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林业   19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26篇
  365篇
综合类   484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84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对褐土中尿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采用好气土壤培养法,研究北京地区典型褐土中添加不同浓度水平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icyandiamide,DCD)条件下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4d培养期内,DCD施用显著提高土壤中NH+4 -N浓度,降低NO-3 -N浓度,1%、2%、3%、4%和5%DCD用量处理条件土壤NH+4 -N平均浓度比单施尿素对照处理分别升高29.50%、71.84%、99.73%、98.90%和139.69%,NO-3 -N平均浓度降低3.71%、15.61%、21.07%、33.57%和37.90%.综合反映NO-3 -N和NH+4 -N变化规律的土壤表观硝化率指标变化结果表明,1%、2%、3%、4%和5%DCD用量处理比对照分别降低12.18%、35.35%、44.82%、48.18%和59.93%;1%、2%、3%和4%DCD处理达到平衡时间分别延迟7d、14d、14 d和21 d,5%DCD处理表观硝化率一直较低,直到培养结束仍呈升高的趋势;2%、3%、4%DCD处理表观硝化率升高速率显著下降(分别降低39.32%、40.00%和52.27%).综合考虑作物氮素需求规律、环境效应和使用经济效益,4%DCD用量效应最佳,具有较好的土壤铵氧化抑制效果,有助于提高氮素利用率,减少环境流失.  相似文献   
62.
在小试好氧上流式污泥床(AUSB)反应器中,实现了由厌氧颗粒污泥到好氧硝化污泥再到亚硝化颗粒污泥的转化,AUSB反应器的亚硝化率稳定在90%以上.利用FISH、荧光实时定量PCR等技术,考察了AUSB反应器中好氧颗粒污泥中硝化菌群的生态分布.结果表明:好氧亚硝化颗粒污泥呈层状结构,氨氧化细菌(AOB)主要分布在颗粒污泥表层,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多分布在内层,颗粒内核则无活性细胞;随反应器氨氮负荷逐渐提高,颗粒污泥中AOB的相对含量逐渐升高,当NH3-N负荷分别为0、0.4、1、  相似文献   
63.
采用实验室规模的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研究其对高含氮、低C/N废水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亚硝化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控制在1.0d时,亚硝化活性比较稳定,进水氨氮浓度对其影响不大.进水氨氮浓度在400~600 mg/L时,出水亚硝酸氮浓度都在260~280 mg/L,可以通过控制进水氨氮浓度调节出水亚硝酸氮/氨氮的比率.亚硝化反应器出水的亚硝酸氮/氨氮的比率对厌氧氨氧化脱氮率有重要的作用.当进水氨氮浓度为480 mg/L时,出水中亚硝酸氮/氨氮的比率为1.2左右,进入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氮物质去除率达到  相似文献   
64.
菜地土壤N_2O排放及其氮素反硝化损失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培养试验方法,对南京郊区 3对菜地土和水稻土的 N2O排放和氮素反硝化损失进行了研究.不加乙炔培养测定土壤 N2O排放,加乙炔( 10% V/V)培养测定反硝化损失.菜地土为相同类型水稻土改种为蔬菜约 20年的土壤.结果表明,在培养 0~ 1 d期间 ,菜地土本身 N2O排放通量 (5.15~ 218.37 ng N· g-1soil· h-1)均高于相同类型的水稻土 (2.50~ 3.94 ng N· g-1soil· h-1). 3对供试土壤中, 2个菜地土培养 21 d排放的 N2O总量与反硝化损失总量均显著高于相同类型的水稻土( P<0.05). 3对供试土壤施尿素后反硝化损失均未显著增加.施肥和不施肥处理,土壤 N2O排放累积量和反硝化损失累积量随时间 t的变化均符合修正的 Elovich方程 y=bln(t)+ a.  相似文献   
65.
氮素形态在土壤中的转化及对烤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研究了云南省玉溪地区气候、土壤条件下,铵态氮、尿素施入土壤中的转化,使用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研究不同形态氮及其比例对烤烟生长的影响,以及施用秸秆、油饼对烤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土壤中的铵态氮、尿素其水解和硝化过程约在施肥后的1个月内完成,土壤中硝态氮含量随时间逐渐下降,1个月后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氨含量都降至痕量水平;硝化抑制剂对铵态氮硝化有显著的抑制效果;铵态氮、硝态氮对烤烟产量没有影响,秸秆、油饼则显著降低烤烟产量。  相似文献   
66.
氢自养反硝化修复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污染以其清洁、环保又经济而受到广泛重视.利用全自动恒温振荡仪,以NaHCO3为碳源驯化氢自养反硝化细菌,并对影响氢自养反硝化速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NaHCO3作为唯一的无机碳源,不仅可以高效驯化氢自养反硝化细菌,而且可以控制体系的pH值,效果优于单独以CO2或以CO2和NaHCO3共同为碳源的系统;当单独以NaHCO3为碳源时,其浓度为2 g·L-1时可以满足氢自养反硝化细菌的生长,并使体系pH保持在8.5±0.2;当初始NO3--N浓度<135.6mg·L-1时,反硝化速率随着NO3--N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当NO3--N浓度过高时(>135.6 mg·L-1),会抑制氢自养反硝化的进行;当pH在6.0~9.0时,氢自养反硝化可以进行,但其最适pH为7.0~8.0,而当pH<6.0或pH>9.0时,反硝化基本停滞;温度为35℃时反硝化速率最大,为2.83 mg·L-1·h-1,当温度为15℃时,有明显的亚硝酸盐积累.  相似文献   
67.
本文探讨了含有硝化抑制剂DMPP的长效肥料ENTEC对三种野生蔬菜(苋菜、闭鞘姜、仙人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①ENTEC对闭鞘姜干物质积累有显著影响。仙人掌干物质积累较尿素处理提高26%。②三种蔬菜生长过程中均表现为ENTEC处理下的最高生长速率到达时期推迟,干物质积累主要时期延长。  相似文献   
68.
稻田土壤的硝化一反硝化作用可以发生在:(1)土壤表面的氧化层和土表以下的还原层;(2)水稻根际的氧化层和其外的还原层。前者已有很多研究资料,而后者则还缺乏直接的测定。  相似文献   
69.
一种测定土壤反硝化酶的改进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新的测定土壤反硝化酶的装置,使土壤反硝化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的测定更加简便、灵敏、准确。对3种不同质地的土壤从影响土壤反硝化酶活性的3种关键因素:培养时间、称样量和真空度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反硝化酶的最佳培养时间为24-27h,称样量与真空度因酶而异。  相似文献   
70.
不同水分含量对潮土和火山灰土硝化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试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分含量对取自中国的潮土和日本的火山灰土硝化动态的影响。潮土在土壤硝化过程中的土壤水分含量以田间持水量的60%~90%较为适宜,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引起土壤硝化力降低。火山灰土在土壤硝化中的土壤水分含量以田间持水量的75%~90%较为适宜,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5%引起土壤硝化力降低。潮土在硝化培养中有亚硝酸盐出现,火山灰土没有亚硝酸盐被检出。土壤亚硝酸盐含量在低水分含量下峰值低,持续时间较长,在高水分含量下峰值高,持续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