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28篇
  免费   476篇
  国内免费   750篇
林业   709篇
农学   821篇
基础科学   924篇
  2182篇
综合类   7668篇
农作物   516篇
水产渔业   440篇
畜牧兽医   3396篇
园艺   911篇
植物保护   387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318篇
  2022年   377篇
  2021年   431篇
  2020年   451篇
  2019年   483篇
  2018年   251篇
  2017年   449篇
  2016年   487篇
  2015年   568篇
  2014年   815篇
  2013年   914篇
  2012年   1216篇
  2011年   1180篇
  2010年   1036篇
  2009年   995篇
  2008年   1118篇
  2007年   976篇
  2006年   994篇
  2005年   880篇
  2004年   431篇
  2003年   455篇
  2002年   313篇
  2001年   360篇
  2000年   311篇
  1999年   251篇
  1998年   232篇
  1997年   209篇
  1996年   168篇
  1995年   205篇
  1994年   174篇
  1993年   156篇
  1992年   123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148篇
  1989年   117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1篇
  1953年   10篇
  1952年   3篇
  1951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高钙日粮对蛋鸡生产性能及出壳雏体内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2.
锌肥对蔬菜锌素营养的影响及施用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83.
锌的分子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锌是动物必需的重要微量元素,在机体代谢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作者综述了锌在动物繁殖、免疫、生长和脂肪代谢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4.
85.
86.
日本最近成功开发出把儿茶素溶解于油和让纤维浸含儿茶素的技术 ,为利用茶叶的有效成分开辟了新途径。据介绍 ,儿茶素是茶叶中所含功能成分多酚的一种 ,有杀菌、消毒等作用 ,溶于水但不溶于油。将茶叶粉碎成 14微米的细粉末 ,经过滤、分离、精制 ,儿茶素即可与油很好地融合。纤维浸含儿茶素的技术借助了儿茶素表面的氢氧基结构 ,即让纤维和儿茶素的氢氧基结合。这两项技术的开发成功 ,使得儿茶素应用到抗菌产品和生理护理等方面 ,扩大了利用途径日开发将儿茶素溶于油新技术  相似文献   
87.
日粮锌铜水平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试验选用378只1日龄爱拔益加(AA)公雏,采用3×2因子设计,通过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研究了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Zn(25mg/kg、85mg/kg、165mg/kg)和Cu(10mg/kg、25mg/kg)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饲养试验结果表明:①除在1~3周龄,处理Ⅱ(Zn85mg/kg和Cu10mg/kg)和处理V(Zn85mg/kg和Cu25mg/kg)与处理Ⅲ(Zn165mg/kg和Cu10mg/kg)的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外,其它各阶段,各处理的生产性能均差异不显著(P>0.05);②Zn水平除对1~3周龄的日增重有显著影响外(P<0.05),对其它各阶段的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③Cu水平及Zn、Cu互作对各阶段的生产性能亦无显著影响(P>0.05)。屠宰试验结果表明:Zn、Cu水平及Zn、Cu互作对肉仔鸡的免疫器官重量及其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肉仔鸡日粮中适宜的Zn添加量为85mg/kg,Cu添加量10mg/kg和25mg/kg均属合理添加量;当日粮中Zn、Cu添加水平分别在25~165mg/kg和10~25mg/kg时,Zn、Cu水平及其互作对免疫器官重量及其指数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8.
桑树病虫害的环境治理和农药的安全有效使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建新 《江苏蚕业》2003,25(2):6-12
江浙两省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桑树病虫害的种类及数量,在自然选择作用下,随蚕桑生产技术水平发展,也朝适宜生存的方向被动地发生着变化。本文着重分析了近年来江浙地区主要的桑树病虫害种类危害状况、发生特点及未来数年的发展趋势。桑树病虫害的防治、预防和治理是三个不同的防治层次,要最终实现对病虫害的综合治理,需要改进和完善防治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桑病虫灾害的预防机制,然后通过各种手段调控和管理,达到环境治理的目的。安全有效地开展农药防治既是我们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防治技术,也是我们最终实施环境治理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89.
90.
EM是英义Effective microorganisms(有效微生物群)的缩写,20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研制成功的一种多功能菌群;研究表明,EM在促进畜禽生长,提高抗病能力,清除粪尿恶臭,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已经在日本、美国和法国等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取得良好效果。我国从1991年开始引进EM生物技术,经过大量试验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EM在养猪业上的研究与应用,引起了普遍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