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林业   6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 2005年廊坊市水产养殖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池塘养殖水面3 933.3hm2,在10个县(市、区)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广阳区、固安县、三河市、文安县为测报区,测报面积79.1hm2;其中三河市测报区4个测报点,广阳区3个测报点,文安县5个测报点,固安县2个测报点,总计14个测报点.主要种类有:草、鲢、鲤、鲫、青鱼、观赏鱼等,除观赏鱼以外,其余为混养养殖模式;其中主养鲤鱼31.1hm2,主养草鱼20.7hm2,主养青鱼3.3hm2,主养罗非鱼13.3hm2,单养金鱼10.7hm2.  相似文献   
12.
近年,笔者对乌鳢病害综合防治进行试验,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郑州市鱼病概况来源于郑州市水产养殖测报网络,该网络有4个测报点,包括中牟县、郑州市金水区、惠济区两个测报点。4个测报点直接测报面积为8790亩,辐射测报养殖面积近20000亩,从养殖区域和养殖面积来看均能较好地代表郑州市鱼病发生的基本情况。监测养殖品种有:鲤鱼、草鱼、鲫鱼、鲳鱼、鲢鱼、鳙鱼、鮰鱼等我市主要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14.
目前,浙江省宁波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已覆盖慈溪市、北仑区、奉化市、宁海县、象山县、鄞州区和余姚市共七个测报区。五月份主要对大黄鱼、鲈鱼、南美白对虾、青蟹和甲鱼等进行了病害测报,并测报到七种病害,其中大黄鱼和青蟹没有监测到病害,测报点的南美白对虾还将陆续放苗,测报  相似文献   
15.
张剑波 《河南水产》2006,67(2):23-25
为了加强对水产养殖疫病的预报和控制,更好地服务于渔业经济的健康发展,2005年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组织15个市、54个县区、118个测报点开展了水产养殖病害监测.监测期从4月开始到10月结束。有少数市监测报到12月。监测水域有池塘和网箱。要求每个监测点要有一定的规模,各地视养殖水面大小,在不低于要求标准的情况下.合理设置监测点。监测品种由市、县根据当地情况自己决定,但监测品种、养殖模式在当地应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6.
2005年4~10月,在农业部渔业局的统一部署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具体指导下,我们组织了全省17 个市(地级)、82个县(市、区)、375个测报点,对草鱼、鲤、牙鲆、大菱鲆、对虾、扇贝、海参等19个养殖品种的病害情况进行了跟踪检测报告。现以4~10月份测报数据为主要依据,对2005年全省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情况汇总、分析如下: 1 测报病害总体情况根据全省优势养殖品种、养殖结构布局,2005年共确定了19个测报养殖品种,鱼类8种(草鱼、鲤、鲫、鲢鳙、乌鳢、虹鳟、牙鲆、大菱鲆)、甲壳类5种(河蟹、梭子蟹、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中国对虾)、贝类4种 (鲍、扇贝、牡蛎、缢蛏)、藻类1种(海带)和棘皮动物1种(海参)。全省测报池塘养殖、滩涂养殖、围堰养  相似文献   
17.
截至目前,门头沟园林绿化局共组建了13支专业防控队伍.落实测报点497个、测报员90名,组织美国白蛾飞防100架次6万余亩;实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面积295.09万亩,监测覆盖率99%;  相似文献   
18.
2007年邯郸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主要是在4—10月进行。在全市7个渔业重点县共16个测报点实施监测。测报面积104.9hm^2,监测范围主要有池塘、流水养鱼、网箱养鱼等。  相似文献   
19.
王轶 《科学养鱼》2005,(5):58-59
2004年山西省鱼病防治中心按照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要求和厅渔业局的部署,对全省10个地市、25个县、31个测报点、9个品种、5种养殖方式、15868亩养殖水面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  相似文献   
20.
病害监测是水产养殖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规范养殖管理,提高科学养殖技术水平,减少病害损失,乃至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2002年,西安市被列为国家级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点,下设灞桥、临潼、长安三个测报站,由西安市水产工作站负责测报工作,为西安市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