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45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据广东省薇甘菊调查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薇甘菊已广泛分布珠三角和粤西、粤东等沿海地区,疫情呈点多面广局面。全省共有19个地级以上市(区)有薇甘菊分布,分布面积46万多亩,发生面积30多万亩,发生面积虽较去年有所下降,但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2.
薇甘菊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酶解去壁法对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根尖细胞的染色体计数,并对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薇甘菊的染色体数目为2n=38,属二倍体植物.染色体基数为19,核型公式为2n=38=26m+10sm+2st, 属于不对称核型(2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As.K% =61.4%.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月26日汕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对来自马来西亚装载铜片(6.2t)集装箱内截获的植物有害生物组织鉴定工作中,检出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Kunth),经送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植检室复核鉴定无误,这是汕头口岸首次截获该有害生物。薇甘菊具有三  相似文献   
14.
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云南薇甘菊适生区分布,结果显示,ROC曲线的AUC值均在0.9以上,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影响薇甘菊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最湿季降雨量(贡献率28.8%)、海拔(贡献率22.1%)、土地覆盖现状(贡献率15.3%)、最湿季平均温、年均降水量、年平均温.从因子的响应曲线分析得出,云南薇甘菊最适环境参数为海拔1 100m,最湿季平均温为22℃,最湿季降雨量为760 mm,土地覆盖为未郁闭林地、灌木林地和荒地等.从样本点数量、环境因子选择及人为影响3个方面对MaxEnt模型预测的云南薇甘菊分布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薇甘菊提取液对鬼针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影响。结果表明,薇甘菊提取液处理,非入侵地鬼针草种子萌发率为52%,入侵地鬼针草种子萌发率为60%,薇甘菊对非入侵地鬼针草种子萌发的化感影响大于对入侵地鬼针草种子萌发的化感影响;薇甘菊对鬼针草幼苗总叶面积、最大量子产额和冠重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非入侵地处理与对照鬼针草幼苗的根重分别为23.50 g和36.92 g,入侵地处理与对照鬼针草幼苗的根重分别为22.19 g和16.53 g,薇甘菊对非入侵地鬼针草幼苗的根重的影响大于对入侵地的;入侵地鬼针草种子及幼苗对薇甘菊具有一定的化感抗性。  相似文献   
16.
不同照度对薇甘菊光合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控制薇甘菊的生长和危害,对不同照度条件下薇甘菊的光合性状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照度为2 000 lx的光(处理Ⅰ);上午自然光,下午照度为2 000 lx的光(处理Ⅱ);全自然光(处理Ⅲ)处理薇甘菊.结果表明对薇甘菊处理2个月后,在处理Ⅰ条件下,薇甘菊叶片薄,茎短、分枝少,生物量积累少;在处理Ⅱ和处理Ⅲ条件下,则生长茂盛,分枝多,生物量积累多;荧光测定表明,处理Ⅰ条件下薇甘菊光系统Ⅱ(PSⅡ)的光能转换效率和潜在活性非常低,非光化学猝灭非常高,光化学猝灭很低,可变荧光产量高;在处理Ⅰ条件下,随测定光的增强,薇甘菊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VETR)上升幅度较小, 在测定照度为17.85 klx时,处理Ⅰ条件下的VETR 只有处理Ⅲ条件下的48%;叶对820 nm光的吸收表明, 在处理Ⅰ条件下,薇甘菊的光系统Ⅰ(PSⅠ)的光能转换效率和潜在活性较低.这些结果说明光照影响薇甘菊光系统功能的形成,从而影响了其生长.  相似文献   
17.
为了为薇甘菊的检疫与控制提供依据,本文从国内外分布与重视程度、生物学特性、潜在的危害性、定殖与扩散的可能性、管理的难度等方面对薇甘菊入侵中国的风险性进行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橡胶树黑团孢叶斑病菌培养滤液对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的除草活性。[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研究了7种植物病害真菌培养滤液对恶性入侵杂草薇甘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并评价了橡胶树黑团孢叶斑病真菌培养滤液对辣椒和番茄的安全性。[结果]橡胶树黑团孢叶斑病病原真菌培养滤液对薇甘菊种子萌发以及根、茎、幼苗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达72.7%、93.0%、32.4%和54.6%(鲜重)。橡胶树黑团孢叶斑病病原真菌培养滤液对番茄种子萌发和根茎生长均表现安全,而对辣椒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结论]橡胶树黑团孢叶斑病病原真菌毒素培养滤液及其代谢物值得作为生物除草剂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20.
在广东省深圳市薇甘菊为害严重的地区设置样地,用18%2,4-滴微乳剂不同浓度进行除治试验,结果表明:400~800倍液为有效浓度,1 000~1 200倍液为有效低浓度。不同生境样地防除试验结果表明:在山坡林地带可选用400~600倍液,在丘陵植被地带和果树周边地带可选用500~800倍液,在水塘、水库、水源周边地带以及菜地、花卉、药材和植物保护区周边地带可选用800倍液以下的有效低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