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9篇
农学   59篇
基础科学   9篇
  6篇
综合类   365篇
农作物   49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鲁掌镇玉米大斑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452.
玉米单交种东单335是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玉米品种.其选育的主要目的是以产量超过当前生产上主栽品种5%以上,抗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丝黑穗病,抗倒伏,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等为重点,丰产性好,无空秆,活秆成熟,制种容易,生育期在125d左右的中晚熟杂交种.  相似文献   
453.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和圆斑病统称为叶斑病。目前,玉米大斑病有扩展的趋势,并危害高粱。病害症状小斑病自幼苗到成株期均可发病。叶上病斑小而多,一般1—3毫米长,初期水渍状,略透明,菱形或椭圆形,轮廓清楚;以后病斑边缘出现紫色或红褐色,中间颜色变淡,呈棕色或枯白色,有时有2—3层轮纹圈,有时两三个愈合,成不规则形,表面生有黑色霉层即分生孢子。大斑病在叶上的病斑大,长菱形,一般4—5厘米长,宽0.4—0.5厘米,有时长达10厘米,  相似文献   
454.
一、玉米病害防治 1、玉米大、小斑病(1)玉米大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焉,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温度18-22℃,高湿,尤以多雨多雾或连阴雨天气,可引起该病流行。  相似文献   
455.
为玉米新品种在云南省临沧市的审定及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特设本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品种参试品种为北玉0917、山川907、西单5号、贵单8号、南校201、海禾17、奥玉3628、ZY05-1、正大808、亚航639、华选6号、红单10号以西山70为对照。1.2 试验方法试验分别设在有代表性的云县涌宝、镇康、凤庆、双江、耿马勐撒5个点。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20m2,小区长 5m,宽4m,3次重复,5行区,宽窄  相似文献   
456.
457.
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组分Ⅱ的化学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大斑病(Exserohilum turcicum)是世界各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常造成极其严重的经济损失。Yoka等早在1975年就曾报道,玉米大斑病菌在活体外培养可以产生果胶甲酯酶等酶类物质,并可产生热稳定的对玉米具致毒作用的致病毒素(HT-毒素)。Peptiprez等(1984)报道玉米大斑病菌培养滤液经氯仿提取获得了一种含有-OH的低分子量化合物,它对玉米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458.
玉米大斑病菌特异性毒素组分的分离与纯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玉米大斑病菌的2号小种菌株用改良Fries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培养滤液经-40℃冷冻干燥,加等体积甲醇去除沉淀后用乙酸乙酯提取,粗提物经HPLC C18柱可以分离出8个组分(峰3~10)。经生物测定发现,7号峰和10号峰的纯品对玉米叶片有明显的毒性,其中7号峰对带有Ht1基因的玉米表现出了一定的特异性。制备所得毒性组分分别进行红外光谱扫描,发现2个毒性组分的红外吸收光谱基本一致,吸收峰形状基本相同,只是其波数稍有变动。  相似文献   
459.
<正>一、玉米病害1.玉米小斑病一般7月份的降雨量大小和小斑病的发病程度呈正相关。当病株率100%、病叶率30%时,又遇连阴雨天气,就要进行防治。先摘除玉米底部1~2片病叶集中销毁;喷洒50%多菌灵或70%托布津500倍液,或代森锰锌800倍液等。2.玉米大斑病选择当地主栽品种和长势好的玉米田取样,并检查每点的病株数、单株叶片数和严重度。一般病株率达100%、病叶率30%时,有降雨过程,即可喷洒12%绿乳铜进行防治。3.玉米圆斑病选择感病品种,采取五点取样,每点查10株,检查病株率和单株病叶数。一般在抽果穗吐丝  相似文献   
460.
朝阳市玉米大斑病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症状与病原玉米大斑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的大斑突脐蠕孢菌[Ex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ard et Sugges]。无性态分生孢子梭形,有时稍弯曲,中部最粗,两端渐细,基部细胞尖锥形,脐明显,突出于基细胞之外。分生孢子具2~8个隔膜,大小及形状变异很大,一般为58~141×15~23微米,厚壁,淡褐色至褐色。分生孢子梗丝状,褐色,上部多呈膝状弯曲,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