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7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林业   90篇
农学   271篇
基础科学   63篇
  508篇
综合类   2786篇
农作物   302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142篇
园艺   267篇
植物保护   7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306篇
  2011年   254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2篇
  1956年   4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低分子量腐殖酸提高冬小麦磷吸收和产量的机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不同分子量腐殖酸与磷肥复合制备的腐殖酸磷肥对作物和土壤磷有效性的影响,为腐殖酸磷肥研发和磷素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利用超滤分级方法,将风化煤腐殖酸分子量分为 > 100 kDa、10~100 kDa和 < 10 kDa 3个部分,获得高 (HAH)、中 (HAM)、低 (HAL) 不同分子量的腐殖酸,采用磷酸与KOH反应法制备普通磷肥 (P)、未分级腐殖酸磷肥 (PHA)、高分子量腐殖酸磷肥 (PHAH)、中分子量腐殖酸磷肥 (PHAM) 和低分子量腐殖酸磷肥 (PHAL) 5种磷肥。采用深100 cm、内径25 cm的土柱进行冬小麦栽培试验,按等磷量原则,设置P、PHA、PHAH、PHAM、PHAL 5个施磷处理,同时设置与4个施磷处理对应的等量腐殖酸处理 (HA、HAH、HAM、HAL),以不施磷肥为对照CK。测定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植株磷含量及不同层次土壤有效磷含量。  【结果】  1) 与CK相比,腐殖酸处理 (HA、HAH、HAM、HAL) 小麦增产不明显。与普通磷肥相比,PHA、PHAM和PHAL处理产量显著提高了14.73%、18.84%、21.37% (P < 0.05),3 个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PHAH增产不明显。PHAL处理千粒重显著高于普通磷肥处理,其余3个腐殖酸磷肥处理增幅未达显著水平。2) PHA、PHAM和PHAL处理籽粒吸磷量较普通磷肥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4.97%、19.45%、22.68%,而PHAH增幅未达显著水平;腐殖酸磷肥处理间秸秆吸磷量没有显著差异。3) 与普通磷肥相比,PHA、PHAH、PHAM、PHAL磷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分别提高14.71%、6.01%、18.82%、21.35%和14.95%、1.66%、20.18%、23.03%,磷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2.93、0.51、4.52、5.41个百分点,也以中、低分子量腐殖酸磷肥效果最为明显,腐殖酸中的氧烷基碳、羧基/酰胺基碳、烷基碳结构与小麦籽粒产量和磷肥利用率具有正相关性,与芳香碳、芳香C―O负相关。4) 4个腐殖酸磷肥处理间及其与普通磷肥处理间 0—20、20—40、40—60 cm 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差异不显著。  【结论】  田间土柱栽培条件下,单施腐殖酸对小麦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腐殖酸中的氧烷基碳、羧基/酰胺基碳、烷基碳结构与小麦磷素吸收具有正相关性,低分子量腐殖酸具有较多的烷基碳、氧烷基碳、羧基/酰胺基碳结构,因而低分子量腐殖酸提高磷肥中磷素利用率的作用好于中分子量腐殖酸,而高分子量腐殖酸的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西北旱地春玉米种植区磷肥过量施用,磷肥利用效率偏低。本研究旨在探究春玉米磷肥减施的可行性以及实现磷素高效利用的优化施肥方式,以期为该地区春玉米磷肥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方法】  在西北典型雨养农业区设置3年的定位田间试验,共设5个处理:对照 (CK,不施磷肥)、农户模式 (FP,磷用量P2O5 120 kg/hm2,撒施)、减磷撒施 (RP,磷用量P2O5 70 kg/hm2,撒施)、减磷条施 (BF,磷用量P2O5 70 kg/hm2,条施)、硫酸铵模式 (SA,采用硫酸铵氮肥替代尿素氮肥,其他同减磷撒施处理)。在玉米四叶期、五叶期以及成熟期采集植物和土壤样品 (根际土和非根际土),测定玉米根系、地上部生物量及其磷含量,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pH、有效磷、丛枝菌根侵染率,并采用WinRHIZO根系扫描系统测定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等指标。  【结果】  三年试验结果表明,RP、BF、SA处理玉米籽粒产量、生物量与FP处理无显著差异 (P > 0.05),但磷肥偏生产力显著提高,平均增幅68.0%。RP、BF、SA处理成熟期玉米籽粒磷含量较FP处理降低7.1%~12.9%,磷累积量降低了8.8%~17.0%,其中RP和BF处理降低幅度达到显著水平,但SA处理籽粒磷含量和磷累积量与FP处理相当。与FP处理相比,RP和SA的磷肥回收利用率均有提高,其中SA处理显著提高7.2个百分点;RP、BF、SA处理均有促进春玉米苗期根系生长的趋势,其中SA处理根长、根表面积以及细根长 (直径小于0.50 mm) 分别提高13.9%~37.9%、8.6%~46.1%、12.2%~43.0%。此外,与FP处理相比,RP和SA处理提高了玉米苗期根系丛枝菌根侵染率,增幅在16.2%~21.7%;SA处理非根际土碱性酶活性有增加趋势,五叶期差异达显著水平,BF处理非根际土有效磷含量提高了18.8%~56.3%。  【结论】  在西北旱地春玉米种植区,磷肥施用量由现在的P2O5 120 kg/hm2减少至70~75 kg/hm2仍可保证玉米稳产。在此基础上,用生理酸性肥料硫酸铵代替尿素可促进玉米根系生长以及丛枝菌根侵染,促进玉米对磷素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53.
<正>安徽省化肥工业协会现有在册会员287个,协会分管氮肥、磷肥含磷铵、普钙和复混(合)肥、硫酸和化学矿山等四个行业,共89个生产企业。结构调整、企业升级、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这是很多成功企业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2013年,安徽省化肥实物量突破1100万吨,其中行业内统计磷铵144.2万吨,普钙31万吨,复混肥363万吨,尿素338万吨,碳铵101万吨,氯化铵58万吨,还有部分硫铵和新型功  相似文献   
54.
双季稻最佳磷肥和钾肥用量与密度组合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为明确磷肥、钾肥用量和移栽密度对双季稻的施用效果,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磷肥用量、钾肥用量和移栽密度组合对江西双季稻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及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施磷量和移栽密度、不同施钾量和移栽密度对双季稻产量、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磷肥用量和移栽密度试验中,设4个施磷水平(P2O5 0、60、90、120 kg/hm2,以P0、P60、P90和P120表示)和4种移栽密度(21×104、27×104、33×104、39×104 穴/hm2,以D21、D27、D33和D39表示)组合。钾肥用量和移栽密度试验中,设4个施钾水平(K2O 0、90、120、150 kg/hm2,以K0、K90、K120和K150表示),密度设置同磷肥试验。在水稻成熟期对产量以及产量构成要素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磷素和钾素的吸收量和利用率等指标。【结果】磷肥与密度试验中,同一施磷水平下,早稻产量和地上部磷素吸收量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施磷量超过60 kg/hm2时,产量和磷素吸收量不再随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磷素吸收利用率(REP)、磷素农学效率(AEP)和磷素偏生产力(PFPP)逐步降低,以P60D39处理组合的产量和磷素吸收利用率最高,分别为5303.9 kg/hm2和24.4%,AEP为29.4 kg/kg; 晚稻则以施磷量在60 kg/hm2和33×104 穴/hm2密度组合的产量和磷素吸收利用率最高,分别为7246.9 kg/hm2和42.4%,AEP为36.2 kg/kg。钾肥与密度试验中,早稻的钾素吸收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施钾量在120 kg/hm2和39×104 穴/hm2密度组合的处理产量和钾素吸收利用率(REK)最高,分别为6376.3 kg/hm2和67.2%,此时钾素农学效率(AEK)为15.6 kg/kg; 晚稻则以施钾量在90 kg/hm2和33×104 穴/hm2密度组合的处理产量和REK最佳,分别为7025.6 kg/hm2和74.0%,AEK为21.7 kg/kg。【结论】合理的磷肥、钾肥用量和移栽密度可以显著增加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养分累积量,进而增加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但过高的磷肥和钾肥施用会抑制产量的进一步增加。建议本研究区域的早稻采用施磷量在60 kg/hm2、施钾量120 kg/hm2和39×104穴/hm2的密度组合,而晚稻采用施磷量60 kg/hm2、施钾量90 kg/hm2和33×104 穴/hm2的密度组合。  相似文献   
55.
以水稻新品种吉粳513为供试品种,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氮肥用量(纯N 150、200、250 kg/hm~2)和栽插密度(33.33万、22.22万、16.67万穴/hm~2)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栽插密度显著影响吉粳513的有效穗数,而对穗实粒数、千粒重无显著影响。在施氮量为200 kg/hm~2和插秧密度为22.22万穴/hm~2时,水稻产量最高(9.43×103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时,在此条件下,降低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提高了蛋白质含量,其品质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56.
孙宁 《农家顾问》2011,(8):29-29
在田间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玉米植株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够增加玉米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提高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  相似文献   
57.
板栗是雌雄异花植物,异花授粉。板栗的雄花很多,雄花序和雌花序之比约为12:1,而花朵之比为2000:1,雄花数量过多,不但会消耗大量的营养,而且也不利板栗的高产。因此,对板栗树进行“减雄增雌”是提高产量的关键措施,也是授粉和增施磷肥防治空苞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58.
《中国农资》2013,(32):3
<正>本报讯工信部8月13日在其官网表示,预计今年全年化肥产量(折纯)7570万吨,同比增长8.5%,其中氮肥产量5290万吨,同比增长7%;磷肥产量1680万吨(P2O5),同比持平;钾肥产量600万吨,同比增长10%,化肥市场呈现低迷下行的态势,整体形势严峻。预计全年农药产量300万吨,同比增长10%,大部分农药价格将维持上半年水平。就当前化肥农药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工信部指出,由于  相似文献   
59.
设计氮、磷2种肥料和不同施肥水平的2因素4水平复因子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各水平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而磷肥各水平之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氮肥各水平的平均产量均比对照(不施氮)增产,增产幅度为18.5%-32.9%,以施氮肥202.5 g/15 m2的增产幅度最大,为32.9%;磷肥各水平的平均产量只有施磷肥202.5 g/15 m2比对照(不施磷)增产75.78%,其他2个水平均比对照减产13.74%-14.16%。  相似文献   
60.
为探究赤霉素和磷肥配合施用对胡麻叶片光合酶活性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以‘轮选2号’为材料,采用田间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磷肥用量水平(P0:0 kg·hm-2 P2O5,P1:67.5 kg·hm-2 P2O5,P2:135 kg·hm-2 P2O5)和赤霉素(Gibberellin acid, GA3)喷施浓度(G0:0 mg L-1,G1:15 mg·L-1,G2:30 mg·L-1)对胡麻光合同化酶活性、干物质积累量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和喷施赤霉素均显著提高了胡麻叶片RuBP(Ribulose-1,5-bisphosphate)、PEP(Phosph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