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43篇
林业   162篇
农学   66篇
基础科学   128篇
  230篇
综合类   795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149篇
畜牧兽医   333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利用NaCl和荧光素钠溶液来模拟不同的可溶性污染物,选用沙性土壤作为介质,在室内进行一维渗流和一维弥散试验,比较在不同水力梯度情况下,不同污染物对不同补给距离测量点的污染情况。同时用蒸馏水对污染土壤进行淋滤,得到不同淋滤水力梯度下的地下水与土壤的修复情况。结果表明,污染物的运移性质与地下水及土壤的修复特性和污染物性质、水力梯度、测点到水源点的距离有直接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62.
δ-六六六在斑马鱼体内的生物富集情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生物富集性,以δ-六六六为模拟受试物,采用半静态法生物测试,研究该物质在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体内的生物蓄积效应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性,调查相关生物富集系数BCF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δ-六六六在斑马鱼体内具有时间短、蓄积作用强的生物蓄积效应。通过t—test分析,认为达到稳定态后,得到的生物富集系数不因暴露浓度不同、采样时间不同而产生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63.
由151个国家签署的《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前不久正式对中国生效。它意味着我国要履行承诺,消除或限制使用公约列出的有害物质名单中的有毒污染物。在这些污染物中,有9种我国曾大量生产,而且有的目前仍在生产、使用。其中包括滴滴涕、氯丹、六氯代苯、灭蚁灵  相似文献   
964.
畜禽沼液不仅含有高浓度氨氮、总磷、难降解有机物以及重金属和抗生素等风险因子,同时也存在大量有效氮、磷、钾等营养成分,未经过适当处理的沼液直接排放极容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土壤酸化和污染物累积等生态环境问题,加上沼液极具资源化潜力,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与资源再利用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微藻细菌共生系统(藻菌共生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沼液处理方式,得到了广泛关注与研究。相较于传统的沼液处理方法,藻菌共生系统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环境友好等优点,其不仅可高效去除沼液中的氮、磷、重金属、抗生素等物质,而且能同步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具有生物燃料潜质的微藻生物质,应用前景广阔。该文分析总结了藻菌共生系统的共生机制,概括了其类型,系统解析了其去除沼液污染物的机理,并重点阐述了藻菌共生系统的影响因素,最后讨论和展望了该系统所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沼液规模化处理及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65.
实际污染土壤中有机污染物通常以复合污染状态存在,有机复合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过程及其作用机制显得更为复杂。土壤微生物类群多样,具有丰富的功能多样性。而有机复合污染物的降解通常由微生物组操控,通过微生物群落代谢网络完成污染物的去除。近年来,研究者逐渐关注有机复合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群落适应机制-微生物组转化过程-合成微生物组设计-原位微生物组修复等方面的研究,对认知污染土壤治理和修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以具有代谢协同性及功能互补性的微生物组为切入点,系统阐述土壤中有机复合污染物的微生物组转化机制与调控原理等,探讨微生物组在复合污染土壤绿色可持续原位生物修复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66.
《南方农业》2013,(10):21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万绿养殖场、南江县隆兴养殖有限公司、通江县巴山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平昌县富强猪业有限公司等59家规模养殖场被纳入2013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治理项目,配套建设固体废物和废水贮存处理设施,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其中11家已完成设备安装,48家正在进行土建施工。目前,巴中市已有55家规模养殖场通过减排治理,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至2013年年底,全市实现废弃物资源  相似文献   
967.
何为媛  李玫  周优良  曾荣 《南方农业》2013,(10):28-30,34
于2010年调查了重庆市范围内达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的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结果表明,2010年度重庆市畜禽养殖共产生粪便184.83万t、污水779.80万t,产生化学需氧量41.11万t、总氮2.08万t、总磷0.41万t、铜108.95 t、锌191.92 t、氨氮3.39 t;共排放污水365.09万t,排放化学需氧量8.51万t、总氮0.55万t、总磷0.12万t、铜31.11 t、锌41.84 t、氨氮2.49 t。污染物产生量较多的畜禽种类是生猪和蛋鸡,其平均贡献率共计达83.79%,排放量较多的畜禽种类是生猪,平均贡献率达84.20%。各类污染物主要由养殖专业户产生和排放,平均贡献率分别达57.09%和60.08%。  相似文献   
968.
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军  刘斌  谢骏 《水利渔业》2005,25(1):63-65
通过生物修复技术,干预池塘底泥微生物相和水体藻相,使泥水界面有机质减少,好氧层加厚,增加水体藻类多样性,形成良好而稳定的藻相,提高池塘溶解氧水平,促进有机污染物好氧分解,减少NH3、H2S、NO2^-等有毒物质的释放,强化池塘自净功能,提高水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69.
颜文钦  徐晓虹 《畜禽业》2005,(10):18-20
随着养猪场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猪场因此也逐渐成为重要的非工业污染源。目前我国对猪场环境污染的治理还显得非常滞后。本文分析猪场优先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并从生产流程角度探索减轻环境污染的切实可行的途径及具体控制措施,提出了几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理思路和模式,为实现养殖业持续发展,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提供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970.
曾霖  王永红  宋炜  谢正丽  张惠 《中国水产科学》2022,29(10):1425-1436
为探讨铜驯化对低温胁迫下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氧化损伤和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本研究将体重为 (48.92±3.62) g 的大黄鱼暴露在铜浓度为 0 和 10 μg/L 的水体中 14 d, 再暴露在温度为 8 ℃的水体中 24 h。结果显示, 低温胁迫显著增加了活性氧(ROS)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尽管铜驯化对 ROS 和 LPO 含量不产生影响, 但铜驯化显著增加了低温胁迫下大黄鱼 ROS 和 LPO 含量, 表明铜驯化加剧了低温胁迫对大黄鱼的氧化损伤。从铜驯化相对对照组、低温胁迫相对对照组和铜驯化+低温胁迫相对低温胁迫中分别筛选到 2288 个、1425 个和 1382 个差异基因。GO 和 KEGG 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与脂肪酸代谢、糖类有氧代谢、谷胱甘肽代谢、内质网应激、自噬和凋亡等相关的通路中。聚类分析表明, 低温胁迫上调了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内质网应激、自噬和凋亡等相关通路中的大部分基因表达, 而铜驯化则对低温胁迫下大黄鱼的这些基因表达调控产生了拮抗效应, 表明铜驯化通过抑制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内质网应激、自噬和凋亡来降低大黄鱼的低温胁迫耐受性。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铜污染物对大黄鱼低温胁迫耐受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