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7篇
  12篇
综合类   46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反疏浚理论、反疏浚工程与抗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防洪与抗旱之间的关系 ,认为用反疏浚理论与反疏浚工程增大地下水蓄积量是根治正在年年升级的旱情的重要举措 ,传统工程与反疏浚工程相结合 ,安全、科学地调控地下水在陆地空间场的时间分布可解除旱情对海河等流域工农业的瓶颈制约  相似文献   
52.
疏浚淤泥的固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一种成分可调的水泥系土壤固化剂对太湖清淤工程的3种代表性淤泥质土(HH-4、HH-10、LM-2)进行了固化试验,以研究太湖淤泥固化后用于路基填筑的可行性,确定固化剂各组分的质量分数,掺入固化剂的最佳质量分数以及固化土的强度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当固化剂质量分数为6%时,3种固化土均能满足路堤填料的规范要求,但加固HH-10土样时,需要提高固化剂中A、D、F组分的质量分数。由于土样颗粒级配和化学成分的不同,HH-4固化土具有较高的早期强度,LM-2固化土具有较高的后期强度。疏浚淤泥固化并用于路基填筑,避免了淤泥的长期占地堆放,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保护了土地资源,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3.
疏浚工程投资控制h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疏浚工程的投资控制费穿于整个工程的估算、概预算和结算过程。结合深圳市的疏浚项目,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纸、招投标及竣工结算等阶段的投资控制进行了论述。认为对建设规划与标准的审查、采用最低价方式招标、严格工程量计量是控制划等号投资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54.
低洼低产田的特点是地势低洼,涝渍危害严重。结合河道疏浚把弃土用泥浆泵输送到低洼田内,是标本兼治改造低洼低产田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徐河桥村为例,介绍了具体做法,并对有关值得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5.
根据新一轮上海城市发展的规划 ,黄浦江两岸将开发成为集旅游、金融、仓储、商住等多功能的亲水走廊 ,而黄浦江市区防汛墙是这座城市主要防洪设施 ,是沿江 8个区人民的生命安全带。近几年随着各区对沿江经济带的开发 ,在黄浦江防汛墙保护范围内从事的建设工程日趋频繁 ,如何使市政建设与保护防汛墙协调统一起来是我们每一个工程管理人员所面临的课题。本文就近几年在黄浦江防汛墙保护范围内的建设工程所采取的保护措施作初步的探讨。1 墙后施工的工程保护措施上海市区防汛墙加高加固工程经过 14年的努力到 2 0 0 1年主汛期已基本建成 ,但由…  相似文献   
56.
疏浚底泥的不同处置方案各有优缺点,在选用污泥处理处置工艺时,要综合考虑环境安全、资源投入产出和收益影响,比从而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其中,环境安全应该是最优先考虑的问题。根据佛山水道底泥重金属含量的分析结果,佛山水道底泥重金属污染严重,超过了污泥农用控制标准值,疏浚底泥农田综合利用不可行;但底泥毒性浸出实验结果显示,佛山水道各采样点底泥浸出液中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危险废物标准限值,不属于危险废物,可以对其进行卫生土地填埋。  相似文献   
57.
为研究资江疏浚底泥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及其生态风险,对资江沿线18个底泥采样点的Cd、Zn、Cu、Pb、Ni、Cr、As的总含量及各赋存形态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同时进行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d的污染最严重,100%的点位风险筛选值超标,66.7%的点位风险管制值超标;其次是Zn、Cu和As,风险筛选值的点位超标率分别为55.6%、50.0%和22.2%;Pb、Ni、Cr的含量均未超过风险筛选值。Cd和Zn的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占比较大,易被生物利用。As仅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Pb和Cr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含量低且总量未超标,因此风险较低。7种重金属地累积指数中偏重度、重度和严重污染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中的强、很强、极强生态危害的比例相似。Cd、Cu、Zn为资江较典型的重金属污染物,建议疏浚过程中进行重点监测,实施污染监控和环保处置措施,预防疏浚底泥利用过程中重金属的危害和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58.
玉米修复河道疏浚底泥重金属-有机复合污染的根际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玉米对重金属(Zn、Pb、Cu、Cd、Ni)-有机物复合污染的城市排污河道疏浚底泥修复的根际作用与相关机理。结果表明:①玉米对不同的重金属均有积累能力,但对不同种类的重金属积累数量差异较大,这不仅与重金属在底泥中的总量有关,而且与重金属的存在形态、生物有效性和毒性、迁移特性及根际微生物有关。②根际pH的降低促进了Pb、Ni碳酸盐结合态的溶解、释放。在根际的活化作用下,离子交换态的重金属数量明显高于非根际,残渣态的重金属数量明显减少,第一季种植后根际Pb、Zn、Cu、Ni的离子交换态分别增加了0.7、787.5、3.67、9.86mg·kg-1,残渣态分别减少了67%、76%、71%、89%。根际Pb、Cu、Ni的铁锰结合态的数量均有增加。③种植后底泥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和结构发生了变化,底泥的晶粒变大,晶格强度增加;铁锰等物质增强了对Pb、Cu、Ni、Cd的吸附,且晶格强度越强,吸附能力越好。④根际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脲酶活性不仅与重金属总量有关,而且与离子态的重金属数量有更显著的关系。  相似文献   
59.
污染底泥修复技术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污染底泥的修复技术,探讨其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目前主要有疏浚、掩蔽等物理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效果明显,但工程量大,投入大;生物修复具有投入低,处理量大,但速度慢,且难以达标。从经费投入和处理效果来看,底泥修复应发展疏浚和生物处理相结合,实现底泥的资源化再利用。在做好污染底泥处理的同时,关键要控制污染源的排放。  相似文献   
60.
疏浚对影响底泥向上覆水体释放污染物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分别在已疏浚和未疏浚河道底泥影响下,考察上覆水体的COD、TN、TP等特征值,以比较疏浚对于改善底泥对上覆水体的影响效果。实验发现,经过168h的接触释放后,疏浚与未疏浚底泥向上覆水释放的COD、TP通量均较大,严重影响了上覆水水质,而未疏浚底泥向上覆水释放的TN相对较少,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上覆水的TN特征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