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67篇
  免费   557篇
  国内免费   825篇
林业   1578篇
农学   1935篇
基础科学   497篇
  1544篇
综合类   11568篇
农作物   1074篇
水产渔业   61篇
畜牧兽医   1221篇
园艺   1955篇
植物保护   716篇
  2024年   158篇
  2023年   529篇
  2022年   569篇
  2021年   574篇
  2020年   506篇
  2019年   591篇
  2018年   321篇
  2017年   499篇
  2016年   545篇
  2015年   673篇
  2014年   979篇
  2013年   913篇
  2012年   1230篇
  2011年   1184篇
  2010年   1150篇
  2009年   1168篇
  2008年   1171篇
  2007年   1043篇
  2006年   924篇
  2005年   952篇
  2004年   759篇
  2003年   709篇
  2002年   601篇
  2001年   643篇
  2000年   468篇
  1999年   372篇
  1998年   336篇
  1997年   341篇
  1996年   319篇
  1995年   325篇
  1994年   289篇
  1993年   281篇
  1992年   231篇
  1991年   229篇
  1990年   167篇
  1989年   188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65年   9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27篇
  1956年   13篇
  1955年   7篇
  1953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对甘薯甬紫薯1号的分枝、茎叶生长、薯块形成膨大等生长发育特性进行研究。在栽培技术措施上,分枝期应促分枝,早封垄。茎叶生长期要促茎叶生长,同时要促增不定根分化形成块根。块根膨大期要提高养分的合成和运转能力,促进块根膨大,增加重量。在施肥上前中期以氮磷为主,中后期以磷钾为主,有利于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992.
根据太子参尖孢镰刀菌的测序结果,用设计的一对特异性引物,构建其分子定量检测方法,并进行不同连作年限太子参根际土壤中该尖孢镰刀菌的菌群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结果表明:(1)扩增的阳性条带106 bp,特异性、敏感性结果显示,该PCR方法对太子参镰刀菌DNA的最低检测量为0.000012 ng/μL,而禾谷镰刀菌、茄病镰刀菌、黄曲霉和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2)运用此方法对该太子参镰刀菌的定量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随太子参连作年限的增加而逐年增多。该检测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易于操作等优点,并且实现了由定性向定量的跨越,可以为太子参根际微生态中该种病原菌的动态变化研究提供方法及依据,也为阐释太子参重茬连作时伴随爆发大规模病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3.
甘薯是福建省重要的粮食作物,甘薯种苗的繁育对甘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概述福建省不同阶段甘薯种苗繁育的发展历程及所取得的经验,分析当前福建省甘薯种苗产业的规模与特点,从新品种示范推广与成果转化、保障粮食安全、建立甘薯种植预警机制、病虫防治与良种供应、甘薯产业向专业化发展等方面总结了建立福建省甘薯优质种苗繁育产业化基地的必要性,并提出建设福建省甘薯优质种苗繁育产业化基地的短期目标。  相似文献   
994.
秦梅  张燕  徐美恩  杨发明  陈春泉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238-11239,11258
[目的]研究甘薯茎尖分生组织的分化培养基配方及快繁培养的影响因素。[方法]以甘薯茎尖作为外植体,总结出茎尖分化培养前的灭菌方法,筛选出适宜的分化培养基配方、快繁培养基配方以及影响快繁的各因素。[结果]75%的乙醇30 s+0.1%升汞10 min能取得较好的灭菌效果,降低污染率;适宜的茎尖分化培养基配方为:MS+0.5 mg/L 6-BA+0.2 mg/L NAA+0.25 mg/L GA3+10 mg/L病毒唑;快繁培养基配方为:Ms+0.1~0.2 mg/L NAA+2 mg/L泛酸钙;适宜的糖用量为30 g/L;培养条件为温度28℃、光照强度2 000lx、光照时间16 h/d时脱毒苗茎段生根较快,侧芽萌发后节间适中,有利于提高繁殖系数。[结论]为脱毒苗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5.
菜用甘薯品种光合速率测定及综合性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适合产业化的3个菜用甘薯品种宁菜薯f18-1、福菜薯18号、台农71为材料,测定地上部性状、鲜产、干质量、光合指标,对品种进行筛选评价。结果表明:宁菜薯f18-1、福菜薯18号嫩尖产量极显著高于台农71;菜用甘薯光合速率与产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6.
土壤消毒对马铃薯连作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温和药剂处理马铃薯连作土壤后种植薯块,采用稀释平板法研究土壤消毒对马铃薯生育期可培养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马铃薯根际真菌数量随马铃薯生长发育呈上升趋势,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随马铃薯生长发育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高温处理和正茬处理的细菌数量相对重茬对照变化显著,放线菌数量变化不显著;药剂处理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变化幅度平缓;高温处理、正茬土壤、药剂处理土壤真菌数量低于重茬对照。  相似文献   
997.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法,分析相同栽培条件下5种新疆栽培红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红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丰富,共检测到48种磷脂脂肪酸,其中有32种为完全分布型生物标记,16种为不完全分布型生物标记;红花根际土壤中PLFAs含量细菌真菌放线菌。不同红花材料根际土壤微生物PLFAs生物标记组成结构存在差异。对红花根际土壤特征PLFAs生物标记细菌16∶0、真菌18∶1ω9c、甲烷氧化菌16∶1ω5c和硫酸盐还原菌10Me16∶0比较可知,云红5号的细菌16∶0、真菌18∶1ω9c、甲烷氧化菌16∶1ω5c和硫酸盐还原菌10Me16∶0明显低于其他4个品种红花,新红1号的细菌16∶0、真菌18∶1ω9c、甲烷氧化菌16∶1ω5c和硫酸盐还原菌10Me16∶0含量最高。放线菌10Me17∶0含量,5个红花品种相近。  相似文献   
998.
十字花科根肿病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字花科根肿病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病害,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概述了该病病原菌的生活史、分子检测、分子致病机理及根肿病防治等研究现状,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十字花科根肿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薇甘菊颈盲蝽大量取食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是防控薇甘菊的重要天敌昆虫。为了研究薇甘菊颈盲蝽的化学信息物质,对薇甘菊颈盲蝽不同部位用正己烷浸提,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头、胸腹、后肠部位的化学成分;使用Y型嗅觉仪分别验证了雌成虫、雄成虫对6种化合物的行为反应,并结合野外诱捕试验验证了6种化合物对薇甘菊颈盲蝽的引诱效果。从薇甘菊颈盲蝽虫体各部位共检测出36种化合物,嗅觉行为测试结果显示,十六烷酸和豆甾醇在浓度为10-5g/m L时对雄成虫有最佳的引诱作用,正趋向率分别为(78.00±8.37)%和(65.00±5.70)%。野外诱捕试验进一步证明,十六烷酸在浓度为10-5g/m L时对薇甘菊颈盲蝽雄成虫有最佳的引诱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105株枇杷根际土壤真菌对生防木霉菌株P3.9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抑制率30.0%~39.9%的菌株共5个,占供试菌株的4.8%;抑制率20.0%~29.9%的菌株共13个,占供试菌株的12.4%;抑制率10.0%~19.9%的菌株共45个,占供试菌株的42.9%;抑制率0%~9.9%的菌株共42个,占供试菌株的40.0%。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枇杷根际土壤真菌菌株对P3.9生防木霉菌株的抑制率均在40%以下,82.9%的供试菌株抑制率在0%~19.9%之间。枇杷根际土壤真菌菌株不影响P3.9生防木霉菌株在枇杷根际土壤中的定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