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77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06篇
林业   2168篇
农学   525篇
基础科学   1272篇
  446篇
综合类   4726篇
农作物   268篇
水产渔业   589篇
畜牧兽医   2565篇
园艺   476篇
植物保护   24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225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308篇
  2014年   1031篇
  2013年   998篇
  2012年   1067篇
  2011年   1104篇
  2010年   1032篇
  2009年   1095篇
  2008年   1140篇
  2007年   944篇
  2006年   886篇
  2005年   959篇
  2004年   413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4篇
  1965年   7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钟苒 《中国果菜》2014,(3):82-85
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992.
1986年,我们在总面积为1.33亩人工开挖的蟹池中进行养蟹试验。蟹池内除防逃墙内侧土坡和池内三个长方形土墩蟹岛露水外,水面积为0.98亩。3月27日放养平均规格5克/只的幼蟹,至11月15日排水干池,捕蟹87.5公斤(加上平时轮捕成蟹及存塘未起捕蟹,总计约120公斤),平均个体重60.8克。  相似文献   
993.
选用1980~2011年华南地区111个及周边地区39个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基于ArcGIS10.0平台,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IDW、Kriging、Spline等插值方法模拟了华南地区≥10℃活动积温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10℃活动积温空间模拟方法与IDW、Kriging、Spline等插值方法相比,解决了积温空间分布模拟复杂性的问题,并考虑了≥10℃活动积温受海拔、经纬度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适合于较大范围的积温数据空间化模拟。另外,1980~2011年华南地区≥10℃活动积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随纬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经度的变化幅度较大,在研究区西部云南地区受地形的影响变化幅度强烈,在研究区东部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994.
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区马尾松种群对干旱的响应与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区先锋树种马尾松对干旱的响应与后续恢复,为该区植被恢复与重建工作提供科学支持。[方法] 选择在长汀县河田镇的严重退化地,建立30 m×30 m的种群监测样方,测量样方内所有马尾松个体基径、树高和繁殖情况。借助存活生长函数与繁殖函数计算2016—2020年的马尾松各生命率变化情况,并结合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计算的同期年度SPEI指数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①长汀县水土流失区发生年度干旱时,马尾松各生命率响应明显。个体生长量减少,存活率下降,此时繁殖径级提前,小径级马尾松繁殖概率增加,马尾松为维持种群存在对策调整; ②长汀县水土流失区进入恢复期后,小个体生长量增加,存活率逐渐增加,繁殖概率先增加后减少。大径级个体各生命率均逐渐回升,恢复速度相对较快,但所有个体均未恢复至干旱发生前状态。[结论] 严重退化地马尾松种群对干旱的响应程度较高,各个生命率(存活、生长和繁殖)变化较快,但种群的恢复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995.
顾及时滞效应的西南地区植被NPP变化归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西南地区部分区域生态环境日益脆弱。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时空演变特征,可为监测区域植被生长状况及其对驱动因素的响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2000-2020年MOIDS NPP数据为基础,结合气象、人口密度、夜间灯光和土地利用类型等数据,使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多重共线性检验、多元回归分析、残差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2000-2020年西南地区及各地貌单元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除青藏高原植被NPP、气候影响下的植被NPP预测值(Predicte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Pre,)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植被NPP残差值(Residual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Res)呈微弱波动下降外,其余地貌单元植被NPP、NPPPre和NPPRes均呈较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四川盆地植被NPP、NPPPre和NPPRes波动上升趋势尤为显著,上升斜率分别为7.14、3.72和3.44 g/(m2·a)。2)研究时段内西南地区气候变化对植被NPP上升的影响整体强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影响下,西南地区约45.18%的区域植被NPP呈显著和极显著上升趋势,而人类活动影响下,该占比仅为18.55%。地貌单元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四川盆地植被NPP呈极显著上升和显著上升的比例最高,分别为69.42%和50.75%。3)西南地区整体及各地貌单元植被NPP变化主要受温度类因子的主导,相对湿度和大气压强对西南地区植被生长整体具有抑制作用。4)耕地转化为城镇用地是植被NPP下降的重要原因,而非耕地转化为耕地和非林地转化为林地是植被NPP上升的重要原因。整体上,西南地区植被NPP与人口密度和夜间灯光呈不显著相关关系。地貌单元上,四川盆地植被NPP与人口密度和夜间灯光的相关性最高,即四川盆地植被生长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强于其他地貌单元。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植被生长监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和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6.
定量厘定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西南喀斯特地貌区植被NDVI变化的相对作用,可为揭示喀斯特地貌区植被NDVI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提供依据。以MODIS NDVI、SRTM DEM、基于站点的气象数据为数据源,建立Theil-Sen Median斜率估计、残差分析、相对作用分析等多数学模型,分析了2001—2019年西南喀斯特地貌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NDVI变化的相对作用,揭示植被NDVI与降水、气温、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西南喀斯特地貌区植被NDVI总体上呈上升态势,植被NDVI变化趋势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植被NDVI增加的区域面积远大于减少的区域面积; 研究区植被改善和植被退化均受人类活动的主导。研究时段内西南喀斯特地貌区植被NDVI与降水、气温以及相对湿度整体呈正相关,相关程度依次递减,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综上可知,研究时段内西南喀斯特地貌区植被覆盖呈改善态势,人类活动可被认为是影响西南喀斯特地貌区植被NDVI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植被NDVI与降水、气温、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的相关系数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997.
2000—2020年鄂尔多斯市植被NDVI变化格局及归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处于农牧交错区的鄂尔多斯市生态系统较为敏感,为探究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鄂尔多斯市生态系统的影响,利用MOD13Q1 NDVI数据以及同期气象数据,分析了鄂尔多斯市2000—2020年植被NDVI变化特征,并利用偏相关分析法以及残差驱动力分析法对引起植被NDVI变化的气候和人为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1年来鄂尔多斯市植被NDVI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植被改善明显,全市68.66%的区域植被NDVI得到改善,西南部改善幅度小于东北部;(2)鄂尔多斯市植被NDVI与气候因子偏相关性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植被NDVI与降水的偏相关性较高,降水与温度共同影响的区域约占总面积的2.27%;(3)鄂尔多斯市植被受到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共同影响,21年来人类活动对鄂尔多斯市植被NDVI变化起到主导作用,其平均贡献率为82.67%,气候变化对植被NDVI生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降水因素上。人类对鄂尔多斯市的植被影响具有两面性,城市建设对植被的生长起到制约作用,生态工程的实施则有利于植被的生长;(4)2000—2020年鄂尔多斯市以NDVI表征的植被覆盖度的增加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但是同时鄂尔多斯地区气候条件对植被生长有很大的限制作用,实施生态工程中要切实注意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切不可盲目扩大生态工程,对于毛乌素沙地等地区植被需要实行人工保护,使其形成稳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998.
为了探究以林业为主的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与权衡特征,分析生态服务价值与人类活动强度的关联性,为今后林业县域生态保护和恢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提供依据。应用修正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模型、相关性分析法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法,评估及分析了慈利县长时间序列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内部和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活动强度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慈利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呈增长趋势,林地对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相对较高。(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慈利县的东部、中部、西北部和南部,价值较低的地区主要集中于中东部; 中部、南部和西北部区域价值上升较为明显。(3)协同关系在慈利县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人类活动强度呈负相关关系。综上,近40年来慈利县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局面,未来应将生态保护重心放在林地的生态质量上。  相似文献   
999.
<正>2014年4月1日,我校部分教师参加了天津高校与武清区合作参观活动,了解了武清区支持高校与科技型企业合作的政策。本次对接会由天津市教委科技处、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心联合武清区科委共同组织。来自全市高校的80余位师生参加了本次对接活动。武清区科委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武清区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扶持政策,鼓励各高校科研机构及高校教师以领办、创办、参办企业的形式落户武清开发区,并与高校师生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中华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胚后嗅球神经元自发电活的电生理学特性的发育变化。[方法]应用微电极电生理技术,对中华蟾蜍胚后嗅球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进行在体胞外记录。[结果]随着嗅球的发育,其神经元的放电形式逐渐增多,单个放电振幅逐渐增大,且在变态期达最大;连续放电振幅在胚后发育的中期变化不大,但高于发育的早期和成体期;连续簇状放电频率随着发育时期而降低,但在成体期再次升高,而连续单个放电频率只在成体期增大。[结论]随着嗅球的发育,神经元的兴奋性逐步提高,神经元电活动形式逐渐呈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