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6篇
林业   110篇
农学   48篇
基础科学   42篇
  104篇
综合类   648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03篇
园艺   275篇
植物保护   8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1 毫秒
31.
珠江口盆地珠江组发育了一套特低渗透碳酸盐岩储层,若不进行储层改造就无法获得产能。在充分了解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制定了泡沫酸压的储层工艺改造方案。现场实施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案能有效改善储层物性,大幅度提高原油产量。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赵凹油田A区B层7口取心井岩心观察,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测录井资料,运用沉积学方法,识别出研究区主体为扇三角洲前缘-浅湖沉积,确定了10种(碎屑流、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前缘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溢岸砂、席状砂、浊流、前三角洲泥、浅湖砂坝、浅湖泥等)沉积微相。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沉积微相的组合特征和剖面、平面分布特征,指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浅湖砂坝为有利的储集相带,为油田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3.
吉林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油田已进入高含水采油期,合理高效地处理采出水,并将其回注于地下油层中,不仅可节约大量的水资源,为油田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产生巨大的环境效益。结合吉林油田现场实际,详细阐述了吉林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4.
铜川市印台区果园生草覆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云 《山西果树》2013,(2):24-25
铜川市印台区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与陕北黄土高原交界处,属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海拔1100m左右,土层深厚,排蓄水良好,年平均气温10.6℃,无霜期210d左右,年降雨量589.2mm。全区大多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较低,远远满足不了生产优质苹果的需要,为了增加土壤肥力,从2003年开始在全省率先推行果园"行间生草、树盘覆盖"技术,通过10年来的大力推广,取得了显著  相似文献   
35.
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生草对土壤贮水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通过田间定位观测,研究了生草对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能提高0~60 cm土层土壤贮水能力,扩大土壤贮水库容;生草种类及年限不同,土壤贮水特征存在差异;在苹果生长期,生草对土壤贮水增减量产生影响,其影响主要发生在春季与秋季;不同降水年型生草对果园土壤贮水量影响差异较大,丰水年种植白三叶能提高土壤贮水量,欠水年生草会加剧干旱对果树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最后一个转供电“特区”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是随着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崛起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城镇。由于农业人口稀少,农村几十年来一直搭车油网用电。农网改造  相似文献   
37.
渭北旱塬集雨工程类型及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渭北旱塬干旱缺水,年降雨量虽然少,但地域相对宽广,降雨总量十分可观,具有发展集雨工程的条件。以乾陵乡西南村为例,分析了渭北旱塬集雨工程的类型和可行性,以及进一步发展集雨工程的思路。  相似文献   
38.
为给陕西渭北黄土高原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以尧山林场油松林、侧柏林、刺槐林等3种主要人工纯林为对象,利用常规测试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林地土壤肥力进行了测定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种林分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下降,腐殖质层pH值显著高于其他土层;刺槐林碱解N含量随土层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腐殖质层有效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层;油松林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侧柏和刺槐林;刺槐林土壤pH值和碱解N含量显著高于油松和侧柏林,速效K含量显著低于油松和侧柏林;土壤有效P含量油松林>侧柏>刺槐林;3种林分土壤综合肥力差异较大,肥力综合分值油松林(1.01)>侧柏林(-0.34)>刺槐林(-0.99);油松林有机质含量高、刺槐林碱解N含量高;油松和侧柏林地土壤碱解N亏缺,刺槐林地速效K缺乏。  相似文献   
39.
渭北旱塬长武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污染、生态植被良好,符合优质苹果生产七项指标,发展苹果产业有很大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基础,属陕西省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县、国家标准化苹果生产示范县、中国苹果之乡。  相似文献   
40.
陕西渭北旱原苹果种植区划与产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生产典型调研、统计数据分析与ArcGIS数据处理,得出渭北旱原苹果业发展成就与存在问题,突出表现为果园土壤干燥化严重,水利设施发展不足,种植区域布局不够明确,品种结构不合理,果品加工贮销企业规模小,果业产业化水平偏低,苹果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等问题。在现有地形、植被、气象等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将渭北旱原苹果种植区可分为西部山地沟壑中晚熟苹果区(Ⅰ区)、中部残原沟壑中晚熟苹果区(Ⅱ区)、北部高原沟壑晚熟苹果区(Ⅲ区)和东部台原沟壑中晚熟苹果区(Ⅳ区)等4个功能区域。在功能划分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渭北旱原苹果产业发展战略措施概况为:优化生产布局、调整品种结构,扩大绿色果品基地规模,高海拔地区以晚熟品种苹果为主,低海拔地区重点发展中早熟及加工鲜食兼用品种;通过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新技术推广力度,推进"果畜"结合,培育加工和贮销龙头企业,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开拓国内国际销售市场等手段建立市场化长效机制,提升苹果产业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