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2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76篇
林业   121篇
农学   169篇
基础科学   326篇
  134篇
综合类   1412篇
农作物   138篇
水产渔业   107篇
畜牧兽医   1405篇
园艺   267篇
植物保护   27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624篇
  2009年   644篇
  2008年   325篇
  2007年   327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1.
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是源于海洋生物多管水母(aequoia victoria)的一种发光蛋白,能够自身催化形成生色团并在蓝光激发下发出绿色荧光,能在活细胞内稳定表达,本试验首先从含有GFP的大肠杆菌中提取质粒,并利用胶回收试剂盒纯化质粒,采用氯化钙法将工程菌DH5a制成感受态细胞,然后将纯化后的质粒转入已制备好的感受态细胞中,使得工程菌DH5a转化成具有抗氨苄青霉素的大肠杆菌,并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接种于加氨苄青霉素的LB培养基上,筛选阳性克隆。  相似文献   
92.
《中国畜牧兽医》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技术类期刊,其前身是创刊于1974年的《国外畜牧科技》,是我国畜牧兽医工作者的重要交流平台。作者简要回顾了《中国畜牧兽医》的发展历程,着重分析了期刊的影响力现状,并对刊物的发展及未来的方向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3.
猪群发生鞭虫和猪痢疾蛇形螺旋体混合感染的诊治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桂北某养殖户饲养的猪群从2006年8月8日起出现病死猪,主要症状为拉带血稀便,部分病猪迅速死亡。当地村兽医认为是猪痢疾,先后在饲料加痢菌净、土霉素和青霉素,虽控制了迅速死亡,但病猪还不断增多。8月20日经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动物医院确诊为猪鞭虫和猪痢疾蛇形螺旋体混合感染。用敌百虫片、阿托品、痢菌净和芦荟进行治疗,并配合实施生物安全措施。结果表明,用药的第3 d疫情明显改善,第6 d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94.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危害及检测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就近年来国内外危害严重的蛔虫、广州管圆线虫、异尖线虫、弓形虫、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卫氏并殖吸虫、华支睾吸虫等几种寄生虫引起的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危害和检测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5.
《中国乳业》2007,(4):74-74
本刊讯:牛初乳是大自然提供给新生命的初始食物,富含多种活性成分以及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兴的功能性成分。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牛初乳类产品形式是片剂、胶囊和粉。生产商至今仍然无法生产长保质期的即饮牛初乳饮品。传统的热处理工  相似文献   
96.
蜂胶极其复杂的化学成分,决定了它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其中,蜂胶具有抗菌、抗病毒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蜂胶颗粒能与抗原相互交联成类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结构,具有抗原“仓库”和免疫刺激复合物作用;蜂胶本身没有抗原性,但可起到免疫佐剂的作用,促进抗体的生成;这些作用及其间的协同作用决定了蜂胶是一种天然的免疫增强剂。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蜂胶的免疫增强作用及其在疫苗佐剂中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取得了满意效果,这为新型而有效疫苗的研制和开发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7.
氯胺磷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胺磷(氯甲胺磷)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杀虫剂创新专利品种,是通过创新农药途径开发出的甲胺磷取代品种,是目前国内最新开发的、毒性较低的、高效、安全的有机磷杀虫剂,它对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叶蝉、蓟马等水稻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效,其化学名称为:O,S-二甲基(2,2  相似文献   
98.
通过硫酸铵沉淀、有机溶剂沉淀、离子交换和分子筛连用的方法,从极细链格孢菌JH505菌株中分离纯化到分子量约为35kD的植物激发子。利用固相梯度凝胶双向电泳方法测定了该蛋白的等电点为4.22。将该纯化蛋白稀释液浸泡小麦种子8h,7d后小麦根系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提高65.27%,经蛋白处理的小麦根长比对照提高13.1%。  相似文献   
99.
接种黄瓜白粉菌后16 h的黄瓜叶片用透明胶带在子叶表面粘孢子取样的平均发芽率与用台盼蓝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调查的发芽率分别为83.7%和85.0%,t测验无显著差异,表明透明胶带取样的发芽率可以代表黄瓜叶片上白粉病菌孢子的发芽率。采用孢子萌发法和叶碟法分别测定了醚菌酯、植物源活性组分大黄素甲醚(P3D)对8个黄瓜白粉菌菌株的EC50。统计结果表明:采用两种方法测定醚菌酯P、3D对黄瓜白粉菌的EC50的相关系数的平方值分别为0.880、.99,表明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有很强的相关性;采用该孢子萌发法可评价化合物对植物专性寄生病菌如白粉菌孢子萌发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00.
对印楝素A和印楝素B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在3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24 h,印楝素A和印楝素B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拒食率分别为85.3%和80.4%;在5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24 h,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拒食率分别为94.9%和80.2%。处理后72 h,印楝素A和印楝素B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1.0μg/mL和3.3μg/mL。印楝素A和印楝素B在3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小菜蛾3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90.42%和84.11%;在5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棉铃虫3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99.1%和100.0%;在0.5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斜纹夜蛾4龄幼虫体重降低率分别为57.5%和72.73%;在0.8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棉铃虫3龄幼虫体重降低率分别为84.1%和8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