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54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9篇
  55篇
综合类   20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成都平原城市群2000-2019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与测度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成都平原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优化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以及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00-2019年的成都平原城市群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分析成都平原城市群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并对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生态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2000-201...  相似文献   
132.
在山东半岛城市群治理过程中,人才市场的建设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人才在城市群中能否自由、有效的流动,是衡量人才市场的运行是否有效的标准。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人才市场建设起步稳,成立至今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只有从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撑,完善合作机制等角度加强人才市场的建设,才能提高半岛城市群人力资本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33.
研究腐植酸类肥料浸种及浇灌对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燕麦种子为材料,在室内采取标准发芽试验法和生境地土壤培养法,测定腐殖酸类肥料浸种和浇灌后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指标。各腐植酸类肥料浸种对种子生活力无显著影响,腐植酸钾显著提高了种子出苗速度(P<0.05),加速了种子萌发,黄腐酸、腐植钠、腐植酸钠降低了出苗速率和活力指数。从幼苗的生长情况来看,腐植酸钾对幼苗生长量,苗高、根长和种子根的发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虽黄腐酸、腐植酸钠、腐植钠对苗高根长有显著促长作用,但因抑制了种子根的发生,对幼苗的存活和抗逆不利。各腐植酸类肥料浇灌燕麦幼苗后,对幼苗鲜重、根数、根干重、根冠比有促进作用,同时增加了植株的成坨性。腐殖酸钾是燕麦种子播前浸种的最佳腐殖酸类肥料,各腐殖酸类肥料都适合燕麦幼苗田浇灌。  相似文献   
134.
基于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构建评价指标,以2002—2012年为研究时段,借鉴对耦合度系数模型加以改进的协调耦合度模型以及重心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的协调性及空间非均衡性进行定量分析,评价三者之间的协调性及空间非均衡发展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的协调耦合度呈上升趋势。全区协调耦合度由0.60上升至0.72,从中度协调耦合发展为中高度协调耦合。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的相互作用不断优化,三要素在城市化过程中逐步趋向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态势;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协调耦合度区内差异较大,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化格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区内城市化的非均衡发展;产业与人口非农化处于相对稳定均衡状态,土地非农化与产业、人口非农化匹配程度不高成为区域城市化协调耦合发展的瓶颈。最后就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差异化城市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5.
新型城镇化是人口、土地、经济、生态、社会5大城镇化子系统的协调推进,运用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障碍度模型,判别成渝城市群城镇化发展的协调性。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城镇化综合水平整体不高,其均值和标准差随时间增大,各区域间差异显著;子系统的发展在空间上呈现非均衡性特征,人口城镇化分异程度始终最高但空间分异不断缩小,社会和经济城镇化的空间分异逐渐增大,土地和生态城镇化的空间分异不断缩小。成渝城市群城镇化协调度总体呈现递增态势,空间分异特征较明显但不断缩小;城镇化协调度相似地区在空间上呈现强集聚状态,成都市、德阳市、眉山市、南川区、綦江区始终为热点区域,渝东及渝东南始终为冷点区域,热点区和冷点区比重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36.
[目的]研究关中平原城市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NDVI变化的影响。[方法]基于2001—2020年的植被NDVI和地表温度数据,运用趋势分析和残差分析等方法分析近20年关中平原城市群植被生长季植被NDVI变化趋势,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长季植被NDVI的驱动力分析及其贡献率。[结果]近20年来研究区生长季植被NDVI呈波动性增加趋势,其变化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且存在较大空间异质性,研究区中部生长季植被NDVI降低主要归因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长季植被NDVI贡献率主要为正值,人类活动因素的贡献率更高,且研究区水系两侧多呈现气候变化抑制、人类活动促进的情况。[结论]关中平原城市群中人类活动对生长季植被NDVI的影响较大,建议在综合因素分析中多重视人类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137.
管道完整性管理是当今世界各大管道公司普遍采用的一种管道管理模式,风险评价则是完整性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管道风险评价是通过对可能危及管道安全运行的诸因素进行分析,对各种可能的后果进行预测计算,对管道的各种风险按其大小进行排序,为管道风险治理提供依据。介绍了运用半定量的评价方法对兰成渝管道内江—重庆段的风险计算过程,给出了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38.
全国各地都已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在这一过程中人口和产业都不断地向城市中心聚集,产生了巨大的聚集效应.成都和重庆是西南地区最重要的两大城市,由于其空间结构的差异,它们的聚集效应也都不同.论文的研究从各自的空间结构入手,对它们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两个城市的聚集效应.最后得到打造成渝经济带是最佳发展方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9.
为探究成渝经济区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时空特征及其演变规律,本文基于成渝经济区44个城市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相对发展率、泰尔熵指数、变差系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研究区城市土地经济密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在区域空间格局上形成了主要聚集区,地区差异明显;(2)研究区城市土地经济密度总体差异呈波动性减小的趋势;(3)研究区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区域发展速度极化现象明显,相对发展速度随经济的发展出现分异;(4)研究区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全局空间聚集性不显著,但成都城市群、重庆城市群、三峡生态经济区的"万州—开州—云阳"城市群有集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0.
成渝城市群城市土地-耕地利用效率时空耦合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成渝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及耕地利用效率,促进成渝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共同发展。[方法]基于2005—2014年统计数据,建立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耕地利用效率的指标体系,综合运用Super SBM模型、重心转移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成渝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耕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格局及二者的耦合协调水平。[结果](1)2005—2014年,成渝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波动向上发展,效率重心垂直向南移动幅度较大;(2)耕地利用效率整体上呈现V形波动,效率重心在水平方向上向东转移趋势明显;(3)研究区域内城市—耕地利用效率耦合协调类型数量呈"纺锤状"结构分布,高耦合中协调度型城市数量众多,南—泸一线城市耦合协调类型变化强烈。[结论]成渝城市群城市土地—耕地利用效率耦合协调度较高,呈良性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