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篇
林业   35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9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明清时期,我国商品经济呈现繁荣局面,士大夫群体也不断扩大,全国的道路交通体系亦日渐完善,这使旅游活动进入到一个活跃时期。人们外出旅游通常喜好探寻名山胜水,庐山便是当时人们频繁到访的一座旅游名山。庐山地处长江南岸,东南滨临鄱阳湖,明清时期分属江西九江府德化县和南康府星子县管辖,是我国最为著名的文化名山之一。明清时期,频繁的旅游活动对庐山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文拟就此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2.
为了明确旅游相关活动对寺庙附近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程度,运用典型样地法对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太白庙前两侧的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受干扰后,群落物种数量明显降低,其中乔木和灌木的物种数量降低明显而草本则不明显;群落中各类群物种组成及优势度变化明显;群落物种的丰富度(R)明显降低,右侧的多样性指数(D、Dmc、H′、H)明显降低而左侧稍降低,右侧的均匀度指数(J)明显降低而左侧稍升高。认为旅游相关活动对公园太白庙附近植物多样性造成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通过旅游活动对河南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紫茎林干扰状态的对比研究发现:在干扰状态下其林地土壤的孔隙度降低,容重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全N、全K含量和酶活性下降,而全P含量增加;在其干扰区林下植物种类增加,植物区系组成趋于丰富,生活型改变;Shannon-Weiner指数增大.  相似文献   
64.
五台山南台旅游活动对山地草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TWINSPAN和DCA对五台山南台旅游活动对山地草甸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TWINSPAN将5个样地划分为紫羊茅群落和北方嵩草群落,将17个种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2)在样地DCA排序的第一轴上,从右到左北方嵩草群落向紫羊茅群落逐步过渡退化。样地之间生态距离的差异也说明了草甸退化的过程;(3)4个生态种组在DCA排序图中都有自己的分布中心和分布区域,植物种的分布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草甸类型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65.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采用野外踏察以及问卷调查法对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公园境内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及生活习性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公园内野生动物在种类、数量和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动物已从公园中消失,不少动物亦濒临灭绝;在保存下来的动物中,也有一部分的生活习性发生了改变;在旅游开发利用的不同时期,公园内不同野生动物受影响的程度不一样;在公园开发之初,以鸟类受到的影响最大,兽类次之,爬行类最小,而在公园开发的后期,则刚好相反.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必须严禁猎杀野生动物,保持景区安静,建立野生动物通道等.  相似文献   
66.
近年来,森林生态旅游活动持续升温,走向户外,追求健康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户外运动爱好者(俗称“驴友”)的队伍,户外运动逐渐成为群众运动。由于户外运动的不规范及盲目开展,给自然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亟待对其加以规范、引导与管理。  相似文献   
67.
《林业工作参考》2007,(2):107-125
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是增强自养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使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的轨道,促使自然保护区统一组织、管理、开展生态旅游活动,规范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设计的要求,切实提高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成效,特制定本标准。  相似文献   
68.
岩溶洞穴CO2的传输机制对于碳循环研究意义重大,但旅游洞穴中人为活动和天然岩溶作用产生CO2的贡献很难区分,其影响因素不明确.该研究以2021年7月(“21·7”)河南特大暴雨前后鸡冠洞景区关闭为契机,利用高分辨率在线洞穴CO2监测设备和现场昼夜监测及采样,对河南栾川县鸡冠洞(旅游洞穴)和毗邻的东石崖洞(天然洞穴)进行不同时空的连续监测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昼夜尺度上,鸡冠洞和东石崖洞CO2摩尔分数变化的驱动因素不同.旅游活动人为产生的CO2是鸡冠洞CO2变化的一个主要来源.东石崖洞内CO2主要源于天然岩溶作用,受控于上覆土壤CO2的变化;但在强降雨事件期间,会受东石崖洞上覆土壤CO2和洞内水体脱气(CO2)的共同影响.(2)鸡冠洞人为活动产生的CO2摩尔分数是没有游客时(“21·7”河南特大暴雨造成景区关闭期间)的2~3倍.虽然游客呼吸在短期...  相似文献   
69.
嵩山景区旅游活动对土壤组成和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建华  朱玉涛 《土壤学报》2009,46(1):164-168
旅游活动对景区土壤的影响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众多学者研究了游客踩踏对景区土壤的影响,指出景区土壤板结、雨水下渗减少[1~5]。Joy等[6]提出了旅游活动对土壤-植被系统可能带来的种种冲击,如硬度增大、土壤结构破坏、植被覆盖度下降等。Sun[7]和Douglas[8]指出,旅游活动可使地面径流增加,引起水土流失。Cilimburg[9]研究发现,旅游活动可导致景区局部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病原体增多,微生物活性降低。Eden等[10]研究发现,旅游活动使景区土壤含水量下降,硬度增大,有机质含量减少,植物种类及覆盖度明显降低。Cer-man[11]和Willian[12]的研究也发现,旅游活  相似文献   
70.
旅游者一旦有了游览动机,比较关心哪些方面?旅游者作出旅游决策时,就一定会外出旅游吗?怎样激发旅游动机,让旅游者到一个景点重复游览,如何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离不开旅游心理学的知识.而旅游心理学作为研究人们旅游活动不可或缺的学科,探索旅游中游客及旅游从业人员的心理规律和行为,对旅游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