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0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7篇
  9篇
综合类   84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71.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区的气候、环境条件和水体条件孕育了独特的鱼类资源。青海湖及其附属的河流、淡水湖泊水体中生长着6种鱼类:即青海湖裸鲤、甘子河裸鲤和4种高原鳅,其中:青海湖裸鲤是水生生物的主体。青海湖裸鲤体形大,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具有渔业捕捞价值,成为青海省渔业的主要捕捞开发对象。青海湖裸鲤在来开发期的资源量为19.9万吨:上世纪60年代初,青海湖裸鲤的资源量在7.5万吨左右,平均每平方公里18吨(1960-1961年),到2004年渔业资源的数量5017吨,平均每平方公里1.08吨。比在未开发期的资源量减少97%。  相似文献   
272.
衡水湖西湖区作为衡水湖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区,在开展生态补水和退田还湖的过程中,现有西湖区大部分露滩在淹水后土壤中赋存的重金属释放会产生一定的生态风险。本文从土壤重金属赋存特征、生态风险评价及淹水释放通量风险估算等方面综合评估西湖区土壤生态安全。在调查区域内布设9断面46个样方,以0~6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7种管控重金属作为研究要素。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西湖区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等级,并通过室内柱样模拟的方法开展土壤淹水后重金属释放风险评估。西湖区土壤中Zn和Cd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河北省土壤背景值,其中重金属Cd累积特征比较明显,中度污染水平以上的区域占97.83%,各重金属含量在空间上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分布规律,西湖区土壤总体处于低风险等级。7种重金属元素的生态风险贡献率依次为:Cd>As>Pb>Cu>Ni>Cr>Zn,其中37.71%的生态风险来自Cd的贡献,其次是As(18.81%)和Pb(4.94%)。淹水后土壤中重金属的释放特征随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差异显著,其中菜地释放通量最高,果园次之,麦田最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造成的有机质累积可能是土壤重金属释放通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此外,衡水湖周边主要以石灰性土壤为主(土壤表层浸出液pH≈9;Ca2+含量为1.135~1.143 mg/g),这些以碳酸盐结合态为主要赋存形式的重金属相对稳定,淹水之后,经跟踪监测发现各重金属水溶态浸出浓度均未超标。因此,西湖区退田还湖后整体的水生态安全风险为低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