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70篇
  免费   2246篇
  国内免费   2912篇
林业   5887篇
农学   4677篇
基础科学   3961篇
  2849篇
综合类   28891篇
农作物   3675篇
水产渔业   1475篇
畜牧兽医   10865篇
园艺   6535篇
植物保护   2613篇
  2024年   402篇
  2023年   1429篇
  2022年   1775篇
  2021年   1759篇
  2020年   1883篇
  2019年   1993篇
  2018年   1172篇
  2017年   1793篇
  2016年   2190篇
  2015年   2535篇
  2014年   3574篇
  2013年   3347篇
  2012年   4109篇
  2011年   3920篇
  2010年   3752篇
  2009年   3891篇
  2008年   3824篇
  2007年   3381篇
  2006年   2959篇
  2005年   2904篇
  2004年   2239篇
  2003年   2151篇
  2002年   1572篇
  2001年   1579篇
  2000年   1283篇
  1999年   1014篇
  1998年   1003篇
  1997年   973篇
  1996年   942篇
  1995年   921篇
  1994年   841篇
  1993年   769篇
  1992年   803篇
  1991年   795篇
  1990年   708篇
  1989年   595篇
  1988年   147篇
  1987年   138篇
  1986年   94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9篇
  1975年   9篇
  1966年   21篇
  1965年   14篇
  1957年   3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针对农用电动运输车直流电源电压降落而导致的动力降低,以及车辆行驶工况复杂多变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双向准Z源逆变器的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系统。以STM32F103C8T6为控制器,完成驱动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通过直流母线方波升压和SVPWM控制策略,使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系统具有ON-PWM斩波、准Z源方波升压、准Z源SVPWM三种驱动模式。最后搭建驱动系统的试验平台,取直流电源电压U_(dc)=24 V,直通占空比D_0=0.2,准Z源方波升压和准Z源SVPWM都将逆变桥的直流母线电压提升至40 V以上,有效解决直流电源电压降落的问题。驱动系统根据加速、爬坡、重载等具体工况快速、准确地切换工作模式,满足车辆的动力需求,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2.
土壤作为农作物生长的主要营养来源,氮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元素,有效评价土壤氮素含量可以促进配方施肥的发展。提出主成分分析、注意力机制和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模型(PCA-Attention-LSTM)来监测土壤的氮素含量。采用PCA(主成分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影响土壤氮含量的关键影响因子,降低模型向量输入的维数,利用注意机制突出预测中的关键输入特征。在Keras深度学习框架的基础上搭建PCA-Attention-LSTM的网络模型,实现对未来2 h土壤氮含量的精监测。最后,以黑龙江省依安甜菜养植基地的数据对土壤氮含量进行训练和验证。结果表明,与RNN等其它网络模型相比,该模型的效果更好,基于PCA-Attenlion-LSTM网络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分别为0.119、0.020、0.156。该模型预测精度高,泛化能力强,可以应用于土壤氮含量的监测。  相似文献   
43.
为了选择最适宜于甘肃文县碧口茶区幼龄"黄金芽"光温管理的方式,本文以2年生的"黄金芽"茶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单一棚膜(T1)、单一遮阳网(T2)、棚膜+遮阳网(T3)等3种不同的光温管理方式对"黄金芽"叶片光合生理学参数、叶绿素、叶片结构、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等的影响,以无棚膜无遮阳网(CK)作为对照。结果表明:T2和T3的"黄金芽"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显著高于T1和CK,且T1的"黄金芽"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显著高于CK;没有遮荫处理的"黄金芽"第5叶的Pn最高,遮荫后"黄金芽"不同叶龄(第2叶~第6叶)的Pn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遮荫可以提高"黄金芽"叶片的淀粉含量;遮荫后"黄金芽"叶片的栅栏组织的层数增加且排列更整齐紧密。本试验基本表明T3是甘肃省文县碧口茶区幼龄‘"黄金芽"栽培光温管理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44.
鄂尔多斯细羊毛主要产自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羊毛综合品质堪比澳毛。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当地相关部门积极探索,摸索出了一条有效的细羊毛生产经营之路,细羊毛价格连年攀升,当地农牧民实现稳步增收。为了进一步推进该地区细羊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议该地区进一步加强鄂尔多斯细毛羊品种改良,做好羊毛直销的组织工作,全面推行羊毛现代化管理技术,推行羊毛公正检验制度方面的生产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45.
【目的】河北昌黎酿酒葡萄园生草制度下新发一种害虫,经鉴定该虫为黑额光叶甲[Smaragdina nigrifrons(Hope)],该虫在酿酒葡萄园内发现尚属首次。黑额光叶甲在酒葡萄园生草区连年发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鉴于此,笔者详细研究了酒葡萄产区黑额光叶甲的形态特征、危害状况、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和控制等。【方法】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相结合。利用Primo Star显微镜观察黑额光叶甲各虫态的形态学特征,明确其分类地位。利用黄板诱集技术对其种群动态和发生规律进行监测。【结果】该酒葡萄产区黑额光叶甲成虫体长椭圆形,头黑色,前胸及鞘翅黄褐色至红褐色,鞘翅上具黑色宽横带。雄虫腹部倒数第二腹板凸起,雌虫倒数第二腹板凹陷。成虫具假死性,无趋光性,昼出夜眠,一般于葡萄架上端啃食幼嫩新叶,被害叶片呈不规则缺刻,发现地酒葡萄株被害率达100%。此害虫出现于7—8月,8:00—11:00 am,3:00—6:00 pm为成虫发生危害盛期。【结论】黑额光叶甲的发生危害与酿酒葡萄果园自然生草制度关系密切,应在全面评估利弊及采用先进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实施果园生草制度。黄板对黑额光叶甲有一定的诱集作用,田间顺行均匀放置于葡萄树篱架上部和下部杂草中央,用于该虫的监测与绿色防治。  相似文献   
46.
抗逆优质丰产棉花新品种的培育及应用是当前棉花生产节水提质增效的关键。‘衡棉1670’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以中早熟陆地棉品种资源材料‘衡棉210’为母本,以‘衡棉4号’为父本杂交,后代多年南繁北育,经旱棚盐池鉴定选择,在枯黄萎病混生重病地、不防治棉铃虫的高压胁迫下,经过多年连续定向选择育成。其突出表现为抗枯黄萎病、丰产优质、耐盐抗旱节水,适宜在河北省及黄河流域同类生态春播棉区推广种植,2019年8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棉20190013)。  相似文献   
47.
纵条纹炭角菌具有镇静、催眠等药用价值,已实现工厂化、规模化栽培。为探究纵条纹炭角菌的研究进展,对其分类学地位、生物学特性、人工培养、化学成分和生理活性等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8.
以广东江门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与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正反析因交配杂种F_1代9年生测定林为材料,用Excel计算各杂交组合抗风指数、生长性状、材质形状以及木素、综纤素的均值;用R软件对这些性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多性状指数综合评价。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正交与反交组合杂种的生长性状如树高、胸径、材积和冠幅等差异都不显著;而材质形状如基本密度和纤维宽度差异则较为显著,但纤维长度和纤维长宽比差异不显著;另外,正反交组合杂种的木素和综纤素含量的差异也较为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抗风指数与木材基本密度及纤维长呈正显著相关性,而与纤维长宽比呈负显著相关性;但抗风指数与树高、胸径、材积、冠幅、纤维宽、木素含量及综纤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都不显著;木材基本密度及纤维长与抗风指数的显著相关性为抗风优质的桉树选择提供参考。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当各变量权重相同时,正交组合中综合得分前3名的是杂交组合77、81和82;反交组合中综合得分前3名的是杂交组合50、51和29;同时还选出5株优良单株29-3、51-4、77-1、77-3及50-2,为今后大规模人工制种提供优质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49.
肠道炎症已成为我国社会健康的难题和挑战,其发病率在我国迅速增长。肠道炎症发病原因复杂,目前尚缺乏有效的缓解药物,因此加强肠道炎症有效缓解物质的研发至关重要。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GOS)是一种食疗益生性较优的乳源功能性低聚糖,能够有效促进肠道内益生菌的增殖,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刺激免疫应答,进而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缓解肠道炎症。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肠道炎症及GOS干预缓解肠道炎症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此领域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
通过对八年四轮国家甘薯区域试验的回顾与分析,了解我国甘薯育种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国家甘薯育种目标为导向,探寻我国甘薯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新品种选育的有效途径,为甘薯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