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222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60篇
  107篇
综合类   301篇
畜牧兽医   170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柠条的生物学特性 柠条Caragana microphylla(pall)Lam,又名小叶锦鸡,耐干旱,耐瘠薄,是喜光性强,不耐庇荫的落叶豆科灌木,它耐高温、耐严寒能在零下32℃严寒,零上55℃高温范围内正常生长,其根系发达,萌芽力强,枝叶茂盛,是治理水土流失,绿化荒山荒地的先锋树种和手选树种。  相似文献   
102.
为揭示黄土丘陵区柠条人工林地土壤生物活性与肥力恢复过程,选择退耕种植柠条后恢复15a、30a、40a的林地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坡耕地(CK)为对照,研究了柠条林地恢复过程中土壤4种酶活性变化特征及其与碳氮磷养分关系。结果表明:坡耕地种植柠条林后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增加,而随着柠条年限的增长,脲酶、蔗糖酶活性变化比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更敏感,均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对比耕地,在0~10cm土层蔗糖酶增幅可达40%,84%,109%,而脲酶增幅可达5.32,6.11,8.58倍,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酶活性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速效磷,有机碳,全氮,全磷之间都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P<0.01),可以作为评价柠条林土壤质量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3.
孙毅  闫兴富 《草业学报》2016,25(7):186-195
为了揭示柠条种群实生更新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在宁夏白芨滩自然保护区的人工柠条灌丛群落,设置不同的灌丛(柠条灌丛、沙蒿灌丛和裸露沙地)基部生境、不同坡位(底部、中部和顶部)的沙丘生境和柠条灌丛植株基部不同距离(0.5,1.5m和丛间沙地)生境,研究了柠条种子在不同生境下的出苗和幼苗生长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生境(柠条灌丛、沙蒿灌丛和裸露沙地)和沙埋处理对柠条种子出苗率和留存率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在沙蒿灌丛,沙埋种子的早期出苗率显著高于地表种子(P0.05),且显著高于裸露沙地和柠条灌丛的沙埋种子(P0.05);种子的出苗率在沙蒿灌丛的沙埋处理最高,但不同生境间、沙埋和非沙埋种子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2)沙丘底部的种子出苗率显著大于沙丘顶部(P0.01),试验结束时约为沙丘顶部的20倍;各时期出苗率均在距柠条灌丛基部1.5m处最大,灌丛间沙地最小,沙丘不同部位生境的出苗率均在7月18日最高,整个试验期间的出苗率和出苗速率在不同生境间均无显著差异。3)幼苗株高、基径、主根长、根茎比和总干质量均在沙丘底部最大,而根冠比在沙丘顶部最大;距灌丛基部0.5m处幼苗的株高显著大于1.5m处幼苗(P0.05),幼苗主根长、根茎比和根冠比均随距灌丛距离的增大而增大,而总干质量随灌丛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4.
柠条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1  
牛西午 《华北农学报》1998,13(4):122-129
柠条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物候期、根系、枝条和叶的形态特征,开花结实习性,种子特征,环境对柠条生长的影响,以及抗旱性,抗热性及抗寒性。其生物学特性生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柠条种子小蜂(Bruchophagus neocaraganae)是我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本研究将明确柠条种子小蜂对3种不同处理(健康、机械损伤和受柠条种子小蜂危害)中间锦鸡儿(Caragana liouana)的行为反应,测定不同处理的植物挥发物组分,以及挥发物单体对柠条种子小蜂的作用。[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柠条种子小蜂成虫对3种不同处理的中间锦鸡儿的行为选择,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收集并分析健康、机械损伤和受柠条种子小蜂危害后挥发物组分及相对含量的变化,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健康中间锦鸡儿对柠条种子小蜂成虫具有显著的诱引作用,受虫害的中间锦鸡儿对柠条种子小蜂成虫具有显著的趋避作用。不同处理的中间锦鸡儿挥发物中共含有35种化学成分,主要为萜烯类化合物,另外还有少量酯类、醇类、酮类、醛类、烷烃和烯烃化合物。与健康植株相比,受虫害的中间锦鸡儿挥发物中新出现了3-蒈烯、α-蒎烯、α-香柠檬、β-波旁烯等物质,健康植株挥发物中检测到的水杨酸甲酯、顺-3-己烯醇和环癸醇并未在虫害植株中检测到。与健康植株相比,受机械损伤后的中间锦鸡儿挥发物中新...  相似文献   
106.
柠条是内蒙古荒漠区改良生态环境的重要植物资源,根际土壤微生物对其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为探究不同地区柠条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特征,以巴彦淖尔(BS)、赤峰(CS)、乌兰察布(LS)三个地区9个取样点的柠条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用真菌ITS区的通用引物建库,进行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探讨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三个地区柠条根际土壤真菌共获得1 589个OTUs,隶属于9门、31纲、 81目、186科、326属,其中主要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 42.66%~93.81%)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 4.69%~50.85%),优势菌属为镰刀菌属(Fusarium)和未分类菌属(unclassified_f_Didymellaceae);不同样本优势菌群相对丰度不同,三个地区真菌群落多样性及丰富度为LS>BS>CS。(2)冗余分析(RDA)和Spearman分析发现,有效氮(AN)、速效磷(AP)与柠条根际土壤真菌组成和多样性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柠条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7.
从五寨县柠条生长与生产现状出发,介绍了开展柠条机械化平茬与加工试验示范的具体情况,阐明了进行机械化柠条生产加工及综合利用的内在潜力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08.
以典型荒漠草原区察哈尔右翼前旗的不同林龄(3、5、7、10年)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灌丛为试材,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林龄对柠条叶、枝以及灌下草的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期为荒漠区植物养分平衡、荒漠区植被恢复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柠条叶、枝以及灌下草的C、N、P含量随林龄的增加呈现不同趋势,但均在林龄为10年时达到最大值。2)林龄的延长促使柠条叶、枝以及灌下草的C∶N、C∶P和N∶P总体呈下降趋势,研究区内植物受到P的限制。3)林龄延长显著增加了柠条以及灌下草的C、N、P贮量,且均在第10年时达到最大值。4)不同林龄下柠条枝、叶和灌下草的C、N、P贮量两两相比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林龄的延长增加了植物碳氮磷的储量,适当增加林龄有利于提高灌草植物化学计量平衡和养分水平。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为研究柠条全日混发酵饲料不同配比对颗粒饲料成型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设计不同精饲料与粗饲料(柠条发酵饲料)比例及不同水分含量处理,按照颗粒饲料生产工艺流程生产颗粒饲料,比较不同水平下精粗料占比对颗粒饲料感官性状、含粉率、粉化率、硬度、容重、密度、长度和直径等物理指标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当柠条全日混发酵饲料粗料占20%、精料占80%,且混合料含水量为21.1%时,颗粒饲料感官性状要优于其他比例颗粒饲料;且不同处理颗粒饲料的粉化率、含粉率随着饲料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硬度则逐渐升高,容重显著降低,颗粒的长度随之先降低后升高;添加发酵饲料的粗蛋白含量均较未添加的高,EE、CF、NDF、ADF、ADL含量及能量均较未添加发酵饲料的低。【结论】颗粒饲料营养成分提高,利于家畜消化吸收,颗粒饲料品质上升。  相似文献   
110.
柠条种子害虫复合防治指标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和掌握柠条种子害虫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而对其进行综合治理,于2003年采用田间与室内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柠条产区种子害虫防治指标的确定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分别建立了中间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erophylla)和柠条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等3种柠条柠条种子小蜂(Bruchophagus neocaragartae(Liao))、柠条豆象(Kytorhinus immixtus Motschulsky)、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Treitschke))等3种种子害虫幼虫数与种子产量损失率的回归模型:Y=-0.254X1-0.595X2+0.173X3+116.236;Y=-0.045X1+0.480X2-0.760X3+30.453;Y=0.04766X1+0.04374X2+0.01845X3+2.380;同时得出柠条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小叶锦鸡儿上种子害虫幼虫复合防治指标的计算公式分别为:2.34707=-0.04766X1-0.04374X2-0.01845X3;116.1461=0.254X1+0.595X2-0.173X3;30.3332=0.045X1-0.480X2+0.760X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