361篇
  2001年   339篇
  2000年   294篇
  1999年   283篇
  1998年   239篇
  1997年   243篇
  1996年   227篇
  1995年   223篇
  1994年   196篇
  1993年   176篇
  1992年   158篇
  1991年   192篇
  1990年   135篇
  1989年   146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6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7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0篇
  1956年   4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81.
试验研究种鹅及其后代饲粮中添加维生素A (VA)对后代雏鹅胫骨发育的影响。选取180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扬州鹅种鹅90只,随机分成5组(Ⅰ、Ⅱ、Ⅲ、Ⅳ、Ⅴ组),每组15只母鹅,3只公鹅。各组种鹅分别在种鹅基础饲粮中添加0、4 000、8 000、12 000、16 000 IU/kg VA,基础饲粮预混料中无VA。分别在各组种鹅产蛋高峰期收取种蛋孵化雏鹅,选取96只雏鹅,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雏鹅分别饲喂不添加VA和添加9 000 IU/kg VA的饲粮。结果显示:种鹅饲粮中添加8 000和12 000 IU/kg VA,后代雏鹅的胫长显著高于无VA添加组(P<0.05),种鹅饲粮中添加12 000 IU/kg VA,后代雏鹅的胫骨重量和血清钙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添加组(P<0.05)。种鹅饲粮中添加12 000 IU/kg VA,后代雏鹅的胫骨强度最强。种鹅饲粮中添加4 000、12 000 IU/kg VA,后代雏鹅的胫骨磷含量显著高于16 000 IU/kg VA添加组(P<0.05)。雏鹅饲粮中添加9 000 IU/kg VA可以显著提高其血清钙含量(P<0.05)。研究表明,种鹅饲粮中添加VA对后代雏鹅胫骨发育有影响,在种鹅饲粮中添加12 000 IU/kg VA有利于后代雏鹅胫骨发育。种鹅摄取的VA能够通过种蛋传递给后代雏鹅,故在种鹅饲粮中添加VA的基础上,0~7 d后代雏鹅饲粮中不用添加VA即可满足其胫骨发育。  相似文献   
82.
利用透射电镜,对平菇菌盖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平菇成熟菌丝细胞有完整的双层细胞壁结构,内含细胞膜,线粒体,细胞核,内质网,泡囊,核糖体,糖原、须边体及典型的桶孔隔膜,有的细胞中,糖原颗粒了聚集在细胞质中,泡囊中也含有大量颗粒。线粒体膜,核膜,孢子膜均为双层,轮廓清晰。孢子中有线粒体、核、泡囊、核糖体、内质网。老化菌丝内有较大液泡,不见各种细胞器。  相似文献   
83.
三种内生真菌与大花蕙兰共生对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以从兰科植物出的内生真菌与大花蕙兰接种,均能形成菌根,其中GC941和GC945两种菌只侵染根的表皮细胞,在细胞内呈菌丝结结构,而GC934菌在侵染前期同前两和种真菌,后期菌丝可部分侵染皮层细胞,并呈疏松的分枝状结构。3种内生真菌可使幼苗茎叶干重比增施矿质营养但不接种真菌的处理(CK2)提高173.2%-250.1%,并对植株吸收N,P,K养分有促进作用,其中GC945菌使幼苗吸收N和K的量比CK  相似文献   
84.
辽西地区位于辽宁省西部,主要包括大小凌河及青龙河流域地区,地域广阔,自然气候以干旱为主,受自然环境多样性影响,植物种类具有多样性特征,自然生长的大量乔灌木与草本植物具有人工栽培价值。水栒子灌木与石竹间作粗放经营,可有效利用光照和土壤水肥资源,一个经营期后,水栒子可达到园林灌木苗木规格、石竹可满足中草药收购标准,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5.
选择了甘油、山梨醇、聚乙二醇(PEG)、卵清蛋白(OVA)、多肽、糖、氨基酸等试剂,通过经验法和正交法相结合的手段配制了一系列稳定剂,对吸附在酶标板上的三唑磷多克隆抗体进行处理(37℃,1 h)后,再在37℃下连续贮存 7 d,利用直接竞争ELISA法对不同稳定剂处理的包被抗体免疫活性、亲合性及检测灵敏度进行检测,并与未经稳定剂处理的对照进行比较,筛选得到效果较好的稳定剂 1 (质量分数:甘油2.5%,氨基酸1.5%,蛋白胨3.0%,离子螯合剂0.1%,防腐剂0.01%)。用稳定剂 1 处理包被抗体后,4~6℃下保存半年及37℃下保存14 d的试验结果表明,抗体的活性相对保持率分别为97.8%和94.2%;其免疫活性、亲合性(I50分别为68.43和54.38 ng/mL)及灵敏度(I10分别为3.72和 3.22 ng/mL)与常规方法包被的抗体(包被好后不贮存,直接检测,I50为60.73 ng/mL,I10为 3.11 ng/mL)无明显差异;冻融试验表明,经稳定剂 1 处理的三唑磷抗体在反复冻-融次数不超过8次时其活性也是稳定的。说明筛选出的稳定剂可以显著提高三唑磷多克隆包被抗体的稳定性,可用于三唑磷ELISA试剂盒的生产。  相似文献   
86.
本试验旨在探讨中性、酸性及复合植酸酶对植物性饲料磷和钙体外透析率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有效选择适宜的植酸酶提供参考依据。试验选取1种酸性植酸酶和1种中性植酸酶,并在此基础上配制复合植酸酶。其中,酸性植酸酶pH=2.5~5.5时,相对酶活保持在70%以上,中性植酸酶pH=4.0~6.0时,相对酶活保持在80%以上,两种复合植酸酶酸性、中性的配伍分别为1:1和2:1。在体外设定条件下,用透析袋法分剐测定豆粕、莱籽粕、花生饼、红高梁、养麦中磷和钙的体外透析率。结果表明:在设定的酶促反应条件下,添加植酸酶可提高豆粕、菜籽粕、花生饼、红高粱、荞麦中磷和钙的体外消化透析率。其中,酸性植酸酶对磷透析率的影响最大,而复合植酸酶2:1对钙透析率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7.
为了筛选小麦光腥黑粉菌转化子最适培养基, 以提高小麦光腥黑粉菌转化子生长速度, 选取了3个菌落形态不同的转化子(ZHZ-1, ZHZ-2, ZHZ-3)进行培养试验?用6 mm打孔器打取菌饼, 将菌饼置于9种培养基上16℃避光培养?观察?测量小麦光腥黑粉菌转化子的菌丝生长情况?菌落直径等主要指标, 结果表明, 9种培养基中, 3种转化子都是在完全培养基(complete medium, CM)上生长状况最好, 菌丝生长速度最快?ZHZ-1转化子在CM培养基上菌落圆形, 有褶皱, 产生大量白色菌丝, 生长速度快?ZHZ-2转化子菌落圆形, 产生大量白色菌丝, 生长速度快?ZHZ-3转化子菌落云纹状, 有褶皱, 产生大量白色菌丝, 生长速度快?  相似文献   
88.
以靖远(A)、瓜州(B)、金昌(C)和新疆(D)4个区域盐渍化土壤为对象,采用水平土柱入渗法,探讨磷石膏盐碱土改良剂不同用量(0、6 000、12 000 kg·hm~(-2))对湿润峰移动平均速率和土壤水分扩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用量磷石膏盐碱土改良剂对4种盐渍化土壤水分扩散率影响不同。对于A、B、D 3个区域盐渍化土壤,改良剂用量为6 000 kg·hm~(-2)以下时,对土壤水分传输潜在能力有促进作用;当改良剂用量超过6 000 kg·hm~(-2)时,改良剂对土壤水分传输潜在能力有抑制作用。而对于C区域盐渍化土壤,随着改良剂用量的增加,对水分传输潜在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说明改良剂对C区域盐渍化土壤作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9.
阿维菌素和硫线磷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毒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阿维菌素和硫线磷处理南方根结线虫离体卵与幼虫,测试其对线虫卵和卵块孵化以及对2龄幼虫的致死作用、活动能力、侵入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和硫线磷均对线虫卵和卵块的孵化表现很强的抑制作用,阿维菌素5 μg/mL处理24 h对卵孵化抑制率高达82.57%,而硫线磷40 μg/mL处理24 h对卵孵化抑制率为73.05%;阿维菌素和硫线磷处理48 h对2龄幼虫的LD50分别为7.346 1、13.345 6 μg/mL;在阿维菌素2 μg/mL和硫线磷3 μg/mL处理中,2龄幼虫在沙柱中的平均移动距离仅为0.04 cm和0.05 cm,而对照处理的线虫平均移动距离为1.04 cm;在阿维菌素2 μg/mL和硫线磷50 μg/mL处理2龄幼虫48 h后,对番茄根部的侵入率为0.12%和0.45%,而空白对照处理线虫的侵入率达21.85%。  相似文献   
90.
覆盖栽培模式对冬小麦花后旗叶 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旱地小麦秸秆带状覆盖栽培增产的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积累转运的特征,在甘肃省半干旱雨养农业区以“陇中2号”为材料,研究了秸秆带状覆盖栽培(BS)、地膜覆盖栽培 (PF)和无覆盖露地栽培(CK)3种栽培模式下冬小麦花后旗叶光合特征、叶绿素荧光动力参数、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CK相比,BS和PF显著提高了花后旗叶光合势、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率,且BS在生育后期优于PF。BS整个生育期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均高于CK,而PF仅生育前期发挥正效应,生育中、后期出现了负效应。BS生育前中期胞间CO2浓度、生育中后期旗叶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PF和CK,前者分别高出2.8%~8.2%和6.7%~11.3%,后者分别高出30.3%~44.8%和27.5%~39.3%。PF在灌浆中期以前,BS在整个花后生育期显著提高了小麦花后旗叶Fv/Fm、F′v/F′m、ΦPSⅡ、qP、ETR,降低了NPQ。BS较PF和CK显著提高了花后干物质输入籽粒量和对籽粒粒重的贡献率,2个指标分别增加2.6%、1.0%和14.2%、8.6%。BS显著增加了单位面积穗数,提高了产量,较CK增产35.4%。说明秸秆带状覆盖能显著改善旱地冬小麦花后光合效率,促进干物质积累转运,从而达到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