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9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314篇
林业   158篇
农学   376篇
基础科学   31篇
  110篇
综合类   2748篇
农作物   361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346篇
园艺   626篇
植物保护   119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354篇
  2011年   431篇
  2010年   356篇
  2009年   357篇
  2008年   403篇
  2007年   369篇
  2006年   314篇
  2005年   312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7篇
  1955年   6篇
  1953年   5篇
  1952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新乡市某小规模养猪场发生猪只死亡的报告,随即展开了调查与诊断。通过调查、诊断,初步诊断为慢性猪瘟又继发感染葡萄球菌病。  相似文献   
82.
以高感砧木3-1-29-4和高抗砧木1-1-10-8为试材,对其叶片接种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riana.f.sp.piricola),测定了接种后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轮纹病菌侵染后,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且抗性砧木1-1-10-8的活性高于高感砧木3-1-29-4。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在接种后持续升高。接种后,抗病砧木1-1-10-8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先升高后降低,高感砧木3-1-29-4的PPO活性持续升高。  相似文献   
83.
疮痂病是薄壳山核桃上最具毁灭性的病害,带菌植物材料是传播疮痂病的重要来源。准确、灵敏、快速的检测方法可为该病害流行规律调查和防控提供有力的依据。本文通过比较薄壳山核桃疮痂病菌Venturia effusa及其近似种之间的ITS序列差异,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薄壳山核桃疮痂病菌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检测不同地区的薄壳山核桃疮痂病菌菌株,而对其近似种以及薄壳山核桃上的其他真菌均没有信号。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对薄壳山核桃疮痂病菌DNA的最低检测限可达0.5 pg/μL。该方法用于田间样品检测时,检测时间仅需1 h,远快于常规的分离培养法。本研究建立的基于TaqMan探针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薄壳山核桃疮痂病菌的快速检测和监测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84.
为明确三七Panax notoginseng NAC转录因子基因家族的分布、功能和结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法进行鉴定,对其理化特性、染色体位置和进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RNA-seq数据分析其家族成员的时空表达模式和受黑斑病菌Alternaria panax诱导后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三七中共有98个NAC基因家族成员,其编码蛋白质长度介于104~882个氨基酸之间,分子量在11.78~100.20 kD之间,等电点在4.12~9.75之间。这98个NAC基因家族不均匀地分布在三七的12条染色体上,其中1号染色体分布最多(16个),而11号染色体上分布最少(1个)。三七NAC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与光响应、生长素响应、赤霉素响应及茉莉酸甲酯响应等相关的多种顺式作用元件。NAC基因在三七不同组织及根部不同发育时期均有表达,在受到黑斑病菌侵染的叶片中NAC部分基因家族成员显著上调表达。表明NAC基因家族在三七的生长发育和响应黑斑病菌侵染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5.
吴卓瑾  梁特  石娟 《植物保护学报》2023,50(6):1518-1527
为探究梨火疫病菌解淀粉欧文氏菌Erwinia amylovora在全球的潜在地理分布,基于其全球分布数据和筛选得到的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对其在当前气候和未来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预测,并利用刀切法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法筛选对梨火疫病菌分布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变量。结果显示,对梨火疫病菌分布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变量包括2月平均最高温度、1月平均降水量、7月平均最低温度、温度变化方差、昼夜温差月均值和7月平均降水量,表明春季和夏季的温度和降水对梨火疫病菌的分布有较大影响。在当前气候条件下,梨火疫病菌在全球的适生区分布较广,适生区总面积达到5.58×107 km2,且高适生区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沿海地区、地中海沿岸和亚洲中部及东部的部分地区;梨火疫病菌在我国的适生区总面积为7.36×106 k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76.70%;在未来气候SSP126和SSP585情景下,梨火疫病菌在全球的适生区总面积分别为5.52×107 km2和5.24×107 km2。表明梨火疫病菌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潜在威胁,应加强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86.
为了准确检测玉米样品中玉米内州萎蔫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 nebraskensis,Cmn),减少测试过程中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利用15对Cmn特异性引物/探针分别测试了Cmn及其他菌株63株,并测试了食用、种用和饲用进境玉米样品300个。测试结果表明,常规PCR和实时荧光PCR方法阳性检出率最高的引物/探针分别是引物PSA-7/PSA-R和探针Cmn-MGB;巢式PCR不适用于样品中Cmn的检测;检测过程中引物Cmn-4F/Cmn-4R和探针rpsJ27P出现假阴性,引物CmnFP/CmnRP出现假阳性。根据测试结果,引物PSA-7/PSA-R和探针Cmn11-P可用于口岸进境玉米样品Cmn检测。  相似文献   
87.
为了利用实时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特异、灵敏、快速地检测检疫性病原菌玉米晚枯病菌(Cephalosporium maydis),本研究选择种间遗传距离较高的Tef-1α和H3基因作为特异性基因,进行特异性引物的筛选、检测温度的优化、灵敏度和特异性检测等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引物组合为Tef-2,检测温度为65℃,最小检测限为0.10 pg/μL,且只对玉米晚枯病菌靶基因特异,检测应用结果可靠。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能够用于玉米晚枯病菌的高效特异性检测,可为检验检疫部门对玉米晚枯病菌的检测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88.
本文介绍一种用于分离检测土壤中棉枯萎病菌的选择性培养基—植选2号。其成分为:KH_2PO_41g,MgSO_4·7H_2O 0.5g,K_2S_2O_50.2g,KCl0.6g,NH_4NO_3 0.5g,蛋白胨5g,山梨糖10g,蔗糖5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PCNB 620mg,Oxgall1g,硫酸链霉素300mg,盐酸金霉素75mg。根据棉枯萎病在此培养基上的形态特征,能较容易地识别和检测该病菌。  相似文献   
89.
玉米小斑病是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病害。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我国、菲律宾等地就已发现T型雄性不育细胞质严重感染玉米小斑病的现象。1970年美国由于大面积种植T胞质杂交种终于导致玉米小斑病大  相似文献   
90.
杨梅叶枯病菌(Phomopsis myricina)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梅叶枯病菌(Phomopsis myricina)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与分生孢子器形成最佳培养基为PSA+1‰酵母膏和PDA+1‰酵母膏。病菌能有效地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但谷氨酸和精氨酸对病菌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器形成最适温度为20~25℃;最适pH值分别为6~8和7~9。紫外光处理有利于产孢。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30℃;最适pH值7~9;在相对湿度98%以上和水滴中孢子萌发率最高;不同营养对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