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56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512篇
林业   331篇
农学   1524篇
基础科学   5篇
  163篇
综合类   4296篇
农作物   1819篇
水产渔业   94篇
畜牧兽医   786篇
园艺   2324篇
植物保护   52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200篇
  2016年   225篇
  2015年   239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495篇
  2011年   499篇
  2010年   452篇
  2009年   556篇
  2008年   616篇
  2007年   562篇
  2006年   604篇
  2005年   620篇
  2004年   410篇
  2003年   379篇
  2002年   330篇
  2001年   330篇
  2000年   297篇
  1999年   289篇
  1998年   309篇
  1997年   351篇
  1996年   322篇
  1995年   357篇
  1994年   302篇
  1993年   373篇
  1992年   263篇
  1991年   199篇
  1990年   206篇
  1989年   127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武永慧 《蔬菜》2006,(5):14-15
结球甘蓝杂种一代优势十分明显,国内栽培的甘蓝90%以上采用了杂一代新品种。在运城地区甘蓝露地越冬采种已有20年的历史,但仍存在露地越冬种株易受冻害的问题,其中有几年严重受冻害,造成大幅度减产。近几年,我们对运城地区甘蓝露地越冬采种进行了一些改进,解决了露地越冬种株易受冻害、假植越冬种株春季生长势弱的问题,连年每667m^2产种子50~60kg。以下对改进的制种技术作一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73.
74.
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当家组合汕优63,自90年代后开始表现抗性降低、优势减弱,福建省种植面积从1991年高峰面积41多万hm2降至1997年的14多万hm2.中晚稻推广应用的D297优63、D297优67组合,杂种优势强,适应性广,抗病高产优质,制种产量高,但由于发芽率偏低,影响其推广应用[1].而福建省目前大面积推广的另一组合特优63,丰产性虽好,但因龙特浦A不育系受"微效恢复基因”的影响[2],所配特优系列组合的纯度达不到国标的要求,增加了种子经营单位的风险性.目前我国推广应用的早杂组合也普遍存在单产较低、米质较差,即"早而不优,优而不高”的问题,因此生产上迫切需要尽快选育杂交稻新组合接班种.  相似文献   
75.
76.
柳树种间杂种叶变异大,对垂柳×紫柳,旱柳×紫柳、朝鲜×(旱柳×紫柳)、卷边柳×紫柳、垂柳×绵花、旱柳×(旱柳×紫柳)、簸箕柳×川滇柳的F12年实生苗叶面大小,叶形、叶柄长、托叶、叶缘、叶基等遗传与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长、叶宽、叶长/叶宽比,多数杂种表现近似于亲本平均值,杂种间变异大于杂种内变异,叶缘,叶基及叶尖形状分别相似于母本或父本。  相似文献   
77.
植物倍性间杂种胚败育的原因及克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8.
甘蓝型油菜柱头先突型雄性不育系的形态避病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90A的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核背景条件下,不育系由于雄蕊柱头在开花前外突,致使花瓣较难展开和推迟脱落,在中断或减少油菜菌核病力方面类似无花瓣油菜。该不育系在与保持系两行相间种植的情况下,不育系病株率比保持系至少减少51.08%,病情指数至少减少65.11%。这种柱头先突型雄性不育系的形态避病性,在油菜F1杂种生产中可减轻菌核病的为害,稳定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