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22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26篇
  132篇
综合类   201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菇棚处理以往所用菇棚,大多为单坡斜面式简易大棚,或半地下简易棚,低温季节难以利用日光增温,故使得栽培生产进入11月份以后,棚温随气温下降,最低棚温达8℃时,不再出菇,只有等到翌年3月份气温再度回升后,才能重新出菇,这样势必延长了出菇期。将菇棚改建为仿冬暖式或日光增温(冬暖式)式后,可充分利用12月中旬至2月下旬两个多月的低温时间进行出菇,延长了出菇时间。  相似文献   
52.
《水产科学》2007,26(4):248-248
大连科洋水产有限公司根据普兰店海域岸线实际,进行杂色蛤由滩涂潮间带养殖移至潮下带2~3m深水域养殖试验,经几年研究获得成功,并积累了实践经验。从2005年开始,多家企业推广了养殖模式,扩大养殖规模,总开发面积约150hm^2,投苗量2000余吨。2006年养成收获,采捕杂色蛤1.2×10^4t,最高产量达30t/hm^2,总产值达7000余万元,纯效益达到4000余万元。目前,这一养殖模式已在当地全面推广,养殖规模会进一步扩大,将有助渔民大幅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53.
灰棕潮沙泥田水稻“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414试验研究灰棕潮沙泥田水稻氮磷钾的施肥效应,初步摸清灰棕潮沙泥田对水稻的土壤供肥量,水稻的最佳施肥量为纯N12.64kg/667m2,P2O55.56kg/667m2,K2O3.42kg/667m2。  相似文献   
54.
为了解冀北山地土壤发生学分类代表性土类一棕壤、褐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在冀北山地通过野外剖面形态特征调查、理化性质分析,研究了2个棕壤、3个褐土剖面的发生特性,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3版)》确定了各土壤剖面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通过检索确定它们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研究结果表明:冀北山地5个代表性土壤剖面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归属于3个土纲(雏形土,新成土,淋溶土),3个亚纲,4个土类,4个亚类.同时探讨了该区5个代表性剖面的土壤基层分类单元的划分,初步拟定了5个土族、5个土系.  相似文献   
55.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石灰性褐土中磷、锌、镉相互作用对土壤中磷、锌、镉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磷锌共同培养时,施锌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含量,且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相同锌浓度处理下,土壤中的有效锌含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锌浓度处理下,有效锌含量随土壤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2)磷镉共同培养时,施镉对土壤速效磷含量影响不明显;施磷降低了有效镉含量,但效果不显著;且都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3)锌镉共同培养时,在培养的前30d,土壤中有效锌含量随施镉浓度增加而降低,但在30d后,有效锌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土壤中有效镉含量在不同锌-镉处理下随培养时间变化有较大差异:在Cd3处理下,加入高浓度锌后显著降低土壤有效镉含量;Cd30处理下,在培养前30d,锌的施入对土壤中有效镉含量影响不明显,但30d以后,土壤有效镉含量随施入锌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说明两者的竞争机制随时间的延长发生变化,且施锌能明显降低镉的毒性。  相似文献   
56.
张天男 《草原》2013,(5):90-106
"美丽者必凋零,清纯者必流逝,丑陋者必坚硬,愚钝者必欢愉。星辰在上,你们不必追问,这是谁的旨意"。——雁北·《白云鄂博之夜》一、一只羽毛倒立的公鸡雁北诗:"一个尴尬的姿式,命中注定,笔直地钉在墙上"。  相似文献   
57.
以26 a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依托,选取其中6个具有代表性的施肥处理:N_3P_3(单施化肥)、N_3P_4M_1(施用化肥及低量有机肥)、N_3P_1M_2(施用化肥及低量有机肥)、N_3P_2M_3(施用化肥及低量有机肥)、M_6(单施有机肥),以不施肥为对照(CK),采用室内模拟培养试验法研究了长期施肥对褐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为科学管理褐土土壤肥力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使土壤有机碳含量提升了6.28%~156.75%,以M_6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不同处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均在培养第2天达到峰值,随后急剧下降,第4天后各处理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变化趋于一致,且培养期间各处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随培养时间的变化符合对数函数关系。培养32 d后,各处理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介于1 021.12~2 066.86 mg/kg,以M_6处理最高,较CK提高了102.41%。长期施肥处理均降低了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率,以M_6处理下降最明显,与CK相比,降低了2.35%。一级动力学方程的拟合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处理均提高了土壤潜在可矿化有机碳量,以M_6提高最为显著。此外,长期施肥处理均提升了土壤有机碳库的周转速率,缩短了土壤有机碳库半周转期。综上,M_6、N_3P_4M_1、N_3P_1M_2、N_3P_2M_3处理在提高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的同时降低了其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率,加强了土壤的固碳能力。单施有机肥可作为褐土培肥管理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长期试验1992年基础土样以及1996,2001,2006,2011,2016年各施肥处理的0~40 cm土样和2018年0~100 cm土样有效Cu、有效Zn含量的分析测定,研究长期施肥对褐土土壤有效Cu、有效Zn含量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992年基础土样相比,2018年不施肥及氮磷化肥配施处理0~20 cm土层有效Cu含量有所降低,有机无机肥配施及单施高量有机肥处理随着有机肥施入量的增加0~20 cm土层有效Cu含量由降低转变为升高;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氮磷化肥配施对0~20 cm土壤有效Cu含量影响较小,有机无机肥配施及单施高量有机肥可提高0~20 cm土壤有效Cu含量;与1992年基础土样相比,2018年不施肥及氮磷化肥配施处理0~20 cm土层有效Zn含量变化幅度较小,有机无机肥配施及单施高量有机肥处理0~20 cm土层有效Zn含量均有较大幅度提升;氮磷化肥配施处理0~20 cm土层有效Zn含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差异性较小,有机无机肥配施及单施高量有机肥可提高0~20 cm土层有效Zn含量。在2018年0~100 cm土层剖面上,长期施肥对0~60 cm土层有效Cu含量影响较大,对60~100 cm土层影响不明显;氮磷化肥配施有效Cu含量的剖面分布规律与不施肥处理相似;有机无机肥配施及单施高量有机肥处理有效Cu含量在0~60 cm土层有较大幅度提升。在2018年0~100 cm土层剖面上,长期施肥对0~20 cm土层有效Zn含量影响较大,对20~100 cm深层土壤影响较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氮磷化肥配施0~20 cm有效Zn含量有降低的趋势;有机无机肥配施及单施高量有机肥处理0~20 cm土层有效Zn含量上升幅度较大,且随着有机肥施入量的增加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9.
利用1992年布设在山西省寿阳县褐土区域的长期试验平台,开展了长期施肥对褐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选择长期试验中的9个处理:不施肥对照(N_0P_0M_0)、4个不同氮磷化肥配施处理(N_1P_1M_0、N_2P_2M_0、N_3P_3M_0、N_4P_4M_0)、3个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N_2P_1M_1、N_3P_2M_3、N_4P_2M_2)和单施高量有机肥处理(N_0P_0M_6),于2018年秋季采集上述9个处理的0~20,20~40 cm土层土壤样品,分析测定各土壤样品的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表明,氮磷化肥配施的4个处理,脲酶活性均较对照有所增加,N_1P_1M_0、N_2P_2M_0、N_3P_3M_0、N_4P_4M_0处理增幅分别为0.33%,1.3%,5.21%和11.4%,且脲酶活性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均较对照有所减少,其中,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磷肥施用量增加也呈减少趋势;长期单施高量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的脲酶、碱性磷酸酶及蔗糖酶活性均较对照显著增加,且较单施氮磷化肥处理效果更显著。综合分析表明,合理的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褐土脲酶、碱性磷酸酶及蔗糖酶活性的提高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60.
在冬小麦施用配方肥的基础上,研究了增施腐植酸有机肥对土壤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冬小麦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配方肥和增施腐植酸有机肥均能提高土壤无机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增施腐植酸有机肥冬小麦百千克吸收氮、磷、钾量分别增加38.18%、40%、18.84%;单施配方肥冬小麦百千克吸收氮、磷、钾量分别增加29.45%、32%、12.5%;增施腐植酸有机肥较单施配方肥的冬小麦氮素、磷素表观回收率分别提高5.77、7.4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