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0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篇
  56篇
综合类   139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对青海省主要耕作区农田土壤进行了溶磷菌的分离和筛选,得到具有明显溶磷圈的溶磷菌48株。通过对溶磷圈大小测定,筛选出5-1、5-2、12-7等12株菌,溶磷圈直径(D)与菌落直径(d)比值(D/d)均≥1.5。结果表明:通过摇瓶复筛,获得3株溶磷菌,可使培养液磷含量升高,均超过180μg/mL,而pH平均降低1个单位。因此,最终确定5-2、5-3和12-7株菌为适合青海农作区推广的高效溶磷菌。  相似文献   
232.
从鸭茅根际不同部位分离具有溶磷能力的菌株,通过溶磷圈法筛选出9株溶磷能力较强的菌株进行深入研究。利用钼蓝比色法测定其溶磷能力。结果表明:磷酸钙为磷源时溶磷量在109.47~270.40μg/mL,磷酸铝为磷源时溶磷量在0.00~25.86μg/mL。以磷酸钙为磷源进行动态研究,2次测定的溶磷量不同,测定最佳时间为9~12d。菌株分泌IAA测定结果显示,大部分菌株具有分泌IAA能力,加前体物质色氨酸时菌株分泌IAA能力较未加时大,菌株Da11、Da15在无前体物质条件下分泌IAA量分别达到10.60、10.69μg/mL。综合菌株的溶磷、分泌IAA,认为Da8、Da11、Da15、Da19和Da20等5个菌株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33.
<正>1生物肥料:研发模式仍较为传统生物肥料在我国开发利用较早,其在改善作物品质、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土壤性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多年的研究积累,我国在固氮、分解土壤有机物质和难溶性矿物、抗病与刺激作物生长、根系共生菌等领域相继开发出微生物土壤接种剂、肥田灵复合生物肥、微生物叶面增效剂、解磷、溶磷、解钾、促生磷、联合固氮细菌等一批生物肥料产品。我国近年生物肥料专利增加较快,个别生物肥料企  相似文献   
234.
采用PKO培养基,从灵武长枣根际分离出135株有溶解磷能力的菌株,采用溶磷圈法测定其溶磷能力,其中有83株溶磷能力较强的菌株.分离到的菌株大多数在根际土壤中,少数来自根内,其中分离自根内的分离物有8个,占总数的9.6%.来自远离根的土壤即NRS有28个,占总数的33.8%左右,最多的是根际土壤RS,占总数的37.3%.  相似文献   
235.
考察了Na+对Rs-2和Rs-4两株土壤微生物溶硅溶磷的影响.结果表明:Na+可促进Rs-2、Rs-4菌株溶硅能力的增加.在1.5% NaCl条件下,Rs-4菌的最大溶硅量为106.92μg/mL;在3%NaCl条件下,Rs-2菌株的最大溶硅量为148.9 μg/mL.而且Na+能够促进Rs-4菌株溶磷能力的增加,在3%NaCl条件下,Rs-4菌株的最大溶磷量为115.68 μg/mL,但Na+降低了Rs-2菌株的溶磷能力.Rs-2菌株溶硅量随时间的变化符合Logistic曲线类型,回归分析表明溶硅量与时间呈正相关且回归关系显著.Rs-4菌株溶磷量随时间的变化符合二项式类型,回归关系极显著且模型有很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236.
兰州地区草坪草根际溶磷菌分离及溶磷能力初步测定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在对兰州市多年生草坪草根际分离的联合固氮菌(114株)基础上,采用分离溶磷菌常用的PKO(溶解无机磷菌)和蒙金娜培养基,利用溶磷圈法测定菌株溶磷能力。结果发现:溶解无机磷和有机磷的菌株均占分离到总菌株的27.2%。最终筛选出溶磷能力较强的6株菌株,分离物溶解无机磷D/d(D溶磷圈直径,d菌落直径)值在3.347~1.722之间;而溶解有机磷的能力相差较大,D/d值最大的是L14为3.059。L14和L18在菌肥开发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37.
土壤微生物溶磷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土壤中均含有大量的难溶性磷,而有效磷含量一般较低,土壤磷素供给不足常常是制约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活化土壤难溶性磷,增强土壤供磷能力,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土壤中存在大量的溶磷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能够将难溶磷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利用的有效磷。可见,了解这些微生物的溶磷机理,对于利用其溶磷功能、提高土壤磷素利用效率十分重要。本文对近年来微生物溶磷分子机理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38.
东北地区四种农作物根际磷细菌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根际土壤中磷细菌数量及其群落结构、多样性和相似性等几个方面,对东北地区代表性农作物根际磷细菌生态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4种作物根际土壤中分布大量解磷菌和溶磷菌,其中解磷菌达到2.15~6.68×105cfu·g-1、溶磷菌达到0.7~3.9×104cfu·g-1,解磷菌数量多于溶磷菌;作物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与磷细菌数量问无直接相关性;东北地区农作物根际磷细菌种群结构复杂,小麦、玉米、水稻、大豆根际土壤解磷菌分别涉及9个、11个、13个、12个菌属,溶磷菌分别涉及9个、8个、9个、7个菌属:4种主要农作物根际土壤中分布的磷细菌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指数,且一般来说根际土壤中解磷菌多样性更高;作物根际磷细菌组成相似性系数在0.50~1.00之间,总体处于较高水平,且溶磷菌的相似性系数高于解磷菌.  相似文献   
239.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溶磷解钾微生物菌剂(功能菌为巨大芽孢杆菌和胶质芽孢杆菌)和"冀张薯12""紫色马铃薯""大西洋"3个品种马铃薯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张北冷凉坝上地区施用微生物菌剂对不同品种马铃薯产量、品质、土壤速效磷钾以及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菌剂可以显著增加3个品种马铃薯的产量(P0.05),其中"冀张薯12"产量增幅最大为24.54%,其他2个品种产量平均增幅仅为6.96%;可以改善马铃薯的品质,尤其是紫色马铃薯,其Vc、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320.21%,29.40%,7.12%(P0.05)。此外,菌剂施用调控着整个生育期土壤速效磷钾的含量和相关土壤酶活性,种植"大西洋"和"冀张薯12"的土壤施用菌剂后速效磷钾含量高于对照且在中后期达到显著水平,同时提高了土壤酸性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平均增幅为37.52%和32.30%。总之,溶磷解钾微生物菌剂适用于冷凉张北坝上地区马铃薯种植,且对"冀张薯12"的促生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40.
[目的]探究毛竹根际微生物新黑曲霉(Aspergillus neoniger)JXBR16对土壤难溶性磷酸盐的溶磷作用及对毛竹的促生效果。[方法]采用液体发酵培养法研究该菌株对Ca_3(PO_4)_2、CaHPO_4、FePO_4、AlPO_4和植酸钙等5种难溶性磷酸盐的溶解能力及碳源、氮源、pH、装液量和盐离子等因素对其解磷能力的影响;并采用温室盆栽法评价该菌株对毛竹实生幼苗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新黑曲霉对5种难溶性磷酸盐均具有较好的溶解能力,其中对FePO_4、CaHPO_4的溶解能力最佳,解磷量分别达3 208.31和3 027.09 mg·L~(-1);在碳源为蔗糖或葡萄糖、氮源为硫酸铵、初始pH值3.5、装液量2/5、温度25℃和盐离子浓度为0~1.0 g·L~(-1)条件下新黑曲霉的解磷能力最佳。施用该菌株180 d后毛竹根际土壤有效磷和矿质氮分别提高37%和41%,植株根、茎和叶磷含量分别提高了95%、102%和43%;毛竹地径、苗高和生物量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了44%、47%和50%。[结论]新黑曲霉能够有效增强南方红壤区毛竹林土壤磷的供给,促进植株养分吸收利用,并提高毛竹的生长,具有应用于竹林生物菌肥研制和开发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