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6篇
  3篇
综合类   343篇
农作物   4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452.
25 %使百克浸种 ,无论是在秧田期、拔节期 ,还是灌浆期 ,对水稻恶苗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同时对秧苗素质亦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以 2 5 %使百克 2ml对水 6kg浸种 3kg较适宜  相似文献   
453.
水稻恶苗病俗称公禾、米秧、标茅等。它是水稻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内南北初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主,特别是早初,发病更加严重。就南平市而言,近几年早稻恶苗病的发生率也有所提高,对水稻的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防治恶菌病,已迫在眉捷。一、发生规律1、症状恶苗病以种子带菌传病成为翌年发生的主要菌源,一般从秧苗期到抽穗期都可发生。其主要症状为:秧田期病苗长得纤弱细瘦,比健株高出1/3左右,淡黄绿色,叶片较窄,根系发育不良。受害严重的秧苗,多在移栽后不久枯死,在枯死病苗的近地面部分常产生白色或淡红色…  相似文献   
454.
[目的]研究不同药剂、方法和时间浸种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生产上常用及目前新上市的几种药剂,采取不同方式、时间等进行试验,以明确最佳药剂及处理方式.[结果]咪氰烯菌脂及其复配剂防效优异,浸种方法、时间与效果无明显相关性.咪鲜·杀螟丹日浸夜露法优于连续浸种法;24~60 h浸种时间延长,秧田期防效有升高趋势,但分蘖和灌浆期不明显.亮盾、适乐时与锐胜混用拌种,前期防效较高,但灌浆期(后期)效果下降.杀螟·乙蒜素防效一般.[结论]氰烯菌酯及其复配剂效果表现优异.  相似文献   
455.
水稻应用锐胜350FS悬浮种衣剂包衣示范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锐胜350FS悬浮种衣剂水稻包衣对种子的杀菌效果,通过调查秧苗期恶苗病的发病情况和秧苗素质,以及移栽后本田潜叶蝇的发生情况,证明了锐胜350FS悬浮种衣剂水稻包衣能改善秧苗素质,有利于培育壮苗,并能对本田早期潜叶蝇的发生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效达到73.17%~89.43%,对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增产6.25%~10.00%。  相似文献   
456.
水稻在种植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各种病害,这些病害的发生都有可能造成植株发育不良,或者结穗受影响而造成减产,所以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管理,提高苗势,增强抗病能力,一旦发现有病害发生的苗头,果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本文主要分析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并给出了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457.
水稻立枯病及恶苗病是水稻苗期的主要病害,3%恶?甲?咪鲜胺悬浮种衣剂种子包衣可同时防治这两种病害.为验证其对水稻的安全性及对水稻立枯病和恶苗病的防治效果,以水稻品种东农428为试材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其对水稻出苗、秧苗生长及成熟期均无不良影响,对水稻安全,并且增产显著;对水稻立枯病的平均防效大于65%,对恶苗病的平均防效大于85%;在水稻浸种前,3%恶?甲?咪鲜胺悬浮种衣剂按药种比1∶(40~60)的比例进行种子包衣为适宜施药时期和用药量.  相似文献   
458.
为减轻水稻病虫害后期防治压力,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植检站选择当前几种常用的水稻拌种剂,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探索对水稻蓟马、稻飞虱、恶苗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与持效期。结果表明,使用13%噻呋酰胺?咯菌腈?噻虫嗪FS、60%吡虫啉FS混用28%异噻菌胺?肟菌酯FS、25%噻虫嗪?咯菌腈?甲霜灵FS和22%噻虫嗪?咯菌腈FS四种处理进行水稻拌种,对水稻生长安全,对恶苗病防效达80%以上。试验期间恶苗病发生较轻,防效需进一步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459.
本研究重点围绕水稻前期主要病虫害恶苗病、稻蓟马和白背飞虱进行种子处理药剂的防效比较。结果表明,咪鲜胺(99.2%)、氟唑菌苯胺(94.6%)和肟菌脂·异噻菌胺(94.0%)对恶苗病防效最好,优于甲基硫菌灵·甲霜灵·嘧菌酯(82.4%)和氰烯菌酯(79.2%);对于稻蓟马而言,噻虫胺(100%)或噻虫嗪(或含)拌种防效最好(77.3%~94.4%),优于丁硫克百威·呋虫胺处理(54.4%~68.5%);对于白背飞虱而言,噻虫嗪(或含)制剂种子处理35 d后对白背飞虱仍具有71.1%~73.0%的防效,优于丁硫克百威·呋虫胺(64.9%)和噻虫胺(45.6%)处理。本试验结果可为水稻苗期病虫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60.
本文研究了顶苗新拌种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顶苗新4.23%微乳剂200ml/100kg、300ml/100kg的防效均达100%,对水稻生长安全,对秧苗高度有一定抑制作用,地下部分可明显看出盘根效果较好,根系白而长、次生根多、活力高,非常有利于机插秧的活棵,降低机械损伤对秧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