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89篇
  免费   375篇
  国内免费   1262篇
林业   1210篇
农学   633篇
基础科学   4793篇
  2036篇
综合类   6530篇
农作物   435篇
水产渔业   97篇
畜牧兽医   561篇
园艺   869篇
植物保护   562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347篇
  2022年   389篇
  2021年   400篇
  2020年   405篇
  2019年   422篇
  2018年   261篇
  2017年   460篇
  2016年   554篇
  2015年   542篇
  2014年   786篇
  2013年   792篇
  2012年   1017篇
  2011年   983篇
  2010年   893篇
  2009年   847篇
  2008年   844篇
  2007年   771篇
  2006年   733篇
  2005年   666篇
  2004年   739篇
  2003年   634篇
  2002年   494篇
  2001年   582篇
  2000年   517篇
  1999年   304篇
  1998年   356篇
  1997年   296篇
  1996年   212篇
  1995年   268篇
  1994年   231篇
  1993年   223篇
  1992年   169篇
  1991年   148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12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6篇
  1973年   3篇
  1965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2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张佩剑 《森林工程》2005,21(3):19-20
介绍一种新型的农林植物喷灌设施——无动力智能节能型自动灌溉系统。该系统设计独特新颖,制造容易,投资费用低,节省劳力,对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不同方法提取三种生态型沙地云杉总DNA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地云杉为内蒙古特有树种,干旱适应性强,是我国西部重要造林树种。在长期适应干旱生态条件的过程中沙地云杉形成了紫果型、绿果型和红果型3种生态型。前期研究证明:紫果型沙地云杉有更强的抗旱能力,绿果型抗旱能力弱,红果型处于二者之间,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过渡类型。本文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详细叙述了沙地云杉总DNA的提取过程、方法,并对已知的植物DNA提取方法作了针对性的改良;对实验过程提取DNA的影响作了分析。为今后针对进行沙地云杉的植物基因研究和生物工程打下基础,对扩大沙地云杉造林面积和西部大开发的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工牧草节水灌溉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工牧草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提出了今后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工牧草节水灌溉技术研究的重点内容与方向。  相似文献   
994.
桑树在我国是一个古老的树种,天南海北都有它的踪迹。中华文明的发展都与桑树密不可分,它生命力极强,种植容易,管理粗放,自古以来都是人们最熟悉的树种。据《中国桑树品种志》记载,我国共有546个桑树品种(包括变种)。世界许多国家的桑树品种,大部分都引自中国。自古桑树的发展都是以穿衣为目的(养蚕、取丝),在现代工业发展的今天,这一功能显得极小了,使近两个世纪以来,蚕桑业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而近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果用桑的发展极快,笔者通过十年来在果桑开发研究推广中及桑树在陕西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应用中发现,桑树不光能产果、养蚕,它还是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及发展畜牧业(产饲料)的优秀品种。在陕北黄土高原,4年前栽培的用于水土保持的桑树,在无水情况下,最高生长达6m高,地下根入土达9m深。在陕北毛乌素沙漠无水的情况下,当年栽培的桑树最高达2m,在荒沙、荒漠有水的条件下栽培的大叶桑,当年可收割2次,每667m^2产鲜枝叶在2000k以上,第2、3年最高可达5t多,若加施肥料,产量还可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995.
在介绍沿海沙地湿地松主要造林技术措施的基础上,着重论述湿地松实验林的林分生长量调查。调查数据表明,沙地上湿地松实验林在幼林阶段,林分历年生长量已达到湿地松速生丰产林部颁标准,且其生长量略高于山地的生长量;经预估,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其引种栽植可改变沿海基干林带造林树种单一、同一树种连栽生长差的状况。  相似文献   
996.
为提高沙地大树移栽成活率 ,尽快成林 ,本文论述了沙地移栽大树坨成败因素、方法 ,提出樟子松树坨以 6~ 8年生为最佳 ,超过 10a不宜移栽。同时提出沙地树坨移栽的 2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7.
樟子松是沙地主要针叶造林树种,沙地樟子松林天然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红花尔基;红花尔基地区的气候特点为高纬度、低海拔、寒冷半湿润、短无霜期。沙地樟子松于20 世纪50 年代在科尔沁沙地引种成功,但一直不能天然更新,并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出现了生长衰退、枯梢直至死亡的现象,而天然沙地樟子松林无论在更新还是生长上却一直处于健康状态。为了认识天然沙地樟子松林天然林的更新特征,于 2004 年 7-8 月对红花尔基天然沙地樟子松林的20 块样地、3 种林窗(2 圆形、5 窄长方形、3 宽长方形)樟子松天然更新指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林龄大的林分(大于 50 年)总平均更新指数高于林龄小的林分(小于 50 年),最大更新指数达29株m-2。更新的苗龄绝大多数小于10年生。回归分析表明,林龄是决定天然更新的主要因子;虽然樟子松是阳性树种,但林冠的郁闭度似乎对天然更新没有直接影响。林窗更新调查结果表明,林窗内更新指数都较高;对于圆形林窗更新高峰出现在林窗南缘和东缘,而对于窄长方形林窗,更新高峰则出现于东缘;而且更新苗龄相对较大(最大达 38 年)。上述结果表明樟子松更新苗具有一定的耐阴性,但如果没有较大林窗或较大的其它干扰,如火、风雪害或皆伐等,更新苗木将很难进行入主林冠层。  相似文献   
998.
微喷灌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集喷、滴灌技术之长、避二者之短,现已广泛应用于缺水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微喷灌技术其利用水源的压力,通过旋转喷头,将水分均匀喷到植株根系附近的地表上,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且大多是局部灌溉,故比喷灌更为节水、节能;雾灌喷头孔径较滴灌灌水器大,比滴灌抗堵塞,供水快。微喷技术的特点是通过有压管网将加压的水输送到;田间,再经过特制的雾化喷头将水喷洒呈雾状进行灌溉。  相似文献   
999.
为逐步改善省会的空气质量,研究了火炬树在石家庄市沙地立地条件下的生长适应性,调查了在沙地条件下耐寒、耐旱、耐热、耐阴、抗病虫及极限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提出了火炬树与其它防风固沙植物的配置形式,从而形成乔灌草多层次组合的防风固沙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000.
毛乌素沙地不同治理措施植被恢复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群落数量结构与干物质生产方面对刘家窑头流域赵家塘不同治理措施下的植被恢复效果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林草复合措施植被恢复效果最好,灌木林地植被恢复优于乔木林地,杨树纯林地效果较差;草方格固沙能使植被迅速恢复;喷撒化学固沙剂对迎风坡植被恢复的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