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9篇
  144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71.
未冻水含量改变直接影响冻土的热力学及变形特性,也是水热数值计算的关键条件.为了探究未冻水含量变化规律,首先采用等效粒径表征土颗粒粒径分布,将土体简化成等效粒径球状堆积体系.其次考虑简单立方堆积和立方最密堆积平均的堆积方式,基于多孔介质预融理论,提出土中未冻水含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试验数据验证其合理性.最后分析了杂质密度...  相似文献   
72.
表面电荷性质对离子在土壤胶体界面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武泉 《土壤学报》2010,47(5):896-904
采用动力学方法测定了中性紫色土胶体和砖红壤胶体的电荷性质,研究了不同pH、电解质体系、浓度条件下离子在带电土壤胶体中的扩散过程,分析了两种土壤胶体在不同条件下离子扩散通量和扩散系数的特点。结果表明:1)中性紫色土胶体和砖红壤胶体中离子平衡扩散量为2.6~3.1 mg g-1和0.26~0.51 mg g-1,前者的扩散平衡量是后者的6倍~10倍;2)中性紫色土胶体不同温度条件下,离子扩散系数为1.17×10-9~1.91×10-9cm2s-1,砖红壤胶体中在与其对应温度条件下,离子扩散系数为0.23×10-9~0.45×10-9cm2s-1,前者是后者的4倍~5倍。表面电荷性质对离子在带电土壤胶体界面扩散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73.
姜军  赵安珍  徐仁扣  程程 《土壤学报》2010,47(4):776-780
<正>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可变电荷土壤由于遭受强烈的风化和淋溶作用并富含铁铝氧化物,其表面化学性质与温带地区的恒电荷土壤显著不同。其中最重要的差别在于这类土壤的表面电荷随着pH等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1]。过去对我国南方可变电荷土壤的表面电化学性质已开展了比较多的研  相似文献   
74.
应用Glauber理论对14C(π ,π-)14O和18O(π ,π-)18NeDCX反应在Tπ=50MeV处的微分截面进行计算。核波函数假定由2价核子和3α核心(对于14C)或4α核心(对于18O)组成。结果表明,理论值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75.
本工作研究了阴离子吸附和PH对恒电荷土壤(黄棕壤和黑土)和可变电荷土壤(砖红壤)动电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砖红壤吸附不同阴离子后的ζ电位随PH升高由正电位移至负电位,在ζ电位-PH曲线上均有一个等电点(IEP)在PH3.5~8之间,相同PH升高由正电红壤的ζ电位随吸附阴离子的负移顺序是HPO4^2-〉F^-〉SO4^2-〉Cl^-〉NO3^-。作为恒电荷土壤的黄棕壤和黑土,在不同电解发质溶液中的ε  相似文献   
76.
蚕丝蛋白在不同pH介质中的带电荷数对蚕丝织物染色、接枝改性等具有重要影响。采用蚕丝蛋白中极性氨基酸残基的电离常数计算了家蚕丝素蛋白、丝胶蛋白和柞蚕丝素蛋白所带电荷数与介质pH变化的关系,并通过测定蚕丝蛋白带电荷数与其丝绸试样对阴离子染料(活性艳蓝X-BR 140%)和十六烷基三甲铵吸附量的变化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家蚕丝素蛋白和丝胶蛋白在pH1~3时带正电荷、pH4~14时带负电荷,柞蚕丝素蛋白在pH1~4时带正电荷、pH5~14时带负电荷,家蚕丝素蛋白、丝胶蛋白和柞蚕丝素蛋白的等电点分别为3.6、3.3、4.2;家蚕丝素蛋白和丝胶蛋白的电荷急剧变化的区域在pH3~5和pH9~11,柞蚕丝素蛋白的电荷急剧变化的区域在pH2~4和pH9~11;家蚕和柞蚕丝蛋白在不同带电荷数时对阴离子染料和十六烷基三甲铵吸附量的实验值和理论值基本一致,蚕丝蛋白带电荷数随pH变化的理论计算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77.
刘静  尹建英 《农村电工》2014,(11):29-29
静电是一种自然现象,产生的方式很多,如接触、摩擦、冲流等。其产生的基本过程可归纳为:接触→电荷转移→偶电层形成→电荷分离。设备或人体上的静电最高可达数万伏以至数十万伏,在正常操作条件下也常达数百至数千伏。静电具有高电位、低电量、小电流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78.
现已明确类黄酮是植物响应UV-B辐射、减轻其伤害的重要物质,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CHS)是影响类黄酮合成与积累的关键酶之一。研究证明,La(Ⅲ)能提高CHS活性,促进类黄酮合成与积累。但La(Ⅲ)能否作用于CHS并直接影响CHS构象变化,尚不清楚。本文采用离体实验设计,  相似文献   
79.
西南红、黄壤粘粒组成及土壤保肥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西南红、黄壤粘粒组成及土壤保肥力。结果表明红、黄壤粘粒矿物组成不相同,红壤的酸度及游离Fe2O3高于黄壤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当红壤粘土矿物为三水铝石时,不存在永久负电荷,胶体可带正电荷,正电荷来源于游离Fe2O3。阳离子交换量黄壤高于红壤,二者间差异达极显著。  相似文献   
80.
中南地区几种地带性土壤表面电荷特性与pH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用改进的Schofield法、盐滴定法等方法研究测定了我国中南地区5种不同地带性土壤的表面电荷特性。结果表明:1)在同一pH条件下,土壤负电荷量由北向南呈递减趋势,正电荷量呈递增趋势,与供试土壤粘土矿物、铁铝氧化物组成及含量有关;2)砖红壤中负电荷以可变负电荷为主,棕红壤和红壤既有较大数量的可变负电荷,并含有一定数量的永久负电荷,黄褐土和黄棕壤负电荷量随pH的变化较小;3)供试土壤的PZC从北到南逐渐升高,砖红壤的PZNC为4.2,其它土壤在试验pH范围内不存在PZN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