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1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51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2篇
  21篇
综合类   443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278篇
畜牧兽医   346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7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61.
研究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为目标菌株,对冷冻干燥高活力乳酸菌粉的保护剂和保存条件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①海藻糖、谷氨酸钠、蔗糖、山梨醇和乳糖等5种保护剂对植物乳杆菌在冷冻干燥和干燥后贮存过程中均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中,海藻糖的保护作用最为显著,植物乳杆菌存活率高达78.90%,而蔗糖、谷氨酸钠、乳糖和山梨醇作用稍差;②添加了不同保护剂制得的植物乳杆菌粉在4℃和25℃条件下的贮存结果表明,随着贮存温度的升高,植物乳杆菌的死亡率增加,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植物乳杆菌的死亡速度加快,添加海藻糖可以明显减缓植物乳杆菌的死亡速度。  相似文献   
962.
为了研究低温处理对蝙蝠蛾老龄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比较了低温处理(4、6、8、10℃)与常态饲养(15℃)蝙蝠蛾老龄幼虫的体重、预蛹时间及化蛹率。结果表明,适合老龄幼虫的预蛹温度为6~8℃,高于10℃时预蛹存活率降低;化蛹期适宜温度为6~10℃,湿度宜设置为70%。  相似文献   
963.
小贯小绿叶蝉试验种群生命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温度对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15、19、23、27、30℃共5个恒温条件下,研究温度对小贯小绿叶蝉发育历期、存活率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30℃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小贯小绿叶蝉的发育速率加快,并符合Logistic模型。在验温度范围内,若虫期、产卵前期、卵期、世代历期分别为5.54~18.09、4.02~6.86、5.54~14.68、15.10~39.63 d。小贯小绿叶蝉的若虫、产卵前期、卵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36.85、7.86、11.06℃,有效积温分别为136.59、74.98、93.54 d·℃,完成整个世代需要的有效积温为305.33 d·℃。在不同温度处理下,雌成虫的寿命长于雄虫,分别为6.48~24.10、5.38~19.39 d。19~27℃时内禀增长率(0.14、0.15、0.16)较高,世代存活率(90.00%、89.60%、87.20%)最高,净生殖率最大(18.42、17.46、15.90)。据此得出,19~27℃是最适宜茶小绿叶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964.
[目的]选育出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耐高盐品系,为提高其养殖经济效益和促进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方法]以广西茅尾海海区野生香港牡蛎为亲本,采用♂:♀=1:3的交配方式建立30个香港牡蛎野生群体全同胞家系,比较各家系早期的生长性状差异,并对30个家系在高盐度(25‰~30‰)自然海域的生长和存活率进行监测,对香港牡蛎耐高盐性进行筛选.[结果]各家系间的受精率及孵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在幼虫培育过程中,至15日龄时以家系G1的壳高最大,家系I1的壳高最小,二者差异显著(P<0.05);以G为父本的半同胞家系存活率较低,均低于平均值(63.21%);而以D为父本的3个家系存活率较高,均超过71.33%.海区养殖期间,至60日龄时各家系均表现出较高的存活率,保持在90.00%以上;至120日龄时,除家系B1、B2、B3、E1、I1、J1、J2和J3外,其他各家系的存活率均为0;至300日龄时家系B1、B2、B3、I1、J1和J2的存活率在40.23%~60.32%.不同家系的壳高在相同日龄差异明显,养成期至300日龄时,家系B2的壳高最大,但与家系B1和J3的差异不显著;以家系E1的壳高最小.[结论]通过家系建立结合高盐海域养殖的方式筛选获得B1、B2、I1、J1和J2等优良家系,可为香港牡蛎耐高盐品系选育提供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65.
近一段时间来,南方多省、以及江苏省部分城市受到先旱后涝的影响,给淡水鱼的生产、销售造成一定影响。此次淡水鱼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今年饲料价格高,养殖成本上涨,加上近阶段油费较高,鱼类的收购价高;二是夏季高温,鱼类运输过程中存活率下降,销售成本上升,本是传统的鱼类价格上扬期;三是市民夏季更偏爱清淡食物,对鱼类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加上近阶段猪肉价格居高不下,取鱼舍肉者大大增加,促使本月淡水鱼销路畅通,价格上扬。  相似文献   
966.
针对樟子松纯林地力衰退及虫害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根据毛乌素沙地特点开展樟子松、紫穗槐混交造林技术研究,通过混交林与纯林的比较,分析樟子松与紫穗槐混交的造林效果。结果表明:与正常生长的樟子松相比,受害植株的生长量和生长势均极显著下降;与纯林相比,混交可以显著地提高樟子松的生长量和造林存活率;樟子松与紫穗槐混交具有明显的杀虫和驱虫效果,从而降低了虫害带来的不良后果;混交促进了群落环境的形成,其主要表现是群落郁闭度、物种丰富度以及枯落物和沙结皮积累明显高于樟子松纯林。  相似文献   
967.
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盐度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初孵仔鱼存活和发育的影响。将卵形鲳鲹初孵仔鱼从温度24℃、盐度32的海水中分别转移至18℃、21℃、24℃、27℃中培育,每个温度各设6个盐度(16、20、24、28、32、36)。试验结果表明,环境变化1 d后,温度21℃、24℃、27℃与盐度16、20、24所组成的9个试验组存活率最低,均小于10%;盐度为28至36的仔鱼存活率较高,均大于50%;同时,在温度18℃环境下,不同盐度试验组的存活率均高于50%。温度对卵形鲳鲹仔鱼发育有显著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发育减缓。在18℃的环境下,仔鱼发育极为缓慢甚至停滞。结合仔鱼存活率和发育情况,其最适温度和盐度为孵化时的温度和盐度,即温度为24℃,盐度为32。  相似文献   
968.
不同饵料搭配对凡纳滨对虾幼体与仔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牟氏角毛藻(CM)、绿色巴夫藻(PV)、湛江叉鞭金藻(DG)、云微藻(Cs)及其营养强化的轮虫(BP)和蒙古裸腹溞(MM),与配合饲料(FD)、卤虫无节幼体(AS)搭配饲养凡纳滨对虾幼体,测定饵料脂肪酸含量,比较幼体存活率(r)与发育速率,研究了不同饵料搭配对幼体与仔虾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Z1→Z2,投喂CM、DG、PV的r最高,约90%;Z2→Z3,投喂FD、CM+FD、CM+BPCM的r最高,PV+BPPV的r最低,变态延缓1 d;Z3→P,CM+BPCM、PV+BPPV、CM+FD为饵料的r好于其它组;仔虾阶段,FD+AS为饵料的r最低,为45.3%,其余组均大于90%。结合饵料脂肪酸含量可知,强化MM体内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与藻类趋于一致,受食物的影响大于BP;可用CM、PV、DG为开口饵料(延续至P),并与BPCM或BPCs、AS、MMPV搭配用于凡纳滨对虾虾苗生产。  相似文献   
969.
盐度对杂交东方鲀存活和摄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盐度骤变和渐变的方法,研究了盐度0、5‰、10‰、15‰、20‰、25‰、30‰、35‰、40‰、45‰、50‰、55‰、60‰共13个梯度对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杂交F1代存活和摄食的影响。研究表明,盐度从30‰骤变到15‰~50‰时,杂交F1存活率最高,显著高于盐度0、5‰、10‰、55‰和60‰梯度的存活率(P<0.05),其中盐度10‰的梯度中杂交F1代存活率约为33.3%,而盐度0、5‰、55‰和60‰梯度的存活率均低于1%;盐度5‰~50‰为杂交F1可摄食盐度,其中20‰~35‰是最佳摄食盐度。盐度渐变时,盐度5‰~50‰梯度中杂交F1代存活率最高,显著高于盐度0、55‰和60‰梯度的存活率(P<0.05),其中盐度0的梯度中杂交F1代存活率最低,约为12%;盐度0~60‰为杂交F1可摄食盐度,其中盐度20‰、25‰、30‰、35‰和40‰时,杂交F1摄食率无显著差异,在盐度30‰时摄食量和摄食率均达到最大。表明,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杂交F1代是广盐性鱼类,对盐度适应能力较强,而且适应盐度渐变的能力强于盐度骤变。  相似文献   
970.
低温冷藏对豚草天敌广聚萤叶甲存活和生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聚萤叶甲(Ophraella communa LeSage)是豚草的一种重要天敌.至2005年12月的调查表明,在我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等省均已发现这种叶甲在豚草上发生[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