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9篇
农学   59篇
基础科学   9篇
  6篇
综合类   365篇
农作物   49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1.
抗病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15个品种对玉米大斑病表现高抗的品种有:潞玉6号、陕单22、陕单2001、正大999;中抗的品种有:丹玉69号、长单46号、东单14、隆丰1号、敦玉518、天奥380、长单48;安玉2166为中感品种,正大12、金凯3号、金玉308为高感品种。试验还发现,正大999、陕单22号、天奥380、安玉2166、金玉308有丝黑穗病发生。  相似文献   
512.
玉米大斑病是我国主要玉米产区的常见病害,是世界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对玉米大斑病的病原菌、侵染机制、发病症状及发病条件进行了论述,指出利用抗病品种、改善耕作栽培环境、化学防治等措施,可以控制玉米大斑病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513.
大斑病是重要的玉米病害之一,严重制约着玉米产业发展。选育栽培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发生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抗病基因的挖掘与利用是快速选育抗病品种的必要前提。本文概述了国内外玉米大斑病抗性基因研究情况,包括数量抗性和质量抗性;并就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514.
探索新的快速防治玉米大斑病方法。采取飞机喷洒农药的方法进行防治。飞防后药液着落在玉米叶片上,平均叶片着药率为75%;防治区叶片上病斑平均每天扩展面积比对照区减小三分之二左右,平均防治效果为64.08%;防治区玉米产量高于对照区,平均挽回产量损失率为11.90%。飞防可以快速有效控制玉米大斑病,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15.
本文从玉米品种的抗性、播种期、地势、施肥以及栽培方式等五个方面,对玉米大斑病的发病程度,组织植保专家进行了田间调查,取得了大量详实的数据,对指导防治玉米大斑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16.
常用玉米自交系对大斑病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用国内外180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进行了犬斑病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高抗系、抗病系只占5.5%、21.1%,感病系占26.7%,高感系占16.7%。  相似文献   
517.
在多年系统观察的基础上,对忻定盆地2011—2012年玉米大斑病大流行的特点、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优化种植结构、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精耕细作、做好预测预报、药剂防治工作提前和强化统防统治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18.
玉米自交系对大斑病和普通锈病的抗病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61份玉米自交系大斑病和普通锈病的自然发病调查,以综合指数为依据,采用群体逐级分类法进行抗性分级。结果表明,对大斑病表现抗病和免疫的自交系分别有7份和8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11.48%和13.11%;对锈病表现抗病和高抗(或免疫)的自交系分别有10份和6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16.39%和9.84%,是西昌地区配制抗病杂交组合的适宜亲本。少数新选系对大斑病和锈病抗性表现较好,表明从西南高原玉米地方品种中选育优良抗病材料是可行的。高感和高抗型自交系也可作为玉米大斑病和普通锈病抗性机理研究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519.
玉米大斑病暴发流行对玉米产量和性状表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12年8月中旬~9月中旬,对吉林省大斑病危害玉米性状表征和产量损失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发生严重的梨树、双辽、长岭、农安4个县市5个乡镇的玉米田进行产量损失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大斑病发生级别较往年同期提高了3~5级,大斑病暴发流行对玉米性状表征和产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受害玉米子粒不饱满,果穗短而细,秃尖程度严重。调查田块大斑病发生严重的地块产量损失率24.19%~46.15%,因此,建立品种、机械化、药剂和宣传为一体的防治体系是做好大斑病防治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20.
黑龙江省玉米大斑病菌小种生理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黑龙江省不同玉米种植区域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组成、频率及变化趋势,进而应用抗性品种进行生态学防治病,采用常规鏊别寄主鉴定技术,对采自2009年和2010年黑龙江省的45份玉米大斑病病菌菌株的生理小种进行分化.结果表明:在供试菌株中鉴定出0、1、2、12、13和23N共6个生理小种.0号和1号生理小种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35.72%和31.25%,并在黑龙江省各地广泛存在,因此0号和1号生理小种是黑龙江省玉米大斑病菌的优势小种.表明黑龙江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分化呈现复杂化,并不断有新小种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