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27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土壤水分对半干旱区石灰性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土壤水分对我国北方半干旱区域石灰性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采用室内恒温培育试验,以栗钙土、栗褐土、褐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土壤有机碳(SOC)矿化差异。土壤含水率设置为田间持水率(WHC)的40%、70%和100%。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率升高,3类土壤2种利用方式(玉米地、果园)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及矿化率增大,较高水分下的增幅(70%WHC~100%WHC)小于较低水分下的增幅(40%WHC~70%WHC);土壤有机碳矿化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土壤潜在矿化碳库(Cp)为33.10~193.56 mg/kg,潜在矿化率Cp/SOC为0.41%~3.35%,Cp及Cp/SOC随土壤含水率升高而增大,Cp及Cp/SOC较高水分条件下的增幅较小;40%WHC下Cp/SOC与土壤有机碳量显著负相关,70%WHC及100%WHC下则与土壤有机碳量及黏粒量显著负相关(P0.05)。半干旱区域石灰性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土壤有机碳固存能力在较低水分条件下(40%WHC~70%WHC)受土壤水分变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2.
土壤胶体复合量是衡量土壤肥力和培肥效果的重要指标,有机培肥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但因肥料的不同,有机无机合量和追加复合量的变化各异。  相似文献   
33.
硼对植物营养生理的作用,不仅能使植物细胞壁坚韧与木质化,促进与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抗旱性与抗寒性),而且能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及糖在体内的运输等。但是有关硼肥营养机理的研究报道较少,尤其是利用~(10)B 示踪研究植物硼肥营养及其在土壤中的转化,更是罕见。为此,我们应用~(10)B 研究了球茎甘蓝在栗钙土上对硼肥的吸收利用,为栗钙土的硼肥使  相似文献   
34.
栗钙土中磷肥转化及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的分级方法,研究了磷肥在栗钙土中的转化以及包被物对土壤中磷肥转化的影响和莜麦的磷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不种作物的情况下,磷肥施入土壤后很快转化为Ca2-P、Ca8-P、Al-P、Fe-P等形态,随施肥时间的延长,Ca2-P呈减少趋势,其它形态的无机磷则逐渐增加;在种植莜麦的情况下,莜麦对磷肥的吸收利用率为31.1%,土壤残留为68.9%,残留磷中各形态无机磷占施入磷的比率:28.9%为Ca2-P,11.0%为Ca8-P,10.3%为Al-P,5.5%为Fe-P,9.5%为O-P,3.7%为Ca10-P;包被磷肥较未包被磷肥减少了土壤中Ca2-P向Ca8-P转化,增加了施入磷向Al-P的转化而减少了向Fe-P、O-P的转化,磷肥的利用率提高2.9个百分点。施用磷肥莜麦增产178%。  相似文献   
35.
Т.  П.  高尔捷也夫 《土壤学报》1954,2(4):223-266
一.引言土壤的意义有二:一为普通意义,一为科学意义。普通意义是指除结氷的地表外,凡未敷有柏油路与石头路等建筑物一般能生长植物的地面。科学意义是指在气候、地形、母岩、地质形成及生物作用,五种土壤生成因素影响下,所生成或  相似文献   
36.
冀北高原草甸栗钙土春小麦中化肥氮去向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冀北高原张北县的草甸栗钙土上,采用^15N质量平衡法和微气象学技术,对春小麦中氮肥的去向,以及氨挥发进行了田间原位观测。试验中的氮肥用量为N4.83kg/亩,1/3作基肥、2/3作追肥。基肥随播种施入,追肥于拔节期撤施,随即灌水。结果表明,小麦回收、土壤残留和损失的肥料氮各占施入氮量的37.8%-48.3%、33.8%-40.4%和14.3%-25.4%。其中,尿素作基肥与作追肥的处理之间,其氮  相似文献   
37.
沟垄覆膜聚水改土耕作措施对小南瓜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针对冀西北高原砂质栗钙土干旱、粗骨、土层薄等限制农业稳产和高产的障碍因子,该文通过田间试验,以稀植经济作物小南瓜为试材,研究了沟、垄不同覆膜方式和积聚不同厚度熟土(聚土)措施的聚水保墒与增产作用。结果表明:沟覆膜方式聚集降水和保蓄土壤水分的作用好于垄膜处理,收获后1 m土体贮水量比播前盈余56.79 mm。与垄膜处理相比,沟膜平均少耗水51.61 mm,水分利用效率平均高16.42 kg·mm-1·hm-2。垄膜条件下,聚土处理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沟膜条件下,聚土40 cm与60 cm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以沟膜+积聚40 cm厚度熟土+N60P45处理产量最高,达到9812.5 kg/hm2。该技术可作为冀西北高原旱砂地农田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一种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38.
栗钙土施肥土壤有机碳特性与平衡调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无机肥配施明显改善了栗钙土土壤有机 C特性 ,土壤总有机 C、易氧化 C、重组 C、有机 C复合量增大 ,提高了土壤有机 C活性 ,松、稳和紧结态 C含量增加 ,且以紧、松结态 C为主 ,同砂质栗钙土相比 ,壤质草甸栗钙土呈现紧结态 C向稳结态 C转化趋势。不同有机物料在砂质栗钙土和壤质草甸栗钙土上腐殖化系数分别变化于 0 .2 5~ 0 .68和 0 .4 1~ 0 .72之间 ,矿化率则分别变化于 2 .86%~ 4 .53%和 1 .1 0 %~ 3.77%之间。维持高水平土壤有机 C平衡的有机物料临界施用量砂质栗钙土需秸秆类肥 1 1 2 56.5kg· hm-2或畜粪肥1 0 953.4 kg·hm-2或农家肥 32 1 76.5kg· hm-2 ,而壤质草甸栗钙土则需秸秆类肥 7379.2 kg· hm-2或畜粪肥681 4 .0 kg·hm-2或农家肥 1 4 1 58.1 kg· hm-2。  相似文献   
39.
本文对黑土,灰钙土、栗钙土等三种不同类型土壤所含铜、锌、锰、钴等微重金属元素的置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残渣等化学形态在土壤各个层次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在每个土壤及同一土壤的各个剖面层及各金属形态间的含量也进行了量的比较。并对各微量重金属的生态效应分别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40.
人口压力的增加迫切需要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这就有必要在未来的持续增产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地力。通过前人在印度不同农业气候区对不同作物的跟踪试验,已证实计划产量方程的正确性。然而,仍缺乏玉米一小麦种植制中不同产量水平施肥对土壤有效磷影响的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