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8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7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本文通过对文化景观的定义,以徽州九华山月松阁五星级度假酒店为例,综述了徽州传统文化景观的价值,并通过对文化景观的要素和意境两方面的分析,深入体会历史文脉,保留当地传统特色,实现徽州传统文化景观的传承与提炼。  相似文献   
92.
在河北黄连木俗称青籽,种子含油率42.46%,种仁含油率56.65%。在过去,其榨出的油常被人食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发现黄连木籽经过精选、破碎、软化、压榨、毛油、精炼、脱色、脱臭等工序可生成生物柴油。随着生物柴油提炼技术的不断成熟,黄连木必将成为河北省太行山区群众发家致富的当家树种。其容器苗培育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93.
榴莲果肉“香名”传千里。由于种植榴莲多年而被称为”榴莲王”的林国良基于榴莲花散发出来的淡淡幽香不亚于榴莲果肉,而把榴莲花提炼成为榴莲香水,并希望即将推出市场的榴莲香水能在香水市场闯出一番名堂,以助马来西亚的生产业再往前跨进一大步。  相似文献   
94.
《山西果树》2011,(1):36-36
据《农产品加工》2010年6期报道,北京农学院綦菁华博士成功研发出板栗壳制取机制木炭和提取色素技术。板栗壳色素属黄酮类色素,是一种水溶性色素,用碱醇提取的板栗壳色素是一种棕色的带金属光泽的晶体.易溶于水和稀乙醇溶液,具有较强的耐光性、耐稳定性和耐酸碱性,在正常食品加工范围内,其性质较为稳定。在不同浓度的蔗糖、葡萄糖、柠檬酸和山梨酸钾中能够稳定存在。板栗壳提取色素技术重在提取板栗壳中用于食品和化妆品用棕色色素。  相似文献   
95.
生姜富含姜醇、姜酚、姜油酮、茴香萜及桉油精等多种营养物质,是人们常用的调味品。从生姜中提炼出的生姜油,具有行气开窍、通血驱毒等功效,芳香独特,不仅可用于调味、腌渍、提取香精等,还是现  相似文献   
96.
企业作为产品的拥有者,该如何与消费者进行良好的沟通?简而言之,是用消费者的语言与消费者进行沟通.显然,消费者的语言只是让产品诉求更加贴近消费者,更具有亲和力.  相似文献   
97.
山苍子油是我国贵重的出口油种,它内含柠檬醛,是重要的天然香料之一。搞好山苍子油的蒸馏加工,提高成品油级别和出油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意义。 一、蒸馏设备的选择及安装 蒸馏设备主要为蒸桶、锅炉和冷凝器。蒸桶一般为木质和铁质桶,因蒸桶使用木质的容易漏气和挥发油,出油率较低,所以现在各产区已普遍使用铁质蒸桶。冷  相似文献   
98.
马来亚大学研创中心经过12年的努力,成功研发出废污油创新生物处理技术,把棕油废料提炼成超级生物柴油(Bio Pro Diesel)。此燃油在着火时无烟无臭,比一般生物柴油更环保,而且制作成本比柴油廉宜,所以售价相信会比柴油低几倍,当局计划大量生产,誓要取代现有的柴油。  相似文献   
99.
日前,复旦大学宣布,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张士成副教授和陈建民教授课题组将海洋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海上“绿潮”的大型海藻浒苔成功地转化制成了生物质油,从而有望使浒苔这一污染的“元凶”成为制造新能源的绝佳原材料。  相似文献   
100.
《湖南林业科技》2007,34(1):81-81
每年我国各地农民都烧掉大量秸秆,造成环境污染。据报道,我国已研究出秸秆提炼生物原油的高效方法,随着这一新技术的问世,农民以后不仅不用再焚烧秸秆,还可以用它来赚钱。通过这项技术,木屑、稻壳、玉米秆和棉花秆等多种原料经高温加热,冷却后,可以提炼出一种生物原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