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6篇
  6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61.
水稻分蘖芽的环境敏感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蒋彭炎  马跃芳 《作物学报》1994,20(3):290-296
本文以早籼稻、晚粳稻、籼型杂交稻等5个具有不同分蘖力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水稻分蘖芽分化发育过程中对外界环境的敏感期。结果表明:水稻分蘖芽从分蘖原基形成起,经过一幼一基、二幼一基、三幼一基、四幼一基期后、其第一叶就超过前出叶。然后伸出母茎叶鞘,长成正常分蘖。在这个过程中,三幼一基向四幼一基发展的转  相似文献   
62.
温度在温光型雄不育小麦育性转换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庆温光型雄不育小麦C49S的育性转换,受孕穗期(减数分裂期)温度制约,又受到抽穗期(小孢子至单核期)温度的严重影响。当孕穗期平均最低温度(Tmin1)≤8.5℃,抽穗期平均温度(T2)和平均最低温度(Tmin2)分别≤13.5℃、≤10.5℃时,C49S高度不育,结实率在4%以下,可安全制种;当Tmin1≥11.5℃、T2≥15.0℃、Tmin2≥12.5℃时,育性恢复正常,结实率在50%以上,可以繁种。另外,抽穗期高温可导致不育低温下的C49S育性部分恢复,低温引起可育高温下的C49S育性下降。  相似文献   
63.
417S是利用生态型不育系533S为基因供体和优良自交系S803杂交选育而成的双低生态型雄性不育系。通过人工控温和异地种植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417S属温敏型雄性不育系,日自交结实率与开花前3~12d的日均温的平均值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r=0.96),其育性敏感期为单花开花前3~12d;417S的临界温度为17.0~20.5℃,育性敏感期处于日均温< 17.0℃条件下表现完全雄性不育,处于日均温>20.5℃表现雄性可育,处于17.0~20.5℃时,表现半不育。417S在陕西太白县表现近乎全不育,而在青海西宁变成完全可育,可以实现一系两用。遗传测试结果表明31个测验品种(系)中有25个能完全恢复417S育性,恢复源较为广泛,在生产上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4.
以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W7415S、W6154S、N26S、安农S、农垦58S、7001S和5008S为母本,常规籼型品系8258和U89为父本,分期播种后进行杂交,对影响水稻光温敏不育系异交结实障碍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异交结实障碍和环境异交结实障碍;环境对不育系异交结实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环境温度,影响的敏感时期主要是籽粒灌浆充实前期;不同的不育系,环境温度对其异交结实影响作用的敏感时期、敏感期长短、敏感程度和影响程度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5.
1996 ̄1998年以Ⅱ优多恢57为材料,研究了移栽、深水、施氮与水稻环境敏感期分蘖芽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1)秧苗移栽期叶龄分别与秧苗带蘖死亡率和处于环境敏感期叶位分蘖芽的出鞘期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冬水田秧苗最适宜 栽叶龄为5.8叶左右。(2)深水处理3天以上秧苗处于环境敏感期叶位的分蘖发生率为0,移栽返青期以灌浅水为宜。(3)深水控制环境敏感期叶位分蘖芽的效果与本田底肥施氮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  相似文献   
66.
【目的】为突破传统杂交转育方法对水稻两系不育系选育的限制,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籼型恢复系台恢31的温敏雄性核不育基因TMS5进行编辑,以获得全新水稻温敏雄性不育系。【方法】选择水稻温敏不育基因TMS5第1外显子的2段序列作为靶点,构建双靶点pHUE411-TMS5-gRNA载体,通过农杆菌侵染获得116株T0代转基因植株。【结果】经鉴定获得3种类型纯合突变体tms5-1、tms5-2和tms5-3,每一种突变均导致TMS5氨基酸序列的缺失。分期播种试验结果显示,幼穗分化敏感期温度为27℃时,tms5-1和tms5-3自交结实率分别为0.56%、0.03%,表现为高度不育,而tms5-2则完全不育。与野生型台恢31相比,不育系TB52S(即tms5-2)单株穗数增多,穗长变短,株高及每穗总粒数相较WT均下降25%,花药发白瘦小,无花粉粒充实,柱头、颖壳没有显著差异。TB52S幼穗分化4期时进行温度处理,确认TB52S的育性转换温度为26℃。TB52S分别与籼、粳型恢复系配组,F1的结实率超过90%。【结论】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籼型恢复系台恢3...  相似文献   
67.
5个温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转换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武汉自然条件下,于2003年和2004年连续2 a观察810S、M102SI、D24、M23S和M61S 5个温敏核不育系稻蔸再生苗的花粉育性变化,结合观察期的温度变化进行育性稳定性、育性对温度的敏感时期以及育性转换临界温度的分析。结果表明,M23S和M102S的育性最稳定,810S和M102S的育性转换敏感期分别在其抽穗前的13~5 d和10~7 d,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分别为24.7℃和24.0℃;ID24、M23S和M61S的育性转换敏感期分别在其抽穗前的19~10 d2、4~8 d和16~0 d,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分别24.6℃、23.7℃和25.9℃。  相似文献   
68.
<正>苗期是作物需肥敏感期,也称营养临界期,虽然在养分总量方面需求不多,但是要求养分必须齐全和速效,并且在数量上能够保证,特别是磷肥尤为突出。作物吸收磷和钾在前期较氮多,所以磷肥和钾肥一般作为基肥投入。氮肥的易移动性和中后期需求较多的特点,使得高产农田必须追  相似文献   
69.
利用海南18市县气象站1961~2010年1~3月气候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根据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育性敏感期和抽穗扬花期的温度指标,应用GIS插值技术,采用综合评判的方法制作两系杂交稻不育系南繁精细化气候适宜性区划图,以期为气候变暖背景下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南繁提供合理规划布局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五指山、尖峰岭和吊罗山以南区域,次适宜区向北扩展到五指山市中部以及东方、昌江、琼中和万宁的南部,其它大部分市县区域为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70.
为了解杏幼果脱落与温度的关系,该试验对设施杏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温度做了比较研究,通过对当地近5年的产量、气象资料进行统计研究,分析出了露地、设施栽培条件下的杏生长的最佳温度范围并与对照进行比较,提出杏在花期、低温敏感期和第1次幼果脱落期各阶段的适宜温度范围、次适宜温度范围、危险温度范围的概念。结果表明:3个不同物候期适宜温度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范围为1.9~7.5℃和10.3~18.6℃、3.1~7.9℃和13.1~18.8℃、4.1~10.4℃和15.0~23.9℃;计算出各阶段适宜温度范围内所占天数的百分率分别为57.5%、50.0%;66.7%、63.3%;60.0%、60.0%。表明各阶段适宜温度范围内所占天数的百分率应大于或等于60%;次适宜范围的天数所占的百分率控制在5.8%~10.0%,危险范围的天数在10.0%以下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