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28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8篇
  51篇
综合类   92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51.
民勤沙区沙丘的基本特征及其移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勤沙区的沙丘包括新月型沙丘、新月型沙丘链、沙垄、沙堆和复合型沙丘及沙丘链5 种类型;沙丘高度一般为4~10 m;沙丘走向有横向(NE-SW)和纵向(NW-SE)以及多风向形成的不规则形。沙丘移动的基本特征是:(1)风是沙丘移动的动力,风向单一时沙丘移动速度快。(2)沙丘越高移动速度越缓慢。(3)沙丘自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为主。(4)沙丘移动的方式有前进式、摆动式和摆动前进式3 种。(5)植被盖度越大移动就越缓慢。(6)一年中5月份移动速度最快,9月份最为缓慢。  相似文献   
152.
利用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975—2013年气象资料,与当地乔木沙枣、二白杨、胡杨、小枣、家杏、桑树6种乔木物候观测资料,通过5年时间段统计物候发生日的偏离程度,统计春季物候年度展叶期、开花期变化趋势,分析物候变化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近39年研究区春季平均气温以0.053℃/a的速度升高,荒漠植物的多种物候期出现同步性的提前;39年春季物候提前了7.6~12.1 d,即气温每提升1.0℃,可导致春季物候期提早2.1~5.8 d,秋季落叶期平均推迟3.8 d。  相似文献   
153.
民勤退化人工梭梭种群雨养恢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民勤人工梭梭种群更新、平茬矮化和林地结皮改造试验,探讨梭梭种群雨养恢复关键技术措施。结果表明:民勤人工梭梭种群以半固定沙丘、沙地上更新较好,更新苗平均密度为1 130~2 280株.hm-2,但当年生幼苗保存率低,为20.6%~53.3%,这主要受降水和风蚀环境的限制;人工梭梭全平茬处理明显促进了梭梭枝条生长和萌发,平茬后当年高生长量平均58.9 cm,新枝平均长度27.0 cm,二次枝萌发数平均16.9个,分别为半平茬梭梭的1.1倍、1.6倍和1.3倍;梭梭林地结皮的穴状破坏加速了降水水分入渗过程,降水入渗深度可达70 cm,结皮带状和片状处理对降水产生一定的截留,降水在50~70 cm之间入渗。  相似文献   
154.
民勤绿洲-沙漠过渡带中固定白刺沙包、半固定白刺沙包、半固定梭梭沙丘和流动白刺沙包中0-20cm土层微生物类群数量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沙地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及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类群组成比例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一类型沙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垂直分布不规律;2)土壤微生物总数量依次排列为:半固定梭梭沙丘>半固定白刺沙包>流动白刺沙包>固定白刺沙包;3)结皮层厚度和草本植物覆盖度对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没有显著影响,而灌木植物覆盖度对土壤微生物总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土壤微生物在半固定人工梭梭林沙丘中数量最多,可见,营造梭梭灌木林对固沙及沙丘土壤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5.
机械沙障在退化人工梭梭林恢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进行的退化人工梭梭林恢复试验表明,机械沙障可以提高退化梭梭林下垫面的粗糙度,降低近地面层风速,固定流沙,减少风蚀,同时对退化植被及其土壤含水率也有一定的恢复作用,可在绿洲边缘退化植被恢复中推广应用。三种机械措施相比,布设前两年的麦草方格沙障的防风固沙效果最好,但作用年限最短,年成本最高,价值系数低;粘土沙障的防风固沙效果最差,年成本最低,价值系数最高;塑料方格沙障防风固沙效果、年成本和价值系数均介于麦草方格沙障和粘土沙障之间。  相似文献   
156.
民勤绿洲物候季节划分及景观季相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甘肃民勤沙生植物园 1 974- 2 0 0 2年的物候观测资料 ,应用“植物物候频率分布型法”对民勤绿洲物候季节和季相特征进行了研究 ,通过分析 ,民勤绿洲物候季节可分为 4个大季段和 1 2个小季段 ,春、夏、秋、冬四大季段中冬长秋短 ,春夏居中 ,每个季段都具有明显的指示物候、典型的植物物候形态组合以及独特的季相特征。这一研究结果客观地反映了该地区自然季节更替的规律和景观季相的演变特点。  相似文献   
157.
2003-2008年甘肃民勤绿洲土地荒漠化动态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2003年和2008年2期覆盖民勤的TM影像解译,对民勤绿洲及其外围20 km范围内8 355.20 km2土地进行荒漠化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民勤绿洲土地荒漠化严重,荒漠化土地占到监测区的80%以上。荒漠化类型分为风蚀和盐渍荒漠化2种,呈带状分布在绿洲外围或镶嵌于绿洲内部。2003年监测区内共有荒漠化土地671 ...  相似文献   
158.
由于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巨大作用力使之成为当今生物圈变化的首要因素 ,因此关注人类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十分重要。以民勤盆地为例 ,本文聚焦于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区域自然系统和文化系统的演变 ,提出了人地系统演进的概念性框架体系 ,分析了区域人地系统演进的机制和驱动力 ,从而为加速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认识并了解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民勤盆地经历了并正在发生什么样的重大变化 ,探讨其环境变迁和人类活动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性质和数量关系 ,以及这一关系的时间序列、地域结构与体系的形成、发展特点及规律、未来发展趋势和今后改善人地关系的调控措施 ,对于以民勤盆地为代表的西北内陆干旱区的资源开发与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9.
荒漠绿洲边缘土地合理利用与沙产业发展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水土资源现状的分析评价,发现2005年民勤绿洲粮经草比例为36.94∶45.16∶17.90,与1991年相比,土地利用格局正向粮经草比例优化和农林牧协调方向发展;民勤绿洲土地资源的限制性因素主要为水分、土质、盐碱和肥力;对水资源现状分析发现民勤绿洲年缺水量达3.921 8亿m3。根据民勤绿洲自然条件和沙产业发展的理论要求,引进并筛选出适宜民勤绿洲边缘栽培的"中苜1号"、"兰热莱恩德"、"苜蓿54"、"德宝"4个紫花苜蓿品种和乌拉尔甘草、中麻黄、沙葱等优良、节水、抗旱的植物种和品种;提出了民勤绿洲边缘土地合理利用和沙产业的发展方向——节水农业和生态产业,主要包括通过合理的林草、林药间作和草田轮作制度,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培育并发展苜蓿、麻黄、甘草、葡萄、马铃薯、棉花、舍饲肉羊等多种形式的荒漠生态产业。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在民勤绿洲及其边缘地区建立"土壤-环境系统,植物-品种系统,节水栽培及产业化发展的技术措施系统"相互耦合的沙产业技术体系,逐步形成粮经草1∶1∶1的土地利用格局,促进民勤绿洲生态经济型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0.
基于野外样方调查资料,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联结系数Ochiai、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生态位量化方法对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沙拐枣群落种间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荒漠区固沙植被抚育管理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1)方差比率分析发现,沙拐枣群落总体上呈现显著正联结的关系,群落处于稳定状态。2)χ2检验正关联种对数(98)高于负关联种对数(92),正负联结种对比1.07,显著关联种对占总种对数的7.37%。3)沙拐枣与沙蓬、梭梭的正联结Ochiai指数最大分别为0.90和0.79,体现出互相促进的种间关系,但大部分种对Ochiai联结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较低,种间联结关系松散。4)沙拐枣、梭梭、沙蓬、猪毛菜生态位宽度较大,对绿洲荒漠过渡带具有较强环境适应能力。5)生态位重叠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碟果虫实和骆驼蓬(0.93)>阿拉善碱蓬和红砂(0.89)>黄花补血草与画眉草(0.68)。其均值0.16,整体上群落种间竞争较小。建议干旱区防风固沙造林树种应以种间竞争较小的林草植物种为主,构建稳定人工防护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