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41篇
  免费   370篇
  国内免费   852篇
林业   367篇
农学   867篇
基础科学   442篇
  1811篇
综合类   4652篇
农作物   698篇
水产渔业   269篇
畜牧兽医   1192篇
园艺   920篇
植物保护   145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276篇
  2022年   297篇
  2021年   313篇
  2020年   334篇
  2019年   307篇
  2018年   210篇
  2017年   283篇
  2016年   312篇
  2015年   392篇
  2014年   626篇
  2013年   481篇
  2012年   732篇
  2011年   728篇
  2010年   710篇
  2009年   712篇
  2008年   818篇
  2007年   695篇
  2006年   590篇
  2005年   532篇
  2004年   326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9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9篇
  1974年   6篇
  1965年   7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3篇
  195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李世娟  诸叶平  孙开梦  鄂越 《核农学报》2003,17(6):472-475,480
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节水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对不同施氮量的氮素吸收和氮素平衡 ,并比较了两种灌溉制度下小麦对节肥施氮量的吸收动态。结果表明 ,与常规施氮量处理相比 ,节水灌溉条件下节肥施氮量处理的氮肥损失率降低 ,氮肥当季利用率和土壤残留率提高 ;基施氮肥的利用率高于追施氮肥 ;土壤肥料氮的残留率在 2 9%~ 41 %之间 ,分布于 1m土层中 ,其中60 %以上集中在 0~ 2 0cm土层 ;在整个小麦生长季内 ,肥料氮并没有淋洗到 1 30m以下。节肥施氮量在常规灌溉下的当季利用率比在节水灌溉下降低 1 6 6%。  相似文献   
982.
耕垦对土壤氮素形态分布和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耕垦对砖红壤和黑土的氮素形态分布和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垦导致土壤中氨基酸态氮、N-苯氧基氨基酸态氮和非α-氨基酸态氮含量下降;土壤中非水解性氮仍有一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83.
氮素营养对甜椒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了氮素营养对甜椒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营养过高,门椒难以座果,首次商品果实的上市时间推迟7d以上。氮素营养对甜椒前期商品果产量及产量性状的综合影响看出,中氮营养处理可获得最高的商品果产量,主要是各层位果实的高收果数,而与单果鲜重差异不明显;氮素营养过高或过低均导致商品果产量降低,因单株平均收果数降低,且单果重下降。高氮营养有利于提高后期幼果座果率。试验还发现,甜椒的结果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植物学特性,氮素营养对果实发育进程的促进或延缓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大于对结果数量的影响。中氮营养条件下,二分侧枝整枝方式对甜椒的结果数量和产量的影响符合等比数列Y=2(n-1)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984.
不同花生品种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研究不同品种花生各器官中氮代谢酶活性的差异及与籽仁蛋白质含量间的关系,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利用高产大花生品种(花育22号)和小花生品种(白沙1016)研究了两品种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植株各器官中可溶性蛋白质(Pro)含量、硝酸还原酶(NRase)、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粒型花生品种各器官的Protein、NRase、GS、GDH活性变化态势大致相同,但其含量的高低有异;各器官中的各指标含量均以小花生品种白沙1016较高。各器官中NRase活性随生育期的推进呈渐降趋势,籽仁中NRase活性远高于其他营养器官;两粒型品种叶片、茎和根中GS活性的变化趋势均呈单峰曲线,其峰值均出现在结荚期;叶片GDH活性以苗期较高,花针期最低,之后又迅速升高。茎和根中GDH活性均呈V字型曲线变化,根中峰谷滞后于茎,出现在饱果期,而籽仁中GDH活性成熟期略有升高。各器官中蛋白质含量与GS和GDH活性间的相关关系不明显,但与其相应器官中的NRase活性表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8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西北旱地4个主要冬小麦品种在不同供氮水平下对氮素的吸收、累积和转移特性。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显著地促进了小麦地上部分氮素累积总量,子粒氮素累积量在施氮量180.kg/hm2时最高,再增加氮肥用量子粒氮素累积量降低;施氮明显增加了收获时茎秆氮素的残留量。不同品种间氮素累积量差异显著,其中小偃22最高,其后依次为陕253、小偃503和陕229;小偃22的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生理效率均高于其它几个小麦品种。不同器官相比,开花前氮素主要累积在叶片中,茎秆的累积量在开花期达到最大。不同部位氮素转移效率为叶片穗茎秆;叶、茎、穗氮素转移效率存在基因型差异。  相似文献   
986.
本文以氮素循环为例,详细分析了康集生态农场的物流结构和循环效率。结果表明,康集生态农场自开发建设以来,已初步建成以林果农种植、家畜家禽饲养、鱼类养殖为主的物流结构系统。系统的氮素产投比逐年上升,平均达到0.255,种植业有机氮与无机氮投入比为1.19,系统稳定性指数为0.98,第二性生产的氮素转化率达19.94%,有机废物利用总量含氮11934.5公斤。根据整个系统在氮素利用上的潜力和物流状况,本文提出了提高系统氮素利用效率和增强系统稳定性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987.
DMPP对菜地土壤氮素淋失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小粉土和青紫泥原状土柱种植青菜,研究了尿素添加DMPP(3.4-二甲基吡啶磷酸盐)硝化抑制剂对土壤氮素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天内,与常规尿素相比,小粉土和青紫泥DMPP处理硝态氮的累积淋失量分别降低66.8%和69.4%,氨氮淋失量提高9.7%和6.7%,无机氮降低59.1%和63.0%;蔬菜收获后,土壤0~15cm层无机氮增高34.1%和28.2%,土壤中氮素纵向迁移降低。可见,DMPP抑制剂施入土壤具有显著的氨氧化抑制作用,延缓蔬菜地土壤氨氮向硝态氮的转化,减轻氮素向水体迁移的风险。使用硝化抑制剂DMPP,由于土壤对氨氮的强吸附特性.迁移总量低,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988.
长期施用有机和无机肥对潮土氮素平衡与去向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通过13年26季不同施肥方式对潮土土壤氮素平衡及去向进行定位监测的结果表明,不施氮肥土壤平均每年接受外源氮为N.23~24.kg/hm2,小麦和玉米带走N.82~88.kg/hm2,亏缺N.58.6~63.7.kg/hm2;各施氮肥处理平均每年实际盈余N.238.6~418.kg/hm2,其盈余多少顺序为1.5MNPKNNKMNPK(2)MNPKNPKNPSNPK。N、NK处理土壤接受外源氮N为4881和4876.kg/hm2,其中14.1%~20.7%被作物吸收利用,17.2%和5.2%残留在土壤,64%和72%损失;NP、NPK处理氮素去向基本一致,48%被作物利用,9.7%的残留在土壤中,55%损失;有机肥处理(MNPK)的氮素利用率、残留率和损失率分别为44.3%、23%和42%;有机肥用量增加,氮素利用率降低,损失率增加;秸秆还田(SNPK)氮素利用率最高,为51%;NK处理氮素损失最大。  相似文献   
989.
水分胁迫对冬小麦氮素营养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盆栽控制水分条件下冬小麦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其N素营养的效应结果表明,小麦生育期水分胁迫影响其N素的吸收、运转及产量,其影响程度依次为拔节~抽穗期>抽穗~灌浆初期>灌浆初期~成熟期>返青~拔节期,拔节~抽穗期水分胁迫极显著地降低冬小麦的N素营养效率.  相似文献   
990.
在宁夏引黄灌区灌淤土设置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水氮措施对芹菜-白菜轮作体系中的氮素利用与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节水灌溉的W2N3(推荐施氮)处理与传统灌溉(W1N3)(推荐施氮)的处理相比,芹菜的产量、吸氮量分别高12.2%、14.7%,白菜的产量、吸氮量分别高22.4%、4.4%。在氮素平衡方面,推荐施氮处理氮素损失比传统施氮损失分别低53kghm-2(传统灌溉)、30kghm-2(节水灌溉)。节水条件下推荐施氮处理的土壤剖面上的无机氮残留浓度,减少量分别达到3~13kghm-2。节水灌溉下与传统灌溉相比,节水灌溉的土壤残留硝态氮的含量均比传统灌溉低,而且主要分布在0~60cm表层,推荐施氮量的土壤残留硝态氮的含量又比习惯施氮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