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8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63篇
林业   195篇
农学   251篇
基础科学   265篇
  673篇
综合类   1979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204篇
园艺   58篇
植物保护   46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219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268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风云2E卫星资料、MICAPS常规观测资料等,对2014年9月13—18日济宁地区秋季连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连阴雨期间,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在偏北的位置,贝加尔湖以东的低值系统移动缓慢且稳定,副热带西风急流中心位置偏北且稳定维持,南亚高压异常偏强,以上条件为此次连阴雨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条件;副高西北侧的西南气流与北方冷空气交绥于鲁南地区;台风的生消移动是副高稳定维持的一个主要原因。长江中下游北部有高能量锋区长时间维持时,鲁南地区容易形成连阴雨天气;前期降水以盾状云系南侧的低云降水为主,后期降水是副高外围东北—西南向云带稳定维持的结果。  相似文献   
42.
林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5,(25):211-212
利用大英县2004 ~2013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大英近10年降水的实际变化特点、季节差异等进行简要阐述,并对直接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外出旅游以及交通运输等的暴雨进行了重点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3年大英县年雨量和暴雨日数分布特征均呈单峰型,峰值均出现在7月;暴雨雨量、雨日与年降雨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夏季同月雨量差距巨大;初秋的9月出现暴雨的概率较大,月雨量、暴雨出现次数均为全年的次高值;大英县出现秋绵雨的概率达50%,集中出现在9、10月.  相似文献   
43.
通过对常州市近10 a春季日数、气温、降水日数、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的统计的,初步掌握了常州市近10 a春季气候的基本特点,为气候变化研究和农林业生产及气象预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4.
文章利用博克图地区近30a(1981~2010年)降水原始观测记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博克图地区降水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5.
《农技服务》2016,(8):92-93
近年来,气候异常现象越发常见,引起了政府部门和公众的关注,一些地区已经遭受了气候异常带来的严重危害。其中,气温和降水是天气预报常规要素,所以更是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利用1951-2005年沈阳地区的年平均气温资料,分别采用滑动t检验(简称Mtt)、克拉默(Cramer)法,分析沈阳地区近55年温度突变情况,并找出各个方法下的气温突变年份及对温度的气候倾向率作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气温发生增暖突变,;80年代初期气温再次出现一个明显的增暖突变,;2000年以后,除了气温一直处于增暖趋势外年。  相似文献   
46.
刘猛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1):11-14
为了研究太行山区降雨量对玉米单产的变化规律,指导玉米实际生产。本研究选择武安市降雨量和玉米单产为研究对象,采用散点图、建立线性方程、线性回归显著性分析等方法,通过统计、对比描述等方式,分析武安市降雨量对玉米单产的关系。结果表明,降雨与玉米的单产之间具有一定关系,且生育期降雨量对玉米单产具有显著性影响。(1)在490 mm降雨范围内,玉米的单产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大于490 mm降雨时,玉米的单产与降雨量负相关。(2)玉米的单产受7月和8月的降雨量影响显著,且降雨量约278 mm时,玉米的单产较大。  相似文献   
47.
为进一步了解高寒牧区气候变化,依据1976—2017年青海湖东北部海晏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百分位法确定冬、夏半年极端降雨(雪)阈值并统计极端降水事件,运用线性趋势、R/S和小波分析法分析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未来演变趋势及周期。结果表明:青海湖东北部地区冬、夏半年极端降水日数和极端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冬半年极端降水强度和日最大降水量不显著增加,而夏半年不显著减小;极端降水对年降水的贡献率均以不同的速率增加,其中夏半年的极端降水对年降水的影响较大;冬半年降水日数不显著减小,而降水量显著增加,表明冬半年发生短时强降水的几率增大,夏半年的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增加不明显;未来,冬半年极端降水日数增加趋势将发生转变,极端降水量与之前的变化趋势无关将继续呈现震荡性,其他各要素将持续前期的变化趋势;冬(夏)半年极端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分别存在明显的周期变化特征。高寒牧区的极端降水研究对于预防短时强降水带来的雪灾、洪涝事件的发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8.
为明确气候变化条件下甘肃省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特征,选用1951-2015年甘肃省33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计算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同时结合Mann-Kendall突变检验、复小波分析、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等方法,对甘肃省65 a来干旱时空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年际变化趋势方面,甘肃省干旱情势为由干变湿再变干,近年干旱趋势逐渐加重;四季均呈现由干变湿然后变干的趋势,近年春季变干趋势显著;干旱强度在全省范围内主要为轻旱和中旱等级,并表现为局域性轻旱和全域性中旱。在周期性变化方面,甘肃省的干旱时间周期性强弱依次为39、13、7、22 a尺度,但不同时间尺度表现出了不同的干湿震荡规律。在空间格局方面,甘肃省整体上呈西北部干旱缓解、东南部干旱加剧的趋势;春季干旱加剧最明显,冬季次之,夏季和秋季干湿状况基本相似。按照干旱区域敏感性强弱可将甘肃省分为东南地区东部(Ⅰ区)、西北地区(Ⅱ区)、中部地区(Ⅲ区)和东南地区西部(Ⅳ区),其中Ⅲ区呈干旱缓解趋势,其他地区基本呈干旱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49.
本文选取1951—2015年东北地区24个代表站降水量观测数据,分析东北地区8月降水气候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东北地区8月平均降水量存在西少东多的分布特征,且近65年降水量趋于减少,气候倾向率为-4.03 mm/10年;小波分析降水序列可得东北地区降水量出现了明显的16年和4年左右的变化周期,该周期性通过了95%置信度检验。1951—2015年,东北地区存在3个多雨到少雨的阶段性变化,多雨期时长为6~18年,平均为10.3年;少雨期时长为5~11年,平均为7.3年,而且多雨期连续多雨和少雨期连续少雨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0.
利用渭南大气降水δD和δ~(18)O实测值及相关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降水δD和δ~(18)O的特征及其变化与水汽来源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的同位素值变化幅度大,且呈现春季高、其他季节较低的季节变化;大气降水线的斜率低于全球大气降水线,截距接近且略高于全球大气降水线;大气降水的δ~(18)O与温度效应相关关系非常弱,温度效应不存在,存在降水量效应,但春冬季不显著,夏秋季较显著;大气气团来源的后向轨迹显示,冬半年降水水汽主要受控于西风环流,同时存在少有的局地蒸发作用,夏半年水汽来源于东南和西南海洋蒸发水汽,明确了氢氧稳定同位素存在季节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