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9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201篇
林业   264篇
农学   778篇
基础科学   16篇
  62篇
综合类   2182篇
农作物   172篇
水产渔业   104篇
畜牧兽医   1520篇
园艺   294篇
植物保护   862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217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353篇
  2011年   355篇
  2010年   313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317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71.
论农药的宏观毒理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药一旦喷撒到目标物上,即开始了向有害生物作用靶位转移的漫长历程。作者建议把此历程区分为两个范畴:进入有害生物体内以后的体内剂量转移是传统的生理毒理学研究领域,属于'微观毒理学’范畴;之前发生在生物体外的剂量转移历程尚未被作为毒理学问题研究,但许多边缘科学的大量科学事实和现象说明它们实际上属于毒理学问题,应属于'宏观毒理学’范畴。文章对农药宏观毒理学现象的7个方面进行了毒理学本质的分析和综述,并指出,对农药宏观毒理学的研究将大幅度提高农药的使用技术水平,大幅度降低农药用量,并将促进农药剂型和高性能助剂乃至新型合理化农药的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72.
几种酰胺类除草剂毒力、药效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几种酰胺类除草剂在南方玉米田应用的可能 ,对 4种此类除草剂的毒力、药效及安全性作了全面的比较。室内小杯法毒力测定结果表明 ,4种除草剂毒力从大到小 (LC50 从小到大 )依次为 :乙草胺 (2 9.7770 μl/L± 9.0 6 4 1μl/L) >甲草胺 (180 .2 0 0 8μl/L± 2 5 .8796 μl/L) >异丙甲草胺 (194 .2 374 μl/L± 2 8.4 731μl/L) >丁草胺 (373.5 5 0 6 μl/L± 17.80 79μl/L)。 4种药剂 4 5d鲜重防效 ,乙草胺为 72 .6 0 %~ 84 .4 0 % (10 0ml/ 6 6 7m2 、2 0 0ml/6 6 7m2 和 30 0ml/ 6 6 7m2 ) ;甲草胺为 5 1.6 0 %~ 75 .70 % (15 0ml/ 6 6 7m2 、30 0ml/ 6 6 7m2 和 4 5 0ml/ 6 6 7m2 ) ;异丙甲草胺为2 0 .5 0 %~ 6 6 .70 % (10 0ml/ 6 6 7m2 、2 0 0ml/ 6 6 7m2 和 30 0ml/ 6 6 7m2 ) ;丁草胺为 9.5 0 %~ 35 .0 3% (75ml/ 6 6 7m2 、15 0ml/6 6 7m2 和 30 0ml/ 6 6 7m2 )。对各处理玉米株高测量及统计结果表明 ,甲草胺 4 5 0ml/ 6 6 7m2 和乙草胺 10 0ml/ 6 6 7m2 、2 0 0ml/ 6 6 7m2 的玉米株高显著高于对照 ,丁草胺 30 0ml/ 6 6 7m2 的玉米株高显著低于对照 ,其余各处理玉米株高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3.
Dr.HAPPY  K.SHIEH  黄烨 《中国家禽》2004,26(14):30-32
一个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的试验证明,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能提高肉鸡成活率4.5%,料肉比改善0.5,胴体废弃率减少2.1%。  相似文献   
74.
禽流感病毒(AIV)是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成员,病毒核酸为RNA。主要在胞浆中繁殖,病毒离子呈球形,仫农壳呈螺旋对称,囊膜表面纤突蛋白有两类,呈放射状,一类是棒状由血凝素(HA)的三个单聚体构成。另一类呈蘑菇状,由神经氨酸酶(NA)的四个单聚体构成,两种纤突存囊膜比例约HA:NA=75:20。现今经分析已知禽流感病毒HA抗原有15种亚型,NA抗原有9种亚型。因此,禽流感病毒业  相似文献   
7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危害我国养禽业最严重的禽病之一,该病不仅引起患病鸡只死亡率增加,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还损伤鸡免疫器官法氏囊,导致机体免疫抑制,带来更大的间接经济损失。在对该病的疫苗免疫预防方面,国产的低毒力A80株活疫苗与中等毒力B87株活疫苗都  相似文献   
76.
传染性法氏囊(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雏鸡急性、高度接触性和杀淋巴细胞性疾病。自1957年Cosgrove首次报道以来,相继流行于世界30多个国家,呈世界流行性,在工业化养鸡业发达地区尤为严重。我国自1979年先后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发现本病,现已遍及全国各地,给养鸡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本世纪80年代,IBDV的多种变异株相继在美国等世界各地发现。  相似文献   
77.
四川猪链球菌Ⅱ型分离株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链球菌Ⅱ型是导致许多国家猪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自90年代晚期江苏发生猪链球菌Ⅱ型感染以来已成为我国引起人畜共患病的一种重要的新病原菌。最近在四川省部分地区发生了不明原因的猪源人畜共患病,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我们从病死猪的病料中成功分离到三株猪链球菌分离株,经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血清凝集试验和PCR鉴定,最终证实为猪链球菌Ⅱ型。通过对其毒力因子进行鉴定.结果发现MRP和EF均为阳性。进一步的药敏试验证实:分离菌株对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Ⅳ、羧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肤肟等抗菌药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78.
为进一步了解致病性大肠杆菌流行状况,减轻大肠杆菌对畜牧业和公共卫生的危害,对不同时间国内外报道的动物中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毒力、血清型、耐药性和基因型等方面的比较,对比分析大肠杆菌分子特性和表型差异,从而为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控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9.
为分析肺炎克雷伯氏菌致母牛乳腺炎及犊牛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对分离的肺炎克雷伯氏菌进行荚膜型血清型分型、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检测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2株肺炎克雷伯氏菌主要荚膜型血清型均为K2型,携带mrkD、fimH、wabG毒力基因;耐药基因检测显示携带TEM、SHV、DHA基因;该菌对大观霉素敏感,对氟苯尼考、磺胺间甲氧、磺胺二甲氧、头孢拉定具有耐药性。本研究可为致病性肺炎克雷伯氏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为探明引起贵州省某鸭场雏鸭发病的病原及其致病性和耐药情况,本研究对该鸭场送的疑似细菌感染病鸭进行剖检,取鼻黏膜、心脏和肝脏等组织器官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细菌分离鉴定,通过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动物回归试验和毒力基因检测研究其耐药情况和致病性。结果显示,分离菌在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16 h后呈现为边缘整齐、有光泽的乳白色菌落,伴有β-溶血现象,经革兰氏染色后在生物显微镜下呈两端钝圆、弧状、排列无规则的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与霍乱弧菌相符;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及系统进化树显示,该分离菌与霍乱弧菌同源性高达99.6%~99.7%聚为一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大部分药物都表现为耐药,其中对氨苄西林、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苯唑西林和克林霉素等抗菌药耐药性较强,对头孢哌酮和头孢曲松敏感;动物回归试验显示,分离菌可导致试验组雏鸭5 d内全部发病死亡,表明该分离菌对雏鸭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检测的霍乱弧菌相关毒力基因hlyAompWchxA为阳性,而检测的O1群rfb、O139群rfbtcpActxA基因为阴性,表明本次分离的霍乱弧菌携带有致病基因,但不属于O1和O139血清群。结果表明,该鸭场雏鸭发病的疫情病原为非O1/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该菌致病性强且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本试验结果为贵州省鸭霍乱弧菌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