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5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599篇
林业   69篇
农学   681篇
基础科学   150篇
  592篇
综合类   2568篇
农作物   769篇
水产渔业   52篇
畜牧兽医   1150篇
园艺   180篇
植物保护   153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70篇
  2022年   281篇
  2021年   299篇
  2020年   252篇
  2019年   268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293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304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364篇
  2011年   356篇
  2010年   306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326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91.
自块茎膨大始期起,对不同生育期的马铃薯植株采样分部位进行测量研究。研究表明,干物质是构成马铃薯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干物质的分配方向是决定块茎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克新19号的块茎干物质分配一开始即呈直线增长,迅速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叶面积在4304.70~5114.35cm2时块茎干物质积累速度最快,保持在每天每株4.837~5.637g,并且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992.
施氮量对超级杂交稻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杂交稻金优527和Q优6号为材料,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研究超级杂交稻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形成的特性。结果表明,施氮量对超级杂交稻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的影响较大,对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在全生育期施氮量为0~390 kg/hm2试验条件下,干物质积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茎鞘干物质的比例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少,叶干物质的比例则逐渐增加;成熟期穗干物质比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与产量之间呈抛物线关系,超级杂交稻最佳施氮量和最高产量分别为254.2 kg/hm2和11 737.2 kg/hm2  相似文献   
993.
磷素是植物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植物对磷素的吸收和植物体内磷素的再度转运是位于细胞原生质膜上的磷转运蛋白介导的需能主动运输过程。概述了植物吸收和转运磷素的生理特征,植物磷转运蛋白(PT)的结构、功能和PT及磷调节子Pho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以及突变体技术在植物磷吸收、转运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旨在为今后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揭示植物对磷素吸收和转运的生物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4.
播期和密度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及其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大田条件下, 以益农103、先玉335和登海661为材料, 设置3个播种期(5月3日,5月28日,6月22日)和4个密度处理(4.5万株 hm-2,6.0万株 hm-2,7.5万株 hm-2,9.0万株 hm-2), 测定其干物质积累动态和产量, 分析播期、密度和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特征的关系及其积温模型。结果表明: (1)将3个播期玉米不同处理的最大群体干物质积累和出苗至成熟的积温分别定为1, 建立了相对群体干物质积累和相对积温的Richards模拟模型, 方程式为y = 1.1044/(1+e2.0253-5.1927x)1/0.4448, r=0.9950**。(2)方程参数a值(终极生长量参数)基本为1;b值(初值生长量参数)和c值(生长速率参数)在播期、品种间变异较大, 密度间变异较小;d值(形状参数)在播期、品种和密度间变异较小, 可见播期主要通过调节参数b、c值来实现对整个方程的调控。应用2008年本试验和另一试验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模拟准确度(以k表示)均在1.0486**以上;精确度(以R2表示)均在0.9534**以上。(3)拔节期至蜡熟期是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变化速率对密度的敏感反应期;晚播玉米所需积温在群体干物质积累变化速率的缓慢增加和下降阶段逐渐减少,在快速增加阶段逐渐增加。全生育期的群体干物质积累平均速率表现为先玉335>登海661>益农103;且早播>中播>晚播;密度越高群体干物质积累平均速率越大, 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95.
一步法RT-PCR和两步法RT-PCR对马铃薯病毒诊断研究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阳婷  宁红  张敏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1):298-302
本研究采用试剂盒和Total试剂两种方法从马铃薯叶片和茎秆中提取总RNA,同时设计了一步法RT-PCR和两步法RT-PCR的反应体系,依据马铃薯X病毒、马铃薯Y病毒、马铃薯S病毒、马铃薯A病毒以及马铃薯卷叶病毒的基因组RNA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并运用两种RT-PCR反应体系对染病的马铃薯进行病毒检测,结果与报道的这五种马铃薯病毒核苷酸序列进行BLAST比对, 表明扩增的五种马铃薯病毒靶带的序列与靶序列完全一致。两种诊断方法对马铃薯病毒核酸进行浓度检测,结果证明,两步法RT-PCR具有较高灵敏性。但这两种方法均可快速、简便、有效地诊断马铃薯病毒。  相似文献   
996.
 ABC转运蛋白在真菌的致病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查找和分析了稻瘟病菌基因组中47个ABC转运蛋白基因的外显子区、内含子区、5′-UTR和3′-UTR区中的SSR,并对编码区中SSR的扩张或收缩对蛋白结构的影响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SSR在这些基因的调控区和编码区分布不均一,且在基因的外显子区、内含子区、5′-UTR和3′-UTR区中SSR的组成和分布均不相同;基因的编码区中三碱基和六碱基SSR相对较多,SSR的基序大都表现为GC含量较高,编码的亲水性氨基酸出现频率远远高于疏水性氨基酸。根据稻瘟病菌自然群体中SSR的变化幅度,预测了SSR的扩张或收缩对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发现SSR的扩张或收缩都可能对蛋白的结构产生影响。暗示着SSR的变异在致病相关基因的变异中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97.
以郑单958和谷神玉66为研究对象,大田条件下设置3个施氮量[225 kg/hm2(HN)、180 kg/hm2(MN)、90 kg/hm2(LN)]和4个喷锌时期[不喷锌(Zn0)、苗期和拔节期1∶1喷锌4.5 kg/hm2(Zn1)、拔节期和大口期1∶1喷锌4.5 kg/hm2(Zn2)、大口期喷锌4.5 kg/hm2(Zn3)],分析氮锌配施对夏玉米灌浆期籽粒氮、锌元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为生产上氮、锌肥的施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夏玉米籽粒中氮、锌含量总体上明显下降。成熟期,以MNZn2处理谷神玉66籽粒氮含量最高,为14.64 g/kg,氮累积量则以MNZn2处理郑单958最高;MNZn3处理谷神玉66的籽粒锌含量和累积量较高。MN处理氮花后吸收量及其贡献率均最高,分别为50.42 kg/hm2和44.20%,且锌转运量最高,为61.68 g/hm2;Zn2处理氮花后吸收量及其贡献率和锌...  相似文献   
998.
思茅松人工林生长与立地条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思茅松人工林生长与地形因子和土壤理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单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思茅松树高生长指标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坡度、土壤厚度 、有效磷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全钾、有效磷及其组合是影响思茅松生长的主要因子。缺磷少氮是思茅松人工林土壤的共同特点,在选择造林或制定营林措施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99.
NaCl胁迫下栽培型番茄Na+、K+吸收、分配和转运特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明确盐分胁迫下栽培型番茄离子吸收、分配和转运特性。【方法】以栽培番茄为试材,以NaCl溶液为盐分胁迫条件,通过苗期耐盐性鉴定,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不同耐盐性番茄品种体内离子含量,对盐分胁迫下番茄体内离子积累、分布和转运机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番茄对Na+的吸收随盐分处理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各器官的积累量顺序为根>茎>叶。对于较耐盐品种,Na+在体内的积累总量低于盐敏感品种。盐分胁迫后,番茄叶片、茎和根系中Na+/K+比均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耐盐品种的Na+/K+比低于盐敏感品种。离子在体内的区域化分布情况是,较耐盐品种的Na+在根茎中的分配比例较高,盐敏感品种趋向于向叶片分配。K+在较耐盐品种的分布集中于叶片。在盐胁迫初期,盐分处理浓度超过200 mmol•L-1时,番茄植株对K+向地上部的选择运输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低于200 mmol•L-1时,表现出很好的选择运输性,耐盐品种的Sk/Na(运输)高于盐敏感品种,根系表现出更强的向地上部运输K+的能力。【结论】盐分胁迫下,叶片中较低的Na+含量和更强的向地上部运输K+的能力是番茄耐盐性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00.
现代生物技术在油菜种质资源创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种质基础狭窄,已成为当前油菜育种工作中十分突出的问题。本文概述了基因工程技术、小孢子培养技术、原生质融合技术、人工合成等现代生物技术在油菜种质资源创新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