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9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214篇
林业   86篇
农学   146篇
基础科学   1821篇
  323篇
综合类   1615篇
农作物   192篇
水产渔业   61篇
畜牧兽医   129篇
园艺   76篇
植物保护   93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88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246篇
  2015年   244篇
  2014年   357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374篇
  2011年   352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 毫秒
91.
记不太清楚了,大约是在1977年的“五一”或“十一”期间,南京市鼓楼公园举办了一个小型的书法盆景联展,那时在南京工作的我第一次看到盆景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我被深深地震撼了,继而着迷,心底即刻产生一种莫名的冲动——学盆景。但那时想学盆景却找不到这方面的书。1984年,偶然从一家报纸上得知有一本叫《中国花卉盆景》的杂志即将170刊的消息,心里非常高兴,马上去邮局订了一份。  相似文献   
92.
分析深丘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困难和瓶颈及优势和潜力,提出深丘山区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及发展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3.
为研究深松措施对耕层土壤特性和油用向日葵产量性状的影响,以油用向日葵T562为供试品种,进行了深松45 cm(S45)、深松30 cm(S30)和浅旋15 cm(RT)3个处理的3次重复的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向日葵播种期、初花期、终花期,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紧实度呈增加趋势,深松能够降低30~40 cm土层土壤紧实度,并以深松45 cm的土壤紧实度降幅最大;深松措施下,40~80 cm土层的含水量高于0~40 cm土层,以S45的含水量最高,S30次之,TR最低。在开花期(初花至终花)的4个土层内(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深松较浅旋土壤体积含水量的相对增加量表现为:S45为15.6%~27.7%,S30为6.8%~13.3%。在同一深松深度下,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孔隙度呈逐渐减小趋势;在不同深松下,深松土壤孔隙度高于浅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以S45的土壤孔隙度最大。向日葵单盘粒重、籽仁率、结实率、千粒重、产量等5个产量性状均以S45的最高,S30次之,RT最低;单盘粒重、籽仁率在S45、S30和RT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实率、千粒重、产量表现为S45与RT存在显著差异,S45的产量为5 610.3 kg/hm~2,S30为5 354.0 kg/hm~2,分别较浅旋RT增加了10.8%和5.8%。综上结果,深松措施能够改善土壤硬度、孔隙度,提高土壤水分涵养量和调控产量构成要素,是蒙西向日葵产区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
促进机械深松整地技术推广应用的对策和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机械深松整地技术的主要作用,分析了机械深松整地技术推广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机械深松整地技术推广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5.
对甘蔗机械化深耕深松技术做了概述,对深耕深松技术对甘蔗生产效益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96.
地埋滴灌点源入渗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砂土中进行地埋滴灌的实验,对地埋滴灌在砂土中的适应性进行初步研究,为田间试验布置提供依据。通过分析湿润锋的推移速率、特征点的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发现湿润锋推移速率先是径向大于垂向,随着灌水时间和灌水量增加,水平方向和垂向的湿润锋和含水率趋于平衡。根据对比滴灌带埋深15和20 cm特征点的含水率变化情况,得出埋深15 cm节水效果更好,更利于作物生长。实验还得出湿润比能作为滴灌灌水参数的指标,由于作物种植的间距和作物根系深度之比基本小于1.0,因此在田间实际灌溉中湿润比应控制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97.
玉米秸秆“富集深还”与土壤亚表层培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长期浅耕,土壤亚表层不仅缺乏有机质,还过于紧实,急需找到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快速松土培肥方法。本文简要总结了已有3种秸秆还田模式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秸秆“富集深还”技术及田间操作要领,以及采用该技术还田的秸秆的分解速率和亚土层培肥效果。富集深还,即将玉米联合收割机抛洒在地表的秸秆,按条带大比例富集,使用专用筒式犁具,以风力注入的方式埋入土壤亚表层 (20—40 cm)。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不扰动土层顺序、不影响第二年种植。秸秆埋置模拟试验表明,秸秆还田330天时,其分解率就达到65%以上,剩余秸秆腐殖化,使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10%~15%,土壤耕层由原来的15—18 cm增加到30—35 cm。秸秆深还对腐殖物质结构特征没有产生不良影响,对H/C、亲水性等指标还有改善作用,促使黑土胡敏酸结构简单化和年轻化。秸秆深还没有引起第二年玉米产量降低。因此,采用该方法,秸秆能够连年全量还田,实现了种还分离 (种植条带与秸秆深埋条带分离) 与免耕播种的有效结合,可打破犁底层,并快速提升犁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土壤亚表层快速培肥及肥沃耕层构建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8.
介绍了机械化深松的益处、原则、种类、特点和原则,指出了农艺对机械深松的要求以及深松机使用调整和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99.
1技术发展现状机械深松整地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该技术主要能打破犁底层并保护原有耕作层,有利于雨水渗入和根系生长,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渗水性,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地温,增加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水分流失和增加土壤培肥能力,增强作物的抗倒伏、  相似文献   
100.
介绍土壤深松技术、土壤深翻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的定义与应用优势,指出3种技术方法均可打破犁底层,使土壤疏松透气,调节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促进作物增产,对瓦房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