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2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543篇
林业   249篇
农学   767篇
基础科学   126篇
  847篇
综合类   3399篇
农作物   723篇
水产渔业   239篇
畜牧兽医   491篇
园艺   438篇
植物保护   123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16篇
  2022年   252篇
  2021年   255篇
  2020年   241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185篇
  2017年   254篇
  2016年   251篇
  2015年   269篇
  2014年   326篇
  2013年   368篇
  2012年   431篇
  2011年   382篇
  2010年   394篇
  2009年   388篇
  2008年   493篇
  2007年   391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326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5篇
  196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淮北地区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水稻钾素吸收利用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淮北地区有代表性的34个中熟中粳品种为试材,设置7个氮肥水平(0、150.0、187.5、225.0、262.5、300.0、337.5 kg hm~(–2)),得出各品种的最高产量,将该最高产量定义为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在此基础上,明确处于顶层水平(≥10.50 t hm~(–2))、高层水平(9.75~10.50 t hm~(–2))、中层水平(9.00~9.75 t hm~(–2))和底层水平(≤9.00 t hm~(–2))水稻品种的钾素积累、分配及转运特征。结果表明,4个生产力等级水稻品种地上部植株、茎鞘和叶片的含钾率在拔节期最高;抽穗期顶层水平品种的这3个参数高于其他3个等级的品种;穗部含钾率差异不显著。随着氮肥群体生产力等级的提高,钾素总积累量增多;拔节前底层水平钾素积累量最多,两年平均为120.56 kg hm~(–2),比例占50.56%,顶层水平为最少,两年平均为108.02 kg hm~(–2),比例占35.99%;拔节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顶层水平钾素阶段积累量及比例显著高于其他3个等级。移栽至拔节期,钾素积累速率为中层底层高层顶层水平,拔节后则为顶层高层中层底层水平。叶片的钾素转运量及转运率明显高于茎鞘;顶层水平叶片的钾素转运量高于其他3个等级,高层水平叶片的转运率最高;穗部增加量随生产力等级的递增而变大;抽穗到成熟期,茎鞘、叶片对穗的钾素转运贡献率表现为底层最高,中层次之,顶层最低。4个等级水稻品种籽粒生产率和百千克籽粒吸钾量差异不显著;钾素偏生产力和钾收获指数均表现为顶层高层中层底层水平。总之,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越高,水稻中后期植株钾素积累量及器官对钾素的吸收利用效率越显著。抽穗后保持较高的钾素吸收利用及转运效率是高产水稻品种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92.
通过对伊宁县枸杞中的主要养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伊宁县枸杞氨基酸含量为7.8%,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27.74%;酸含量为19.6%、有机酸含量为12.79%、脂肪酸含量为92.3%(能降低血液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亚油酸含量为47.6%);铜、砷、铅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低脂肪低热量;含有多种维生素。  相似文献   
93.
采用龙优5号水稻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寒地直播稻与传统移栽稻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差异,探明寒地直播稻的氮素积累规律,为直播稻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直播稻抽穗期和灌浆期叶片含氮量分别比移栽稻高10.2%(P0.05)和10.0%(P0.05),显著提高了叶片光合能力。成熟期籽粒氮积累量比移栽稻高16.1%(P0.05),抽穗后氮同化量和氮同化贡献率分别比移栽稻高104.7%(P0.01)和76.2%(P0.01),氮肥偏生产力比移栽稻高37.2%(P0.01)。直播稻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提高,结实率也有所增加,产量比移栽稻高8.1%(P0.05)。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明不同砧木对西瓜根、茎、叶和果实等不同部位镉的积累规律,不同砧木对西瓜果实品质的影响,评价嫁接西瓜生产的安全性,筛选低积累高品质嫁接砧木。【方法】以‘早佳8424’为接穗,以‘野郎’‘西嫁强生’等8个品种为砧木,采用顶插接的方法,爬地栽培,2蔓整枝,留1果。果实成熟后测定根、不同部位茎、叶和果实镉含量,测定单瓜质量、果型指数、中心糖和边糖含量等品质性状。【结果】不同砧木嫁接西瓜植株各部位茎叶镉的积累规律为基部中部上部,西瓜果实镉含量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规定的0.05 mg·kg~(-1),通过对果实镉含量和品质的测定,初步筛选出T1和T5在降低西瓜果实镉含量的同时,增产效果显著。【结论】不同砧木对西瓜镉的积累规律与实生苗相比存在差异,葫芦砧木增加了果实中的镉含量,因此应根据生产需要选择高积累或低积累砧木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95.
以6个在氮素积累方面具有差异的玉米自交系作为亲本,按照Griffing p(p-1)/2双列杂交方法配制15个杂交组合,对供试21个材料在苗期、拔节期、喇叭口期、吐丝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取整株测其氮素积累量,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供试亲本材料WN2553、WN2499、WN2652、WN2541、WN2478、WN2501各生育阶段的氮素积累量配合力差异极显著;WN2553、WN2541在各生育阶段均表现正向一般配合力效应,WN2652、WN2501表现负向一般配合力效应;结合特殊配合力分析可看出,WN2541和WN2553在氮素高效积累方面具有研究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
采用分解袋法,对典型沉水植物菹草进行了连续100天的室外腐烂分解试验,分析了菹草干物质的损失及营养元素释放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100天的分解实验中,菹草干物质量急剧减少,且表现为前期损失快,后期损失减缓的趋势,第100天时,菹草干物质质量损失了92.51%,残留率为7.49%。采用Olson指数模型菹草枯落物干物质的动态变化,计算其分解速率常数(k)为0.028g/d,分解50%干物质所需时间为24.47天,分解95%干物质量所需时间为105.57d,年残留率为0,表明菹草枯落物在一年内能彻底分解。植物枯落物中氮磷含量随着分解时间的延长而呈波动变动,但氮磷营养元素的损失与干重的损失速率并不同步。分解初期氮含量上升,随后呈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而磷含量总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试验结束后,氮、磷元素分别释放了9.14%、32.02%。此外,菹草枯落物氮、磷元素积累指数(NAI)平均值分别为46.10和32.23,表明菹草在腐烂分解过程中,氮磷元素均以净释放为主。  相似文献   
97.
<正>当人们在评价一个果树品种、一片果园、一棵果树的生长结果情况时,往往会用生长势的强、弱或用生长量的大、小来表达。生长势与生长量是一回事吗?"生长势"与"生长量"虽然都与生长相关,但却是两个不同概念的词组。那么,什么是生长势?生长量又是啥意思?通过反复地学习有关资料和联系实践的思考,觉得有必要将这两个名词的概念弄清楚,在生产实践中正确地运用这两个概念,对于制定科学的果树生产措施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98.
葡萄果实采收后,叶片的同化作用仍在继续进行中,所生产的营养物质开始在新梢、多年生枝蔓和根系中积累。从果实采收后到落叶期间,树体营养物质积累的多少与枝蔓成熟、安全越冬,以及第二年长势,花芽分化、开花结果、产量和品种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葡萄果实采摘后,  相似文献   
99.
电子垃圾拆解场地污染特征及土壤监测评估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通报》2014,(5):1265-1272
在分析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的有害物质,探讨电子垃圾中的特征污染物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场地土壤污染特性,并对部分水体及人体动植物污染特征进行分析。文章结合全国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确定的土壤监测指标,提出电子垃圾拆解场地应予以关注的土壤监测评价指标和拆解场地土壤评估程序,为该类型污染场地治理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
旨在研究外源硒处理对不同类型优质地方常规稻产量及硒氮磷钾含量的影响。以籼稻品种(‘泰选1号’)和粳稻品种(‘粳选1号’)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于较高海拔山区试验田(800 m以上)进行不同浓度硒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外源硒处理后不会降低两个品种的稻谷产量;随外施硒浓度的提高,两个水稻品种精米及米糠硒含量均显著提高,粳稻品种在0~15 g/hm2外源硒浓度范围内随硒浓度的增加,精米中硒含量的增加率呈较高的线性模式增长;而高浓度硒处理下,粳稻精米率、整精米率显著降低;随外施硒浓度的增加,水稻精米中氮钾元素含量与硒含量从极显著正相关变为极显著负相关。在硒浓度较低的环境下,适当增加氮、钾肥的施用量能促进水稻对硒元素的吸收积累,高浓度反之。因此,对优质地方常规稻外施硒以提高品质与硒元素积累的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