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7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64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21.
222.
<正> “开封石榴”是开封历史上的名贵特产,其果色鲜艳,果昧甜美而著称。范村、万隆、仙人庄、半坡店沙区一头是“开封石榴”的主要产地,栽培历史悠久。现保存石榴资源17万株,其中15—30年生结果树10万株,2—3年生幼树7万株。七十年代范村的大红甜、大白甜、铁皮石榴等优良品种,弛名中外,最高年产量达300多万斤,曾畅销北京、天津,武汉、黑龙江等省市。并运销日本,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  相似文献   
223.
用桃蛀螟性信息素测报果园虫情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偃师县现有苹果园1.1万亩,桃树4000亩,李、杏、梨1050亩,年产水果650万公斤,每年因桃蛀螟危害造成损失270万公斤,严重影响果农的收入。近5年来,我们在山化、岳滩、府店、缑氏、高龙及城关等乡镇的九个果园里建立了测报点,重点推广了用桃蛀螟性信息素测报果园虫情,及时开展防治,有效地控制了桃蛀螟的危害。据1990年5月1日至8月28日调查,这些果园平均虫果  相似文献   
224.
桃蛀螟在桃树上的危害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泽陆 《植物医生》2005,18(3):20-21
桃蛀螟在桃产区发生普遍,是危害桃果实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时能造成"十桃九蛀",被害的果实品质变劣,商品价值降低,甚至失去利用价值,给广大果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探讨桃蛀螟在桃树上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很有必要,只有掌握了桃蛀螟的发生规律,才能有效地控制其生长发育,降低桃蛀螟对果实的危害,提高桃树果实品质,增强桃果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25.
借助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记述不同日龄(虫龄)桃蛀螟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形态特征,以及雌、雄蛹的识别方法,详细描述幼虫腹足和气门等局部超微结构,以期为桃蛀螟幼期形态识别和蛹期性别区分提供分类依据。桃蛀螟初产卵乳白色,半透明,随发育成熟其颜色经历黄色、橘红色(或橘黄色)、红色等变化过程,近孵化时呈深红色。初孵幼虫体长2.05mm,灰白色,随着龄期增大,体色逐渐加深,2龄、3龄、4龄和5龄(老熟)幼虫体长分别为5.13,9.28,13.49,20.67mm。幼虫腹足趾钩双序环式,气门椭圆形。桃蛀螟蛹长约10.50mm,初化蛹浅黄色,体躯稍柔软,之后变为橘红色,近羽化时呈深褐色,翅芽上出现明显的豹纹状黑色斑点。雌蛹生殖孔与肛裂缝之间的距离较长,达1.15mm;雄蛹较短,仅0.15mm。成虫翅长11.00~12.50mm,体黄色,翅面有豹纹状黑色斑点25~28个,雄蛾第9腹节具黑色味刷。  相似文献   
226.
全球性气候变化和本地耕作制度的改变给害虫发生带来极大影响,导致一些害虫种群和数量发生了明显变化,长期监测作物上害虫的发生动态对探索其演变规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近10年玉米上两种重要害虫玉米螟和桃蛀螟在河南漯河的成虫种群动态,同时调查了玉米田间两种害虫幼虫的发生数量。结果表明,玉米螟和桃蛀螟在漯河地区常年发生3代,其中第2代蛾数量最高,分别占全年虫量的63.3%和79.3%,发生高峰期分别在8月上旬至9月中旬和8月中旬至9月中旬。桃蛀螟的年度发生量特别是第2代蛾的发生量呈增加趋势,2016—2021年第2代蛾发生量显著高于玉米螟。桃蛀螟幼虫发生量明显增加,2019—2021年发生量高于玉米螟。综上所述,近10年漯河地区玉米田桃蛀螟发生呈增加趋势,一些年份发生量已经超过玉米螟。  相似文献   
227.
赤眼蜂是农林业生产中应用最广的一类重要卵寄生性天敌昆虫。为评估其对桃蛀螟卵的寄生潜能,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赤眼蜂品系对桃蛀螟卵的功能反应以及自身的干扰反应。结果表明:供试的松毛虫赤眼蜂(TD-SD和TD-XJ)和玉米螟赤眼蜂(TO-SD和TO-JL)对桃蛀螟卵的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模型,对桃蛀螟卵均有一定寄生能力。其中TD-XJ品系的a/Th值最大,为19.22,对桃蛀螟卵的寄生能力最强。从功能反应参数的比较中发现,TO-SD、TD-SD、TO-JL和TD-XJ品系赤眼蜂对桃蛀螟卵的寄生上限分别为25.4粒、35.3粒、24.6粒和35.0粒。4个赤眼蜂品系在寄生桃蛀螟卵的过程中均存在自身密度干扰效应。随赤眼蜂密度的增加,其对桃蛀螟卵的寄生率在不断上升,但其对寄主的寻找效应却在不断下降。其中TD-XJ品系对桃蛀螟卵的寻找参数最大,为0.2931。由此可看出,供试的松毛虫赤眼蜂TD-XJ品系对桃蛀螟卵的控制潜能最高。  相似文献   
228.
针对板栗桃蛀螟发生危害不同阶段的特点,分别在成虫期、林间幼虫危害期、栗实采后堆沤期开展了灯光和性诱剂诱杀、微生物制剂和植物源杀虫剂防治的无污染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成虫期用灯光诱杀,栗实堆沤期用标准源杀虫剂防治幼虫是无污染防治板栗桃蛀螟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