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32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195篇
林业   150篇
农学   786篇
基础科学   852篇
  188篇
综合类   4269篇
农作物   426篇
水产渔业   126篇
畜牧兽医   528篇
园艺   1097篇
植物保护   936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266篇
  2014年   532篇
  2013年   407篇
  2012年   521篇
  2011年   608篇
  2010年   544篇
  2009年   584篇
  2008年   728篇
  2007年   659篇
  2006年   557篇
  2005年   596篇
  2004年   357篇
  2003年   321篇
  2002年   242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9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测定10.8%阿维菌素?苯丁锡悬浮剂对桔全爪螨成螨和卵的生物活性和田间防效。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0.8%阿维菌素?苯丁锡悬浮剂对桔全爪螨成虫的玻片浸渍法的致死中浓度(LC50 )为2.1359mg/kg, 小于对照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和50%苯丁锡可湿性粉剂的LC50值5.2744mg/kg和7.8876mg/kg,卵的叶片浸渍法的LC50值 为48.2826 mg/kg,小于对照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和50%苯丁锡可湿性粉剂的LC50值654.3917mg/kg和115.2922mg/kg 。田间防效结果表明,10.8%阿维菌素?苯丁锡悬浮剂 1500~2500倍液对柑桔桔全爪螨防治效果较好,速效性好,持效期在28天左右。通过以上试验证明10.8%阿维菌素?苯丁锡悬浮剂可以在生产上大量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2.
《中国农资》2014,(39):14-14
<正>日前,中农公司农化服务团队来到广西省来宾市武宣县莲塘村甘蔗示范田,就"海元宝"海藻肥的试验示范效果进行田间回访,取得了良好效果。4月培土时,当地蔗农示范户陈明绿按照公司农技人员给出的种植方案,在自家每亩甘蔗地里施了75公斤"海元宝"海藻肥(15-10-15)。根据目测,陈明绿的甘蔗地预计亩产将超过  相似文献   
153.
<正>20%噻虫胺是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新型杀虫剂。为明确该药剂对梨木虱的田间防治效果,普兰店市植保站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噻虫胺悬浮剂对梨木虱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1材料方法试验地点在普兰店市李店村花果山,土壤类型为砂壤土,土壤p H值为6.7,有机质含量为1.2%,有灌溉条件。供试作物为20年生梨树,品种为  相似文献   
154.
枣保1号对壶瓶枣3种主要病害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5,(10):1311-1314
为了研究枣保1号在防控壶瓶枣黑顶病的同时对缩果病和裂果的综合防效,于2014年7—9月,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小白乡红枣基地选取试验枣园,喷施了4次浓度为0.75%的防控剂——枣保1号,在枣果近成熟期调查枣黑顶病、缩果病、裂果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结果表明,喷施枣保1号在极显著降低壶瓶枣黑顶病的同时,也可以极显著地降低缩果病和裂果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对3种病害的平均防效分别达74.49%±1.16%,76.40%±11.48%和67.07%±7.95%。说明枣保1号在防控枣黑顶病的同时对缩果病、裂果也有很好的防效,为枣保1号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5.
为筛选防治油用牡丹根腐病的有效药剂,试验选择6种药剂进行了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测定。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杀菌剂对油用牡丹根腐病的抑制率,结果显示,噁霉灵对油用牡丹根腐病病原菌的相对抑制率最高,为97.42%;其次是甲基硫菌灵的相对抑制率为95.90%;多·福、腐霉利和咪鲜胺对油用牡丹根腐病病原菌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91.87%、89.76%、82.60%,多菌灵对油用牡丹根腐病病原菌的相对抑制率最小,为75.65%。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噁霉灵对油用牡丹根腐病的防效最好,多菌灵对油用牡丹根腐病的防效最低。由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结合可以看出,噁霉灵、甲基硫菌灵和多·福对油用牡丹根腐病的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6.
蒋绍龙 《长江蔬菜》2015,(13):44-44
一大茬甜辣椒的定植时间为8月6日前后,使用畦栽,浇足水后中耕划锄。以穴施药剂的方式预防土传病害,施用菌肥提高甜椒根系的生长发展。及时做好田间清理、防护工作,保证辣椒生长环境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7.
【目的】 筛选应急防控番茄潜叶蛾的绿色、高效农药,为防止进一步扩散为害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9种内吸性杀虫剂,分2个浓度梯度,总计在田间设置18个药剂处理和1个清水对照,在药后1、3、7和14 d调查虫口,计算虫口减退率及防效,筛选绿色高效的农药及最佳药剂浓度。【结果】 60 mL /667m2的6%阿维·氯苯酰SC、42 mL /667m224%甲氧虫酰肼SC、7.5 mL/667m2的20%氯虫苯甲酰胺SC 3种药剂对番茄潜叶蛾的防治效果和虫口减退率均在90%以上,后两者在后期效果最为明显,具有持效性。3种药剂在药后14 d防效分别为93.6%、93.16%和93.72%,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1.20%,90.59%和91.36%。37.5 mL /667m2的0.3%印楝素EW在整个过程防效最低,药后14 d防效为38.04%,其减退率仅为14.79%。【结论】 轮换使用60 mL/667m2的阿维·氯苯酰SC、42 mL /667m2 24%甲氧虫酰肼SC、7.5 mL /667m2的20%氯虫苯甲酰胺SC在生产上。  相似文献   
158.
【目的】研究新冬60号、新冬57号、新冬40号和新冬20号小麦白粉病危害程度和田间发生动态,为科学防控小麦白粉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定期定点调查的方法,系统调查不同品种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结果】新冬60号、新冬57号、新冬40号小麦白粉病田间发生动态基本一致。新冬60号、新冬57号、新冬40号和新冬20号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最高分别为8.22、7.11、37.63和25.48。新冬60号和新冬57号小麦白粉病田间发生程度极显著轻于新冬40号和新冬20号,新冬40号小麦白粉病田间危害程度极显著重于新冬20号。【结论】新冬60号和新冬57号小麦白粉病田间危害程度极显著轻于新冬20号,可根据田间发病情况,合理减施农药。新冬40号小麦白粉病田间发生程度极显著重于新冬20号,应加强对小麦白粉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59.
孙彩娟 《河南农业》2014,(11):24-24
<正>辣椒生产上常因虫害而造成产量不同程度的下降,品质也不断降低。为了有效防治辣椒虫害,提高辣椒产量和质量,笔者总结了几种辣椒主要虫害的田间识别与防治方法。一、蝼蛄(一)为害特征成虫和幼虫在土中活动,咬食蔬菜种子和幼芽,把蔬菜嫩茎咬断,造成幼苗死亡。蝼蛄活动多在表土层穿行,使表土隆起,形成许多隧道,使幼苗根系与土壤分离,可以使幼苗成  相似文献   
160.
为筛选出能防治玉米上草地贪夜蛾的低残留、低毒、高效杀虫剂,研究分别对7种杀虫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60 g·L~(-1)乙基多杀菌素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毒力最高,100亿孢子·mL~(-1)短稳杆菌的毒力最低,LC50分别为0.141 mg·L~(-1)和11.564 mg·L~(-1);7种杀虫剂的毒力测定大小为60 g·L~(-1)乙基多杀菌素25%甲维盐·虫酰肼30%氟铃脲·茚虫威12%甲维盐·虫螨腈240 g·L~(-1)虫螨腈5%氯虫苯甲酰胺100亿孢子·mL~(-1)短稳杆菌。田间防效结果表明:60 g·L~(-1)乙基多杀菌素和25%甲维盐·虫酰肼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较好,3~14 d后的防效都能达到90%以上,防效差异不显著;5%氯虫苯甲酰胺、240 g·L~(-1)虫螨腈、12%甲维盐·虫螨腈和30%氟铃脲·茚虫威在14 d后的防效分别为90.24%、86.71%、87.61%和96.53%;100亿孢子·mL~(-1)短稳杆菌较其他6种杀虫剂相比,速效性和持效性较低,3d后的防效为59.64%,14 d后的防效为80.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