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0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12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空间诱变育种研究进展及其在牧草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空间诱变育种定义及其特点;综述了空间环境中影响植物变异的各种因素,以及在各种因素的复合作用下,植物体在形态学、细胞学、生理生化和遗传物质方面发生的变化;综述了我国空间诱变育种在粮食和经济等作物育种中取得的成就,并介绍了空间诱变育种技术在牧草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2.
浅谈植物对铵、硝态氮的相对吸收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铵、硝态氮的植物营养生理性质铵、硝态氮都是植物和微生物的良好氮源,可以被它们直接吸收和利用。这两种形态的氮素约占植物吸收阴阳离子的80%。植物在吸收和代谢两种形态的氮素上存在不同。首先,铵态氮进入植物细胞后必须尽快与有机酸结合,形成氨基酸或酰胺,铵态氮以NH3的形态通过快速扩散穿过细胞膜,氨系统内的NH4+的去质子化形成的NH3对植物毒害作用较大。硝态氮在进入植物体后一部分还原成  相似文献   
103.
氮素是作物生长必须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它能形成蛋白质,组成植物体。合理施用氮肥的目的在于减少氮素的损失,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充分发挥氮肥的增产效益。如何正确施用氮肥,其诀窍是:  相似文献   
104.
肥料就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营养元素。按照每一种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多少可分为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在植物体内分别含百分之几;中量元素有钙、镁、硫,在植物体内分别含千分之几;微量元素有铁、锌、铜、猛、钼、硼、氯,在植物体内分别含万分之几。  相似文献   
105.
支(也写作枝)原体[1],即霉形体(mycoplasma),很久以前就广泛存在于全球自然界(如土壤、水、动植物体甚至人体)中的能够营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至于是从什么时候侵入猪群引发传染病的,没有可以考证的文献记载[2],  相似文献   
106.
锌是动植物体组成的必需成分,也是动植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锌参与不同的细胞进程,包括催化作用、基因表达和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抑制剂犤1犦。例如,锌至少是60~80种酶的组成部分犤2犦,它在酶中主要是提供结构或催化作用。碳酸酐酶的活  相似文献   
107.
杉木应用全息定域选种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全息定域选种是对林木个体内不同部位的这一层次上的遗传变异利用,是指从植物体的某一特定部位选留种子或枝条繁殖苗木的方法和技术。用种子繁殖苗木,须选取强遗传势的种子,其后代在生长量、质量和品种纯度等方面都优于其它区域种子,杉木是中部优势植物,其繁殖能力、结果性状的强遗传区在杉木主干的中部枝条。据陈晓阳研究杉木球果这一全息胚,不可育种鳞主要分布在球果的顶部和基部,其球果中部的可育种鳞出籽率最多,种子产生潜力最大,这一特性与杉木全株结实全息相关。  相似文献   
108.
(一)饲料中营养物质分类 按照常规分析,构成动植物体的化合物为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CP)、粗脂肪或乙醚浸出物(EE)、粗纤维(CF)和无氮浸出物(NFE)6种成分.  相似文献   
109.
植物根系分泌物的作用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秋英 《作物杂志》1992,8(3):37-39
自1904年Hiltner提出根际的概念后,植物根系分泌物的作用普遍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尤其是过去的30~35年间,人们对根系分泌物的组成、生产场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本文评述了根系主要分泌物调节植物体内代谢产物平衡及调控外界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进一步肯定了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