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8篇
  2篇
综合类   54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31.
摘要:为了提高黄瓜水肥利用率、降低病虫害 发生几率、降低劳动强度,春大棚黄瓜采用椰糠基质 栽培潮汐式灌溉的技术模式,应用水肥循环利用、黄 瓜落蔓、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技术,与传统地栽模式相 比,采收期可提早4 d,产量相当,水肥用量分别减少 79.6%和44.4%,可以实现节水节肥、省工增效。  相似文献   
132.
在蔬菜生产中,育苗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潮汐式灌溉育苗作为新兴的育苗方式,其优势是利用底部供水以实现水肥闭合循环利用从而达到高效利用"零排放",具有比传统育苗方式更加节水、减肥、减药的优点.在武威市蔬菜现代农业生产中,应用潮汐式育苗对于大力发展丝路寒旱戈壁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提高育苗效率和质量.研究结果表明:潮汐...  相似文献   
133.
为探究不同基质在潮汐式育苗中的水肥吸持规律,以草炭、珍珠岩、蛭石为原材料,设计6种基质配比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灌水高度是影响基质最大水分吸收量和水分吸收速率的重要因素,灌水高度为2 cm可保证基质充足的含水量及可控的水分吸收速率;蛭石是影响水分吸收的关键要素,增加蛭石含量可提高基质的最大水分吸收量以及水分吸收速率。同时,基质对养分的吸持量与基质的孔隙度成正比。基质配比为V草炭∶V珍珠岩∶V蛭石=1∶1∶1的基质在水分吸收速率、最大水分吸收量及番茄种苗生长指标综合评价方面表现最优。当灌水高度为2 cm时,该配比基质单位时间内最大水分吸收速率为6.27 g·s-1,最大水分吸收量可达629.26 g,采用该配比种植番茄种苗,生长指标综合评价相似接近度为0.961,远高于其他处理。综上,在番茄潮汐式灌溉育苗中基质配比为V草炭:V珍珠岩:V蛭石=1∶1∶1,灌水高度为2 cm有利于种苗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4.
135.
基于内伶仃洋水域4座浮标站洪、枯季半月时长实测水文气象数据,应用主潮通量断面算法和二元线性回归法探讨了内伶仃洋河口湾潮汐动力、径流动力及其他动力对潮周期平均流速的作用规律。研究显示,内伶仃洋水域半月洪、枯季水深平均流速在25~45 cm/s之间,除西滩水域水深平均流速洪季显著大于枯季,其他水域洪、枯季相差不大。潮汐动力作用系数a始终为正显示其是伶仃洋河口湾潮流往复运动的主要驱动力;径流动力作用系数b在洪季涨潮阶段为负、落潮阶段为正显示洪季东四口门进入伶仃洋河口湾的洪水具有较大初始动量,枯季涨潮和落潮阶段b均为负值,显示枯季径流动力弱并以随潮运动为主;其他动力因子作用系数c在洪、枯季的差异主要与季风和咸潮入侵引起的密度斜压梯度力等有关,与径流动力作用系数b存在较好的线性负相关,且洪季较枯季更明显。应用伶仃洋河口湾泥沙启动流速,结合二元线性回归法得到的潮周期平均流速拟合公式,提出了临界径流量的概念,揭示了当前伶仃洋水域存在的“滩冲槽淤”现象;枯季,伶仃洋水域整体处于淤积状态,涨潮阶段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6.
在鱼菜共生系统中引入潮汐灌溉原理,探索适合家庭鱼菜共生装置中蔬菜生长发育的栽培基质与配套管理模式,通过对比蔬菜育苗的生长状况,筛选出适宜该装置的栽培基质和蔬菜种类。以3种无机基质(陶粒、岩棉、蛭石)和2种蔬菜(芫荽、小白菜)为材料,测量蔬菜育苗30 d内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用蛭石作栽培基质搭配小白菜更适合家庭智能潮汐式鱼菜共生装置。  相似文献   
137.
【目的】研究潮汐灌溉方式下番茄幼苗生长及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和基质水分耗散规律,为番茄潮汐灌溉育苗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番茄瓯秀201为试材,设置潮汐灌溉和顶部洒水灌溉2种方式,分析2种灌溉方式下番茄幼苗生长和根系生理指标的变化,拟合潮汐灌溉方式下基质水分耗散规律。【结果】潮汐灌溉方式下,穴盘质量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46、0.920;穴盘质量减少量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66、-0.853。与顶部洒水灌溉相比,在番茄4叶1心时,潮汐灌溉下番茄根系鲜质量、干质量、根系体积、根系长度分别提高44.81%、45.91%、93.81%、9.41%;潮汐灌溉下番茄根系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顶部洒水灌溉处理,而丙二醛(MDA)含量却显著下降;潮汐灌溉下番茄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均显著高于顶部洒水灌溉处理。【结论】潮汐灌溉下基质的水分吸收与耗散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显著相关,潮汐灌溉可显著促进番茄幼苗生长,使番茄根系保持较高生长活性,有利于番茄植株保持较高的光合能...  相似文献   
138.
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PLC)是一类与膜蛋白相关的酶,在信号转导途径中起作用。栖息于潮间带的瘤背石磺(Onchidium reevesii)能够感知当地的潮汐规律,为了探究瘤背石磺中磷脂酶C在潮汐感知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本实验以瘤背石磺神经环为实验材料,利用RACE-PCR技术得到了其cDNA全长,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显示,瘤背石磺PLC基因的cDNA全长为2 578 bp,开放阅读框1 881 bp, 5′非编码区337 bp, 3′非编码区340 bp,并且在末端存在AATAAA加尾信号,共编码627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瘤背石磺PLC氨基酸序列与福寿螺的磷脂酶C样蛋白2氨基酸序列匹配度最高,与传统形态学的分类相吻合。在实验室内模拟潮汐产生的音波来刺激瘤背石磺,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OrPLC基因在瘤背石磺神经环中的表达,结果显示:OrPLC在刺激声波频率为40 Hz和70 Hz的时候表达量基本稳定;声波频率为160 Hz和310 Hz时表达量较低;在声波频率为220 Hz和280 Hz时,处于高表达的状态,说明该基因在瘤背石磺的低频感知中发挥重要作用。该实验为进一步了解瘤背石磺潮汐感知功能研究奠定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