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69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44篇
  13篇
综合类   315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63篇
畜牧兽医   166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正>泡桐原产中国,栽植区域北至东北,南至两广,西至甘南,东至胶东沿海。其区域分布为东经100-140度,北纬20-40度之间,其中以北纬30-35度之间为集中产区。兰考县是泡桐的中心产区,索有"泡桐之乡"的美称。一、栽培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期,就有"神农黄帝削桐为琴"的传说。以后各个历史年代,均有对栽植泡桐的记述,其中北宋仁宗年间(1049年)陈翥著的《桐谱》,把泡桐的性能、栽培、作用都作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92.
《中国兽医学报》2016,(8):1371-1375
颈动脉体(carotid body,CB)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缺氧感知器官,当血液PaO2降低时,迅速引起呼吸加深、加快等反应。为探讨牦牛不同低氧程度下CB的适应特征,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和体视学方法测量了海拔4 600,3 800和2 800m牦牛颈动脉体Ⅰ型细胞线粒体、电子致密核心囊泡体(electron dense-cored vesicles,EDCV)的体密度(Vv,单位体积Ⅰ型细胞浆中线粒体、EDCV的体积百分比)、面密度(Sv,单位体积Ⅰ型细胞浆中线粒体、EDCV外膜的表面积)、面数密度(NA,单位面积中线粒体、EDCV数目)、比表面(δ,线粒体、EDCV表面积与其自身体积之比)。结果表明,牦牛颈动脉体Ⅰ型细胞浆内线粒体的Vv值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增加趋势,但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Sv、NA、δ值随着海拔从2 800m升到3 800m先减小,从3 800m到4 600m而增加,3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牦牛颈动脉体Ⅰ型细胞浆内EDCV的Vv、Sv值随海拔升高呈上升趋势,但3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δ值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3组间差异也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3.
在扫尾负鼠卵母细胞中新发现了一种蛋白,即囊泡相关蛋白(VAP1)。该蛋白基因在卵巢或发育的卵母细胞中有表达,与卵母细胞中极性的囊泡形成有关。囊泡相关蛋白在N端的T13~K114区域有与半胱氨酸酶抑制蛋白C相似的结构域,可能具有抑制半胱氨酸酶对蛋白的酶解作用,促进卵母细胞中母源蛋白的积累,调节受精后胚胎的发育。  相似文献   
94.
沈慧 《江西饲料》2008,(2):41-41
泡桐树无论在田野,还是在农户院落都随处可见,它大而肥厚的叶子是养猪的好饲料,但目前因为人们对它的饲用价值认识不足,所以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泡桐叶的养分含量很高。据测定,泡桐落叶中的粗脂肪为10.36%,与麦麸相仿:粗蛋白含量为16.30%;而粗纤维含量较低,仅占16.95%;同时含有大量铁、锰、锌等矿质元素。  相似文献   
95.
乌鳢的繁殖特性及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黄包乌鳢的繁殖发扬航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鳢性成熟的年龄是2~3龄,产卵期是5~7月,卵子1次成熟,分批产出,属典型的浮性卵。绝对繁殖力和体长、体重密切相关。在水温25.5℃~28.0℃时,采用HCG+RES+B型激素,2次注射。孵化率达84.1%,孵化时间34~38小时。  相似文献   
96.
用透射扫描电镜观察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精子及其核前区特殊结构的形成过程.本研究依据牙鲆精子形成过程中各细胞器的变化特点,将其形成过程大致分为5个时期:鞭毛生成期,核隐窝形成期,袖套形成期,核前凹陷形成期和变态完成期.精子形成过程中,核前未生成顶体,但出现一个特殊的区域为核前凹陷区域.电镜观察显示,成熟牙鲆精子的核前凹陷结构是细胞核胞吐囊泡形成的;精子细胞核染色质的凝集由核隐窝处向前进行,核内不参与浓缩的低电子密度物质以出芽的方式形成单层界膜囊泡,以致核前出现大块低电子密度区域.此区域在胞吐单层界膜的囊泡后,形成核前凹陷.但透射电镜切片核前凹陷区域内常存在未被完全胞吐的囊泡.  相似文献   
97.
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研究玉米处理方法对荷斯坦中期泌乳牛产乳性能和养分消化的影响。四种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25%煮玉米组、50%煮玉米组和50%泡玉米组。日粮中玉米全部粉碎,平均粒度为1.4mm。玉米处理比例为处理玉米占日粮总玉米的百分比。结果表明,玉米处理方法不影响乳成分含量。25%煮玉米趋于提高原乳及FCM(标准乳)产量(P>0.05)。50%煮玉米提高原乳产量4.4%(P>0.05)和FCM产量6.8%(P<0.05)。50%泡玉米可提高原乳和FCM产量9.3%~9.4%(P<0.01)。玉米处理方法不影响DM、OM、能量、CP和淀粉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以及粪便含水率。25%煮玉米分别降低NDF和ADF消化率18.0%和9.6%(P<0.05),50%煮玉米分别降低NDF和ADF消化率18.4%和20.7%(P<0.05)。50%泡玉米降低NDF和ADF消化率为16.4%(P<0.05)和8.6%(P>0.05)。玉米处理方法不影响午饲前血液中葡萄糖和尿素氮含量。  相似文献   
98.
生物囊泡是细胞产生的一种膜性小泡,内含丰富的DNA、蛋白质、脂质等生物活性物质,是细胞间重要的信息传递媒介。近年来,生物囊泡在兽医学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外泌体或微囊泡,为抗寄生虫药物研究和某些动物疾病诊断提供了新思路。然而,生物囊泡的分离、纯化及鉴定技术仍是该领域的技术瓶颈,制约了生物囊泡进一步的应用及研究。文章归纳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生物囊泡的类型、分离纯化方法、鉴定技术及其在兽医学中的应用等,以期为生物囊泡应用于兽医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针对采用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方法进行鱼类寄生碘泡虫的分类时需要手动测量各种参数以作为分类依据的效率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孢子虫参数提取方法,从而实现了孢子虫的分类操作.选取丑陋圆形、山东、野鲤、异形等4种碘泡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碘泡虫在显微镜下的图片样本进行形态学特征参数的计算,从而依据各类参数进行碘...  相似文献   
100.
南岭泡金山矿产集采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究典型多金属矿产集中开采区土壤重金属分布情况及其潜在风险,以南岭泡金山地区即湘南桥条江小流域矿采区为研究区,采集352个表层土壤样品,对Cr、Cd、Pb、Zn、Cu、Ni和As这7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测试分析,综合运用数统和地统方法分析研究区整体及不同影响因素下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矿区及其下游沿河地区污染严重,空间变异程度略高,复合污染、点源污染情况突出。土壤重金属含量基本随pH及有机质含量升高而升高;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r、Ni、Cd含量变化不明显,草地、林地中Pb、Zn、Cu、As含量较高;不同地质背景条件下土壤重金属含量在成矿母岩(花岗岩体)、含矿围岩(D_2s+h)及矿区中下游干流一级阶地(Qx~Ⅰ)含量较高。研究区Cd、Pb、As单元素潜在生态风险水平较高,整体处于低-中等潜在生态风险水平,但矿区及其周边、下游沿河地区潜在生态风险为高或极高等级,可能会对北江流域产生一定影响,应该引起警惕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