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24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7篇
  35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76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21.
模拟与分析白洋淀试点区域水质改善工程前后的水质变化情况,探索水质改善效果,为白洋淀水质改善提供思路与经验。基于实测地形、气象数据、水质监测数据、现状污染源、大气沉降、风扰底泥释放等数据资料,运用MIKE软件构建了白洋淀二维水动力和水质数学模型,选取现状水量未清淤(方案一)、增加补水流量1.5倍+未清淤(方案二)、增加补水流量2.0倍+清淤0.1 m(方案三)、增加补水流量2.0倍+清淤0.2 m(方案四)4种优化方案,模拟了典型时刻下白洋淀区域内的流场分布形态和主要污染物迁移扩散规律。结果表明:白洋淀淀区内水体流动速度普遍较小,在增大补水流量和清淤的情况下,流场的改变集中于入淀河流的下游,几乎不改变主淀中的流场分布。随着清淤深度的增大,底泥的污染物释放作用进一步削弱,但削弱的幅度较小。由此确定对白洋淀底泥厚度较大、水质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开展清淤工作,建议清淤厚度0.2 m左右。在清淤的基础上,对淀区进行合理补水,入口河流选用常年水质较好的河段,建议补水体积不超过现状补水方案的2倍。  相似文献   
122.
云杉 《国土绿化》2006,(11):42-42
此前许多年,每逢阅读作家孙犁的《白洋淀纪事》,心中便充满无限向往,总想找机会亲临那片郁郁葱葱的水域,探访当年雁翎队出没芦苇荡时的行踪,品味荷花淀里游击战士头顶荷叶打鬼子时的乐趣。直到2006年7月中旬,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白洋淀水面不像想象中那么烟波浩淼。投入白洋淀  相似文献   
123.
冯小军  邵吉祥  郜福禄 《中国林业》2008,(19):I0001-I0001
河北省群众参与防风固沙林项目(一期)。河北省林业局与日本海外林业咨询协会作为合作伙伴共同实施的小渊基金造林项目,项目区位于保定市满城县漕河沿岸,实施期限为2003年10月到2006年9月,现已完成造林200公顷。  相似文献   
124.
经理何茂来     
1949年出生的何茂来,名片上写着:中国白洋淀安新县王家寨水上民俗度假村业务经理。他是白洋淀第一个递上名片的人。假如把他放在抗日年代.他的聪明和耿直绝对是打鬼子的一把好手。然而.时过境迁.命运的安排使他成为王家寨这片“特区”的业务经理。在我和记者给他拍照的时候.他执意要带上度假村的“蓝色胸牌”,他是聪明的.然而在聪明之后,埋藏的更多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和无奈。  相似文献   
125.
针对种植业氮素过量投入造成的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该研究以白洋淀流域核心区域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研究对象,以粮经比为种植结构评价指标,从氮素平衡角度考虑,探究白洋淀流域种植结构变化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白洋淀流域种植结构时空变化明显,时间上,研究期内白洋淀流域粮经比总体呈小幅度上升趋势(4.47~5.72);空间上,距白洋淀淀区距离越大,区域内粮经比越小,临白洋淀区粮经比(15.11~19.23)明显高于白洋淀上游粮经比(2.44~2.64);2)白洋淀流域种植业氮盈余量时空分异特征明显,时间上,研究期内白洋淀流域种植业氮盈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26.29~18.49)×104 t);空间上,各区域种植业氮盈余量表现为:白洋淀中游((10.39~14.48)×104 t)、白洋淀下游((4.35~7.09)×104 t)、临白洋淀((2.24~2.64)×104 t)、白洋淀上游((1.51~2.58)×104 t);3)白洋淀流域种植业氮盈余强度与粮经比呈显著...  相似文献   
126.
白洋淀渔业资源现状及增殖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白洋淀概况白洋淀是大清河中游的天然洼淀,由大小90多个淀泊和3,700多条沟濠组成。总面积46万亩。周边堤防全长230公里。白洋淀上游有潴龙河、孝义河、唐河、府河,漕河、瀑河、萍河、白沟引河等九条河流,呈扇形汇流入淀,称为“九河下稍”。下游经海河与渤海相通。由于白洋淀水域面积广阔,上游有河流带来充足的水量和丰富的养分,下游又和海河、渤海沟通,使白洋  相似文献   
127.
白洋淀3种鱼类的无机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年4月25日在河北省安新县测定白洋淀两个点水样及3种鱼的无机元素共19种。分析结果表明水质未受污染,仅有一个点锰的含量达0.2mg/L,稍超过饮用水,其它各项均低于饮用水标准。3种鱼类的痕量重金属均低于允许量或未检出。白洋淀鱼类银的含量高于其它水域,而铜未检出或量低。鱼类无机元素含量存在种间、不同产地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8.
雄安新区的建立促使白洋淀水环境及生物资源监测与保护尤为重要。为研究白洋淀枝角类和桡足类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及与水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运用典型相关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CCA)对2019年春季、夏季、秋季所测定的白洋淀枝角类和桡足类丰度、多样性指数及水环境因子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基于DNA条形码技术鉴定出白洋淀枝角类和桡足类共8 科17属26种,全年分布的优势种有简弧象鼻溞(Bosmina coregoni)、透明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hvalinus)和胸饰外剑水蚤(Ectocyclops phaleratus)。丰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特征存在时空差异,主要表现为区域性分布变化大于季节性变化,且在空间上均表现为南部区域大于北部区域。枝角类和桡足类与水环境相关性结果表明,温度(T)、透明度(TMD)、营养盐等通过影响枝角类和桡足类生长发育、摄食、繁殖等活动来调节其丰度及群落组成结构特征,而S、Pb、Zn为关键影响因子,对枝角类和桡足类丰度呈显著负相关。对白洋淀进行长期的物种研究和生态环境监测及保护,可以为水利工程实施和雄安新区建设提供参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9.
采集莲(Nelumbo Adans.)样本共127份,其中:白洋淀野生莲居群样本60份、微山湖居群样本45份、对照样本共22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湖南、四川野生莲样本6份,古代莲样本4份,莲栽培品种样本5份,泰国、印度、越南、澳大利亚的野生莲样本5份,美洲莲、亚美杂交莲样本各1份).采用限制性酶切位点相关DNA测序技术(RAD-seq)对莲样本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对116份莲样本简化测序,共得到高质量序列数919915896条、高质量碱基数据128055038010 bp.经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共得到53526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构建了邻接法(NJ)系统发育树和群体遗传结构图;系统发育树表明,所有莲样本可分为10个分支,其中48份白洋淀野生莲样本、36份微山湖野生莲样本、6份中国其他地区野生莲样本、4份古代莲样本,泰国、印度等外国野生莲样本共同组成1个伞状分支.遗传结构分析表明,白洋淀和微山湖野生莲居群主体属于同一遗传背景,与系统发育树反映的结果高度一致.说明在大地理范围的外国野生莲作为对照的背景下,白洋淀野生莲居群和微山湖野生莲居群之间未呈现显著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30.
文章对白洋淀环淀中村水域不同地点的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氮的不同形态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间隙水总氮质量浓度均高于上覆水总氮质量浓度。上覆水总氮质量浓度范围为(1.16~3.74)mg/L,最高值出现在2009年8月份;间隙水总氮质量浓度范围为(2.55~17.62)mg/L,最高值出现在2009年5月份。②养鸭区和养鱼区、排污口和垃圾区及后塘三类地区具有各自的上覆水和间隙水总氮的分布特征。③各形态氮在间隙水与上覆水中均有较大的差别,氨氮占上覆水总氮的50.5%,占间隙水总氮的76.6%。监测区域内氨态氮是氮素的主要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