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5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9篇
  16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揭示树轮宽度对气候水文的响应特征,重建1639—2015年天山南坡清水河径流量变化历史,分析其长期变化特征,并给出水文特征值,为流域水资源规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树轮宽度与气候水文要素的关系,基于树轮宽度与径流量之间的指数转换方程重建清水河径流量长期变化。[结果]建立了清水河流域山区雪岭云杉树轮宽度年表(1436—2005年),树轮宽度与巴仑台气象站上年7月到当年5月的降水量相关系数为0.579,与克尔古提水文站上年8月至当年7月径流量相关系数为0.641。基于树轮宽度标准年表与径流量之间的指数转换方程,重建了清水河1639—2015年径流量序列。[结论]树轮宽度对极端丰水年的捕捉能力有限。重建径流量序列的低频变化记录了4个持续枯水期和4个丰水期。从近400 a的径流量记录来看,近百年来(特别是1950年代以来)极端干旱出现的频率明显较高。  相似文献   
52.
在RS和GIS支持下,通过解译山西吉县清水河流域1986年、2000年、2007年TM遥感影像,生成土地利用分类并进行流域植被景观制图,分析了植被景观结构特征及变化趋势,同时,在GIS系统支持下,建立了清水河流域植被景观元素转移矩阵。结果表明,流域的植被景观基质始终是荒草地和灌木,1986年流域植被景观要素面积大小排序为:草地〉阔叶林〉灌木〉农田〉针叶林〉园地〉居住用地,草地、灌木和阔叶林3类占到总面积的87%以上,草地是绝对优势景观要素,占到景观总面积的41.69%,且连片性较好,灌木斑块数最大,分布零散、破碎,2000年流域植被景观要素排序变为:草地〉灌木〉阔叶林〉农田〉针叶林〉园地〉居住用地,2007年流域植被景观要素面积排序为:灌木〉阔叶林〉草地〉针叶林〉农田〉园地〉居住用地;通过分析两个时段景观转移矩阵,表明20 a间灌木面积比例持续增加,且主要来源于草地。  相似文献   
53.
以河北省张家口市清水河2017年4-11月7项指标的监测数据为依据,对染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清水河流域流经张家口地区部分农田,经过地表径流后使水体中总氮含量超标,超标倍数为3.18,氨氮及总磷含量符合Ⅲ类水质标准;崇礼区综合污染指数为1.51,主要污染源为农业面源污染;市内橡胶坝区超过劣Ⅴ类水质标准,超标倍数为1.23,综合污染指数为1.34,主要污染源为城市内源污染。  相似文献   
54.
为探明不同白桦林型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质地及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取冀西北清水河流域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纯林、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dhtii Mayr)×白桦混交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白桦混交林3种典型白桦林型,对林下土壤颗粒组成及养分进行测定,利用分形模型比较其土壤颗粒的分形特征,以及分形维数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分形维数介于2.388~2.563之间,3种白桦林型平均分形维数大小排序为:白桦纯林(2.474)>山杨×白桦混交林(2.453)>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2.423)。(2)土壤分形维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增长趋势。(3)3种白桦林型林下土壤均为典型的粉砂壤土,土壤分形维数与粉粒和黏粒分别呈极显著与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极细砂粒则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4)分形维数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均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针阔混交林(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分形维数相比其他2种林型较低,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白桦林型。因此,土壤分形维数可以作为判断土壤质地与土壤养分差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55.
为了解宁夏清水河流域水库的拦沙作用,研究根据泥沙淤积总量来计算逐年拦沙量的方法。根据实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清水河流域水库的基本情况,估算了水库的总拦沙量,并引入水库控制面积、土壤侵蚀强度、拦沙率3个因素建立了水库逐年拦沙量的分配计算模型。结果表明,至2012年,清水河流域共有具拦沙功能的水库100座,控制面积9 184.70 km~2,总库容12.23亿m~3,可淤积库容6.86亿m~3,拦沙总量5.71亿m~3,为同期泉眼山输沙量的78.25%。对模型计算结果的验证表明,在当水库数量比较多、分布比较均匀的条件下模型计算结果精度较好。根据计算结果,1979年以前时段水库拦沙量比较大,1980年以后由于水库建设速度减慢,水库的拦沙能力逐渐变小。自1960年以后水库的剩余可淤积库容一直处于下降的状态,2000年以后水库的淤积比处于83.00%左右,水库的拦沙能力已经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56.
本文利用1971~2016年清水河降水量月值资料,对清水河降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清水河近46年来降水量主要呈增加的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是7.126 mm/10a,未达到显著性水平检验。降水存在极大的周期动荡性分布特征,降水量为正距平的年份为21年,占45.7%;降水量为负距平的有25年,占54.3%。影响清水河降水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涉及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以及气候因素等方面。  相似文献   
57.
不同赋权方法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宁夏清水河各水质监测断面的水质分布特征,为流域水质评价提供依据,基于清水河3个水质监测断面(二十里铺、三营、泉眼山)2014—2016年的监测数据。【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检测数据进行筛选,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水质检测指标,应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该地区水质做出评价;结合3种赋权方法(超标倍数法、变异系数法、熵权法)对传统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改进,并做进一步对比分析。【结果】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分析法显示二十里铺断面水质评价结果为Ⅱ类且基本保持稳定;三营断面2014、2015年评价结果满足Ⅲ类水质标准,2016年评价结果为Ⅳ类水质标准,且该断面水质有变差的趋势;泉眼山断面评价结果为Ⅱ类水且逐年减小,该断面水质有进一步变好的趋势。【结论】应用不同赋权方法对3个断面水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均达到水功能区划要求,但超标倍数法和熵权法计算过程中存在一定缺陷,变异系数法较其他2种赋权方法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58.
坚持"果树上山下滩,不与粮棉争地"的果业发展方针,在黄淮平原商品粮基地县更显得重要.1996年,我们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酥梨系列的八月酥和砀山酥,在本县聂堆镇道北村清水河两岸河堤栽培,东西长5km,计13.3hm2.6年来获得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平原地区利用"四边"发展林果生产探索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59.
一、蚕室蚕具的消毒步骤 (一)打扫。将蚕室内的各种蚕具搬到室外。然后对蚕室内外进行一次大扫除。将蚕室和周围环境彻底打扫干净。 (二)清洗。将各种蚕具放进清水河、塘中,彻底刷剔,清洗干净,然后放在清洁地方。利用阳光充分曝晒。  相似文献   
60.
清水河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清水河流域土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进行综合调查分析,提出了清水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和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